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校内新闻

校内新闻

时代先锋:用爱点燃青春——感悟王庆平

时间:2014-02-12 12:15 作者:admin1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新华网北京6月11日电(人民日报记者冯春梅 新华社记者张严平、李大伟)有人说,世上有两样东西最能震撼人的心灵,那就是,崇高的道德和灿烂的星空。
   王庆平牺牲已有一年多时间,直到今天,一回忆起烈士,他生前所在的上海警备区通信站的官兵、他所服务过的上海市静安区三义坊街道的孤寡老人们依旧是眼含热泪。一年多来,从军营到社会,从浦江两岸到江淮大地,人们深情地传诵着王庆平的名字。30多名退伍战士在互联网上开设王庆平纪念馆,成千上万的网民在这里寄托哀思;上海市福寿园为王庆平铸起一座铜像,铜像的周围经常摆满鲜花;王庆平的家乡合肥市以英雄的名字命名一所希望小学;上海市理论界、教育界、新闻界专家学者举行座谈,解读王庆平先进事迹的社会价值和时代意义;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追授王庆平“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南京军区党委做出决定,号召全军区官兵向王庆平同志学习。
   一位普通的青年军人,一个并不罕见的救人行为,为何会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他的怀念愈加强烈?是什么力量冲击着人们的心灵?
   王庆平舍己救人的壮举,发生在手榴弹引爆的瞬间。当他用生命叩响人生乐章中最后一个爱的音符时,人们在追忆中发现,英雄生前无数鲜为人知的故事,竟闪烁着夺目的道德光辉。忠心爱党、赤心爱民、真心爱兵、一心奉献——王庆平用爱点燃青春的烈焰,为我们这个时代树起一座道德的丰碑!
   出生于军人之家的王庆平,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曾对战友们说:“我的生日是7月1日,生来就是党的人,就是军队的人。”追寻王庆平短暂而壮丽的人生,总能让人触摸到他那颗爱党报国的赤子之心。
   当他路过人民广场,看到面带笑容、翩翩起舞的老人时,回到部队,便给官兵们上了一堂“从老人的舞步看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前途的信心”形势教育课。他组织“东西南北话小康”专题讨论,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官兵畅谈家乡的变化,使大家从心底里拥护党的方针政策。他曾写下10多万字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心得体会。
   更多的时候,他把忠诚写在本职岗位上,在追求卓越中燃烧自己。肋骨折断,他仍坚守在抗洪一线;任指导员,他将一个后进连队带入警备区先进行列;任连长,他所在的连队被评为军区基层建设标兵单位,荣立集体一等功;他绘制的通信路由图,一度成为上海驻军通信的“神经中枢图”;他开发的通信软件,荣获警备区科技练兵成果一等奖;他和战友们研制的“电源远端监控报警系统”,将工作效率提高了20倍;他带领官兵先后圆满完成APEC会议、上海合作组织五国峰会、“神舟三号”飞船和多次卫星发射等重大通信保障任务,从未发生一丝差错……
   战友们说,王庆平生前在做这一切的时候,从未想过要去得到什么,在他的人生字典里,找不到“索取”,更找不到“等价交换”。他当干部13年,先后6次调整工作岗位,其中3次是平职交流。每一次工作调动,他都看作是组织的信任、事业的需要,总是以满腔热情迎接新的挑战。他一家三代居住在窄小的房屋里,自己常年睡在一张随时可以收起来的小木床上。有人劝他向单位要一套大一点儿的房子,他笑笑说:“和两地分居的战友相比,我总还能和家人经常团聚吧。生活上的困难好克服。”甘愿付出,不求回报,在战友们的眼里,王庆平的心灵总是透着金色的阳光。
   一身阳光的王庆平无论走到哪里,都把温暖带到哪里。他在日记中写道:“大家都来当一个博爱的小人物,就可以撑起社会温暖的大家庭。”三义坊街道的孤寡老人们都记得王庆平留给他们的电话号码,每次和老人们说再见的时候,他都忘不了叮嘱一句:“有事儿打电话。”80岁的汤中贤一提起王庆平便满眼泪水,老人说:“庆平是我最亲的人,自从有了他的电话,每天晚上我都睡得安生。我把庆平的名字放在心中最温暖的地方。”卖报的刘阿姨是从报道王庆平牺牲消息的报纸上知道“那个热心人”的名字的。每次路过刘阿姨的报亭,王庆平总要顺手帮她整理一番。天凉了,他提醒刘阿姨多穿些衣裳。冬天,他把自家的热水袋拿来给刘阿姨暖手。卖了无数份报纸的刘阿姨,只把刊登王庆平相片的报纸永久地珍藏起来。
   爱,只有用爱去点燃。生活的辩证法总是这样:别人在自己心中有多重,自己就会在别人心中有多重;不愿意留下姓名的,人们偏偏记住他,一心追名逐利的,却往往被埋在历史的深渊。
   作为一个带兵人,王庆平留给战士的是兄长般的爱。他的带兵格言是:“视战士高于自己,爱战士胜过自己,为战士不顾自己,学战士提高自己。”他当干部13年,13个除夕是和战士一块度过的。他任连队主官,对每个战士的性格、爱好、特点和家庭情况都了如指掌,哪一个身体不适、哪一个情绪不好、哪一个行为反常,都瞒不过他的眼睛。他多次担任新兵连连长,新兵第一次夜晚站哨,他都要陪岗;他给睡在上铺的新兵铺位上拉上背包带;他交代司务长为每个男兵准备两个水盆用于洗脸、洗脚,为每个女兵准备三个水盆;夜间查铺,他怕影响战士休息,就穿上软底鞋,将手电筒蒙上一块红布;营区旁边有一座公墓,他担心新战士夜里害怕,专门买来暖色调的纸张贴在窗户上……他带的兵有21名考上军校,100名获大中专文凭,退伍时都拿到了上海市计算机操作等级证书。他曾对妻子说:“你在家带孩子我放心,我在部队带战士也得让他们的爹妈放心。”一个充满责任感的人,他所付出的爱是无私的、博大的,更是无限的。
   王庆平道德高尚的另一面,还表现在他对家人有着无尽的爱。他默默承担着儿子、丈夫和父亲的多种责任,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次回老家探亲,他都要尽可能多陪父母说说话、散散步,总想着为老人多做点儿事。他给父母添置了一套淋浴房,担心老人不会用,就在上面贴上使用标记。逢年过节,他都要给岳母添一身新衣服。直到牺牲前几天,他还四处联系医院,安排岳母体检看病。他擅长山水画,有空就教儿子画几笔,儿子乐乐5岁就获得中日“樱花杯”美术大赛儿童作品一等奖。他牺牲时,战友们从他口袋里翻出两颗带血的子弹壳,那是他答应送给儿子的礼物。(未完)

                                                 (摘自: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