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动态

合肥七中隆重举行语文学科省级课题中期汇报研

时间:2013-12-29 18:08 作者:admin111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11月27日——29日,合肥七中胜友如云,高朋满座,安徽省教科院张守祥副院长,语文教研员杨桦、傅继业老师;合肥市教育局姜昌根副局长,李卫文主任,语文教研员陈明杰、王金娥老师;蚌埠市教科所罗时新主任,池州市教科所姚大平主任,滁州市教科所邓巨胜老师,马鞍山市教科所俞仁凤老师,安庆市教科所陈信怀老师;凤阳中学徐琼副校长、李军、陈杰老师,合肥各市属学校语文教师代表20余人;合肥七中课题组成员杨开仁校长,董平副校长,苏卫兵、汪培红、谈均可、巫绪忠、施耘耘、滕薇薇等课题组成员济济一堂,共同就我校安徽省“十一五”重点课题——“语文学习过程性评价的实验与研究”展开高规格的汇报、研讨。
28日上午8:45-9:45,汪培红老师代表课题组执教“作文过程性评价”研讨课。汪老师以学生所写的“经营生命”5篇作文为评价素材,通过20多位学生在过程性评价中 “自评自改、互评互改、师评师改” 的智慧碰撞,学生很好地学习、掌握了“议论类作文材料的选择与处理”方法。
10:00-10:50,巫绪忠老师展示“阅读过程性评价”课件,将我校课题组在2007年3月——2008年3月期间进行阅读过程性评价实验的基本做法、环节、成果、困惑等一一再现出来。
11:00-12:00,与会专家、教师代表认真、细致地评课。他们认为:两节课都很精彩,是实行新课改以来所听过的最精彩的写作、阅读指导课之一;上课的环节简洁,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评价起到的催化剂作用;课堂非常有质感,彰显了课堂的生命活力,学生充分展示了思维的过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相互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评价是丰富的、富有特色的,在阅读与写作评价这一难题上做了有益的探索,可以作为示范公开课。
当然,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尚有欠缺,评价应该有一个“法”,增强目标的指向性,在作文的序列方面可做更多的探索;材料的选择方面讲得不够,可以多提供大量的材料,让学生说明“选择材料”的理由;教师的作用可以再增强一些,指导性应更明确、更精练、更及时。
28日下午2:30,举行课题中期汇报与研讨,合肥七中党总支书记、校长杨开仁先生首先致辞。
他认为:一场旨在更新教育理念、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她引领着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做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探究者,努力冲破传统教育思想,更新教育模式,变革学习方式,朝着“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方向奋勇前进。
他由衷地说:在杨老师、傅老师、陈老师、王老师等语文界专家精心指导和关怀下,我校与凤阳中学共同申报、立项了安徽省重点课题“语文学习过程性评价的实验与研究”;两年来,我们实实在在、循序渐进地开展了课题的实验与研究,今天上午两位教师的课题汇报研讨课,就是其研究成果的结晶,我们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他自信地说:通过本次高规格的阶段性总结汇报,借助与会专家的高水平的专业引领,本课题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研究目标;我们期待今后能与各地市教育届同仁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开创安徽省教育教学、教研的新局面!
凤阳中学课题组成员李军、陈杰两位老师作阶段性总结汇报之后,合肥七中课题组成员苏卫兵老师作阶段性总结汇报,其主要内容有:
一、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研制、修订课题研究的目标、原则、主要内容,确保课题研究的可操作性。
二、系统学习理论,确保课题研究的科学性。 
三、扎实开展过程性评价的实验,确保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1、组织前测,了解学生起点能力;组织后测,检测实验效果;2、精心开展“阅读与积累”过程性评价实验,提高学生阅读水平;3、精心开展“作文”过程性评价实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4、尝试开展“自主探究与学习态度”过程性评价,挖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潜力;5、借助学校强化、优化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学籍管理等举措,促进其它项目过程性评价。
四、阶段性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绩 
1、制定、试用了一套过程性评价量表,为完善、修订出科学的量表提供了可靠依据;2、丰富了学校课题管理经验,提高了备课、教学、教研、课程开发水平;3、激发了学生学好语文的内在潜力,语文成绩优异。
五、课题研究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1、尽力满足师生缺失性需求;2、为学生提供更为恰当的评价技术;
3、有针对性地选择各类学生作个案追踪,建立较为详细的个性档案,为今后进一步优化语文学习过程性评价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4、坚持加大课题研究力度,提高研究的深度、广度、契合度。
汇报结束之后,滁州、合肥两市教研室教研员邓老师、王老师等介绍了就课题的管理与指导等情况。
与会专家还展开了积极研讨。杨桦老师详细补充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她说,“语文学习过程性评价”课题研究很难,举国上下,研究这个课题的极少,属于“冷门”,在当前中小学课题研究处在一个比较浮躁的大背景下,能做到什么程度就做到什么程度;今天,我们看了课题研究展示课,听取了两校的阶段性总结汇报,心基本放了下来,本课题研究很扎实,探索的思路清晰,作文的自评、互评,阅读的过程性评价,对人教版的作文教材的调整、补充等都很有水准,希望大家多提意见,以便明确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陈信怀老师指出:质变是由量变积累产生的,教师要走上幸福之路,必须要进行教学科研。这个课题很符合新课改精神,具有深远的意义,其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其次是老师,最后是学校。理想是美好的,研究实施过程中有很多难以预料的困难;探索者的道路是曲折的,有些弯子是绕不过去的,我们要思考“如何通过课题研究提升学校的教学品位”,要反思阶段性研究的得失。
罗时新主任认为:本课题研究的扎实过程必将带来丰硕的收获,下一步可以加以整合、精简,把阅读与写作的过程打通,把课题研究与常规教学联通,效果可能更好。
姚大平主任提出:过程性评价不仅仅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更是理念的转变;评价的目的是优化学习过程,让学生学会学习;三种评价各有优点,在评价实施中要做到目的明确、经常性、激励性,课堂教学的高质量是学生高质量地参与学习过程性评价的基石。
傅继业老师精当地予以分析:本课题是建设性强、极富前瞻性的课题,做得卓有成效,非常实在,不流于形式;建议将评价方案再精简些,使之操作性更强、更易推广。
张守祥副院长最后做总结发言,他高度赞赏了各位专家的引领,肯定了两校领导高瞻远瞩、科研兴教。当前,我国正努力成为创新型国家,我们离这个目标距离很远,这需要教育来完成。这个课题做得扎实,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做课题,认真研究教育理论、教材,探索出科学的实施方法,譬如量表就凝聚了大量心血,学生在自我发展、合作探究、交流等方面都获得的发展,老师提高了专业素养与教学水平。坚持才会出成果,学校也会从中受益,学校可以将这一过程性评价迁移到其它各个学科。课程评价分为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我们现在被外部评价压得喘不过气来,缺少内部评价。而校本的内部评价非常重要,要想提高升学率,校本评价抓得不扎实是不行的;学校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抓好校本评价,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这个课题很有意义、价值,希望两个学校克服困难,继续扎扎实实把课题做好,争取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开来。
29日上午,与会专家一行到三河古镇参观考察,继续进行深层次的交流。课题阶段性研究汇报圆满结束,为今后的课题研究指明了更好的方向、途径。
                                               (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