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家长学校 >> 家长必读

家长必读

家教要适应社会变革

时间:2014-03-13 14:02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2月25日,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召开常务理事会,学习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就家庭教育在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座谈。与会的家教专家们强调,"要想真正减轻孩子的负担,必须有家长的参与;要想给孩子减掉负担.家长应该先 给自己加些负担--多花费点时间和精力考虑孩子的教育问颁,而不是简单地给孩子施加压力,一味用延长时间、报补习班、买参考书等机械办法来提高孩子的分数。"为此,专家们呼吁,家长的当务之急是转变家教观念。要继续利用好家长学校这一载体,帮助广大家长真正弄明白什么才是爱孩子,怎样就是害孩子。

  说到当今孩子的压力,北京市儿科研究所丁宗一教授深深地为孩子们担忧。他在从事临床、保健工作中感到,眼前相当多的少年儿童在刚刚开始踏上人生旅途时便身负重荷,他们在狭小畸形的环境(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中挣扎,在重压和窒闷中抗争.无论生理还是心理上都伤痕累累.真正符合健康定义的孩子难以寻觅。而在儿童身心出现的所有问题,无一例外都是家长或学校出于爱心逼压而致。丁教授分析孩子们所受压力包括:

  营养压力--家长不遵循青少年"自然食物、均衡膳食"的营养原则。在广告误导下,有一些孩子不正经吃饭,而去吃"补品"或"增智助长"保健品等垃圾食品,结果得不到应得的营养;

  生长发育压力--比如为追求"高个儿"、"苗条",家长为孩子选择减肥药,造成青少年生长障碍;

  心理、行为发育压力--没有生理的成熟,任何教育都不可能使儿童的心理、行为超常提前发育。但现在有些家长就愿意把孩子送进高压强化训练的幼儿园、儿童训练中心,实际上是在残害孩子的身心,使他们自卑、压抑,潜能发挥受阻,怎么能培养出"超常儿童"?

  能力、技能发育压力--不少家长对此有着荒诞的苛求,让孩子过早地接受一些难以忍受的折磨,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家长的偏执和近乎虐待的高压甚至构筑了一座爱心的牢狱;

  当然,最为严重的是升学、就业压力。一个学 龄前儿童对"你最喜欢的事"的回答是:退休,原因是"可以不上学"。这童稚之言真该令教育者好好思考、快快行动:把天真烂漫的童年"退赔"给苦难深重的孩子!

  而惟一没有压力的领域是做人的教育。很多家长既娇惯孩子,也对他提出无休止的学这学那的要求,惟独对孩子的品德修养没有要求,这就难免隐含了祸患。丁宗一教授指出,现在我们常讲环境保护,今天从保护儿童的角度讲环境,就应该保护儿童生长发育所需的心理--精神--文化环境。。中国儿童中心教授宋广林是用数字来说括的。他列举说,去年合肥市6000多名应届高中毕业生巾,体检完全合格率只有14%;中国与日本7�17岁男女生相比,中国的男生比日本男生胸围差4.6厘米,女生差4。75厘米;在我国,近视的发生率最近统计是小学23%,初中55%,高中70%,大学77%;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肥胖发生率,1992年是8.98%,近期达到20.6%;在上海某学校调查,全校每天能进行半小时以上锻炼的学生只有26.88%。这些数字说明,孩子们是在以健康作代价去换取高分,但是,牺牲了健康的回报很多是高分低能。目前这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追求健康的权力。

  已经年过花甲的常务理事、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局前副局长梁静珍,最近连续几天到数所学校门外,向等着接孩子的家长了解他们对"减负"的反应,她甚至与一位家长谈了3个多小时。这位老教育深感家长们是"受昨天的教育,教育今天的孩子,而孩子要干明天的事",所以必须要转变观念:ZI世纪的人才标准不同了,需要让孩子会学而不是学会,而"头悬梁、锥刺股"的苦读只能解决"学会"的问题。新的人才标准要求家长不能再象以往那样,也不能用自己"哪个时候如何"来要求今天的孩子。梁静珍同志提出,培训家长的任务很急迫,而家长学校在当今的社会转型期中也要变革、以适应需要,而不能像20年前她刚诞生时那样办了。

  原国家督学姬君式指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永远是金字塔式的。我国有1.3亿少年儿童,而能上大学的只有几百万人。也就是说,即使人人门门都考100分,也不可能人人都上大学。现在很需要给家长讲"行行出状元"的道理,当然关键是讲道理的艺术。这道理家长学校要讲好,舆论要引导,让家长们明白培养孩子自强不息的精神才是根本,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最好的境界。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宝祥为减负后还迷茫的家长们"支招儿":跟孩子一起讨论减负问题,让他们明白减轻负担不是不学习了;给孩子一定的实践机会,去进行多方面的学习和锻炼;合理安排孩子的体育娱乐活动;支使孩子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指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与孩子一起参观游览等等。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的常务理事们一致认为,当前的减负工作给家庭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家教工作者一定要加强研究,以创造性的努力变革过去的工作方法,使家庭教育能够适应社会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