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课
时间:2013-12-29 18:05 作者:admin111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次
同志们:
我们合肥市非常荣幸地作为“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这一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课题的一个实验区,参与到教育部重点课题的研究中来,这是总课题组对我们的信任,同时也体现了总课题组对合肥教育事业的关心和厚爱。这必将会极大地唤起我们的工作热情,改进我们的工作方式,促进我们的工作。这个课题的研究是我们借力发展的一个良好契机,在总课题组的指导下,通过课题的研究,将会促进合肥市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进而促进合肥市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
在这里,让我代表“合肥市实验区”课题组,向总课题组的领导和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代表“合肥市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组,作课题的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同时也使广大中小学教师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能否在思想上、行动上尽快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是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切实搞好教师培训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完成本次课程改革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本课题的研究,就是面对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入研究、探索并最终构建适宜的、良好的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方式,提高基础教育新课程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并进而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大面积、大幅度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
本课题的实验与研究,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服务性。毋庸讳言,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的质量和成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状况,取决于教师对新课程核心思想和基本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因此,要高质量的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卓有成效的开展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首先要着力抓好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增强广大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完成基础教育新课程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师资培训涉及面广、人数众多、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将开展新课程师资培训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进一步探索新时期教师培训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模式,不断完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和制度,增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提高教育质量作出新的贡献。”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提高教师水平是提高教育资源水平的关键。
我们合肥不是欠发达的西部地区,但也不是发达的东部地区,教育资源还相对贫乏。尤其是城乡之间资源状况差异较大。要想提高资源水平,就需要有创新的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机制,因此,就需要在行动中寻找,在实践中探索,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研究,形成一种适合合肥市的“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机制或新模式。通过这一机制的有效运行,使合肥市教师专业化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从而提高合肥市教育资源的整体水平,为合肥市教育的发展和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宗旨:
以“提升教师生命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和主线,贯穿在《有效学校》、《有效教师》、《有效教学》、《有效技能》、《有效研修》五大模块始终。力求从“五个有效”的视角,研究适合促进本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指标体系与评估标准;探索促进本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路径与实施策略;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管理与评估机制。课题研究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目标;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为重点;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评估体系与运行机制的形成为关键;以形成有效的外部条件为保障,切实做好课题的研究工作。课题的研究坚持以转变观念为重点,以重建师德为核心,以建设队伍为根本,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坚持以学习为本,以学校为本,提高教师生命质量;坚持以问题为切入点,以自修为主,以科研为手段,以课题为载体,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该课题的研究目标是:通过《有效学校》、《有效教师》、《有效教学》、《有效能力》和《有效研修》五个模块的具体实施,实现“提升教师生命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目标。
其目标可以具体表述为:以质量求生存,以学习求发展;建立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力求达到:一个重点——重点培养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二个提升——提升教师生命质量,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三个意识——增强教师学习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四个发展——促进教师全面发展、专业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五种精神——培养教师敬业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和主动精神。
(一)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实现小学教师大专化、初中教师本科化、高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达10% 。通过课题研究,在我市催生一大批具有高专业素质的教育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等拔尖人才队伍不断加强,拥有一批德艺双馨、在全省全市有一定声望的名师。
(二)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学校的首要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氛围;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明确学校的科学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教师的成长,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努力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再提升。通过课题研究形成一批学习型学校和学科学习共同体。
(三)促进合肥地区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区域间、区域内校际间的合作交流,促进城乡教师队伍均衡发展,薄弱学校可持续发展、城乡教育协同并进;要采取各种措施,建立并完善区域间、区域内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交流制度,解决农村学校教师不足和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通过全市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升,促进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
(四)创新教师教育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通过科学的研究与创新,努力构建一套完整的适合合肥地区教育实际和教育发展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与模式,建立和完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以引导推进合肥地区的教育发展和新课程改革。
课题研究的内容,分为二个层面:其一、教育行政部门及教师培训机构着重研究适合促进本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指标体系与评估标准;探索促进本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管理与评估机制。其二、中小学校及广大教师根据“五个有效”课题培训教材,找出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反思,边反思边改进,边改进边提高,形成自己专业成长与发展的成果集。
四、课题的研究路径与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沿着两条路径进行。一条是理论研究的路径;另一条是行动研究的路径。理论研究由合肥学院和市教育局的行政和业务部门牵头,进行研究的假设、设计、论证和实验,侧重于促进教师专业化的运行机制的研究,走理论——实践——理论的技术路线;行动研究由子课题负责人牵头,侧重于以学校为主,走实践——理论——实践的行动研究技术路线。
课题的具体研究方法:
1、聚类分析法
2、因子分析法
3、调查法
4、实践检验法
5、行动研究法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理论成果:
1、《合肥市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题研究报告》
2、《合肥市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题研究》成果集
实践成果:
1、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2、促进合肥市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
六、课题研究的总体安排
课题研究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的筹备阶段(2007年7-10月)。这个期间主要任务是:理解研究课题的主要任务,明确研究途径和方法,整合研究资源,分解研究项目,培训研究人员。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07年10月-2009年12月)。这个阶段,主要围绕六大子课题开展研究。
第三阶段:总结表彰(2010年1-10月)。在完成实施阶段各项任务的基础上,进行评价和总结工作。
具体研究步骤是:
1、2007年4-6月:课题申报、立项、成立课题研究和领导组织,调研论证,收集资料,制定研究方案。
2、2007年7-10月:组织开题和培训,制定子研究方案,组织申报子课题,确立子课题,并就子课题研究组织培训。
3、2007年10月-2008年12月:对合肥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和合肥地区促进教师专业化的现状进行调查(实施路径、实施策略、管理与评价机制等);组织考察外地先进经验;进行相关理论研究,提出理论模式(运行与管理机制、评估指标体系与标准);召开研讨谈会;召开阶段研究汇报会。
4、2009年1-12月:进一步修改理论模式;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召开专家讨论会和其它座谈会;召开阶段研究汇报会
5、2010年1-10月:进行理论模式的区域性实验研究;进一步修改理论模式;召开专家研讨会;指导编辑和撰写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召开最终研究成果汇报会;申请结题。
六、子课题的任务分解
课题研究任务分解表
课题名称 承担单位 课题负责人 课题负责人职称
合肥市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指标体系与评估标准、有效途径与实施策略和管理与评估机制的研究 合肥学院合肥市教育局(某部门) 陈 啸(某负责人) 教授(职称)
有效学校 合肥学院 江 芳 副教授
有效教师 合肥市教育局培训处 肖水生 中学高级教师
有效技能 合肥幼儿师范学校 王杰才 高级讲师
有效教学 合肥市教育局教研室 李卫文 中教高级、特级教师
有效研修 合肥市教育局教研室 李卫文 中教高级、特级教师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
总课题组长: 刘正亚
副组长: 陈 啸 姜昌根 朱志明
下设办公室
主任: 朱志明
副主任: 沈菁莉 李卫文 周伟文
专家指导组组长:陈 啸
八、课题研究的条件保障
课题研究建立五个保障条件。一是,组织保障,建立以刘正亚局长为组长的组织领导保障;二是,建立以陈啸教授为组长的技术支持保障;三是,建立经常性的必须的经费保障;四是,给各研究参与者提供必要的时间保障;五是,给研究的参与者必要的交通及其它工具和信息设备的支持保障。
同志们,今天的开题是此项研究工作的开始,同时也是我们合肥市教师专业化水平迈向更高层次的开始,它开启了合肥市教育发展的新希望。我们决心在总课题组的指导下,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协作下,克服困难,艰苦努力,圆满完成这一重要的研究任务。
我们合肥市非常荣幸地作为“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这一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课题的一个实验区,参与到教育部重点课题的研究中来,这是总课题组对我们的信任,同时也体现了总课题组对合肥教育事业的关心和厚爱。这必将会极大地唤起我们的工作热情,改进我们的工作方式,促进我们的工作。这个课题的研究是我们借力发展的一个良好契机,在总课题组的指导下,通过课题的研究,将会促进合肥市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进而促进合肥市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
在这里,让我代表“合肥市实验区”课题组,向总课题组的领导和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代表“合肥市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组,作课题的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同时也使广大中小学教师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能否在思想上、行动上尽快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是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切实搞好教师培训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完成本次课程改革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本课题的研究,就是面对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入研究、探索并最终构建适宜的、良好的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方式,提高基础教育新课程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并进而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大面积、大幅度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
本课题的实验与研究,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服务性。毋庸讳言,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的质量和成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状况,取决于教师对新课程核心思想和基本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因此,要高质量的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卓有成效的开展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首先要着力抓好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增强广大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完成基础教育新课程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师资培训涉及面广、人数众多、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将开展新课程师资培训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进一步探索新时期教师培训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模式,不断完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和制度,增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提高教育质量作出新的贡献。”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提高教师水平是提高教育资源水平的关键。
我们合肥不是欠发达的西部地区,但也不是发达的东部地区,教育资源还相对贫乏。尤其是城乡之间资源状况差异较大。要想提高资源水平,就需要有创新的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机制,因此,就需要在行动中寻找,在实践中探索,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研究,形成一种适合合肥市的“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机制或新模式。通过这一机制的有效运行,使合肥市教师专业化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从而提高合肥市教育资源的整体水平,为合肥市教育的发展和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宗旨:
以“提升教师生命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和主线,贯穿在《有效学校》、《有效教师》、《有效教学》、《有效技能》、《有效研修》五大模块始终。力求从“五个有效”的视角,研究适合促进本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指标体系与评估标准;探索促进本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路径与实施策略;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管理与评估机制。课题研究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目标;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为重点;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评估体系与运行机制的形成为关键;以形成有效的外部条件为保障,切实做好课题的研究工作。课题的研究坚持以转变观念为重点,以重建师德为核心,以建设队伍为根本,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坚持以学习为本,以学校为本,提高教师生命质量;坚持以问题为切入点,以自修为主,以科研为手段,以课题为载体,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该课题的研究目标是:通过《有效学校》、《有效教师》、《有效教学》、《有效能力》和《有效研修》五个模块的具体实施,实现“提升教师生命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目标。
其目标可以具体表述为:以质量求生存,以学习求发展;建立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力求达到:一个重点——重点培养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二个提升——提升教师生命质量,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三个意识——增强教师学习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四个发展——促进教师全面发展、专业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五种精神——培养教师敬业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和主动精神。
(一)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实现小学教师大专化、初中教师本科化、高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达10% 。通过课题研究,在我市催生一大批具有高专业素质的教育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等拔尖人才队伍不断加强,拥有一批德艺双馨、在全省全市有一定声望的名师。
(二)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学校的首要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氛围;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明确学校的科学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教师的成长,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努力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再提升。通过课题研究形成一批学习型学校和学科学习共同体。
(三)促进合肥地区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区域间、区域内校际间的合作交流,促进城乡教师队伍均衡发展,薄弱学校可持续发展、城乡教育协同并进;要采取各种措施,建立并完善区域间、区域内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交流制度,解决农村学校教师不足和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通过全市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升,促进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
(四)创新教师教育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通过科学的研究与创新,努力构建一套完整的适合合肥地区教育实际和教育发展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与模式,建立和完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以引导推进合肥地区的教育发展和新课程改革。
课题研究的内容,分为二个层面:其一、教育行政部门及教师培训机构着重研究适合促进本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指标体系与评估标准;探索促进本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管理与评估机制。其二、中小学校及广大教师根据“五个有效”课题培训教材,找出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反思,边反思边改进,边改进边提高,形成自己专业成长与发展的成果集。
四、课题的研究路径与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沿着两条路径进行。一条是理论研究的路径;另一条是行动研究的路径。理论研究由合肥学院和市教育局的行政和业务部门牵头,进行研究的假设、设计、论证和实验,侧重于促进教师专业化的运行机制的研究,走理论——实践——理论的技术路线;行动研究由子课题负责人牵头,侧重于以学校为主,走实践——理论——实践的行动研究技术路线。
课题的具体研究方法:
1、聚类分析法
2、因子分析法
3、调查法
4、实践检验法
5、行动研究法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理论成果:
1、《合肥市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题研究报告》
2、《合肥市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题研究》成果集
实践成果:
1、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2、促进合肥市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
六、课题研究的总体安排
课题研究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的筹备阶段(2007年7-10月)。这个期间主要任务是:理解研究课题的主要任务,明确研究途径和方法,整合研究资源,分解研究项目,培训研究人员。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07年10月-2009年12月)。这个阶段,主要围绕六大子课题开展研究。
第三阶段:总结表彰(2010年1-10月)。在完成实施阶段各项任务的基础上,进行评价和总结工作。
具体研究步骤是:
1、2007年4-6月:课题申报、立项、成立课题研究和领导组织,调研论证,收集资料,制定研究方案。
2、2007年7-10月:组织开题和培训,制定子研究方案,组织申报子课题,确立子课题,并就子课题研究组织培训。
3、2007年10月-2008年12月:对合肥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和合肥地区促进教师专业化的现状进行调查(实施路径、实施策略、管理与评价机制等);组织考察外地先进经验;进行相关理论研究,提出理论模式(运行与管理机制、评估指标体系与标准);召开研讨谈会;召开阶段研究汇报会。
4、2009年1-12月:进一步修改理论模式;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召开专家讨论会和其它座谈会;召开阶段研究汇报会
5、2010年1-10月:进行理论模式的区域性实验研究;进一步修改理论模式;召开专家研讨会;指导编辑和撰写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召开最终研究成果汇报会;申请结题。
六、子课题的任务分解
课题研究任务分解表
课题名称 承担单位 课题负责人 课题负责人职称
合肥市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指标体系与评估标准、有效途径与实施策略和管理与评估机制的研究 合肥学院合肥市教育局(某部门) 陈 啸(某负责人) 教授(职称)
有效学校 合肥学院 江 芳 副教授
有效教师 合肥市教育局培训处 肖水生 中学高级教师
有效技能 合肥幼儿师范学校 王杰才 高级讲师
有效教学 合肥市教育局教研室 李卫文 中教高级、特级教师
有效研修 合肥市教育局教研室 李卫文 中教高级、特级教师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
总课题组长: 刘正亚
副组长: 陈 啸 姜昌根 朱志明
下设办公室
主任: 朱志明
副主任: 沈菁莉 李卫文 周伟文
专家指导组组长:陈 啸
八、课题研究的条件保障
课题研究建立五个保障条件。一是,组织保障,建立以刘正亚局长为组长的组织领导保障;二是,建立以陈啸教授为组长的技术支持保障;三是,建立经常性的必须的经费保障;四是,给各研究参与者提供必要的时间保障;五是,给研究的参与者必要的交通及其它工具和信息设备的支持保障。
同志们,今天的开题是此项研究工作的开始,同时也是我们合肥市教师专业化水平迈向更高层次的开始,它开启了合肥市教育发展的新希望。我们决心在总课题组的指导下,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协作下,克服困难,艰苦努力,圆满完成这一重要的研究任务。
- 上一篇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
- 下一篇 : 信息技术学科有效技能课题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