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心理健康教育的合肥七中模式
时间:2023-12-14 13:16 作者:合肥七中 来源:安徽青年报 阅读次数: 次
当下各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有人认为其原因在于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给孩子成长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因而要求家长降低对孩子的成长要求;有人认为其责任在学校,在高考压力之下,学校存在功利化性强、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情况,因而要求学校不考试、不排名;也有人提出,问题的根源在于评价标准不够多元,并由此要求教育主管部门采取多元评价、过程性评价的方式。
“政府出台‘双减’政策之后,学校从考试、作业等方面减轻学生负担,‘唯分数’的家庭教育理念也在逐步改变,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在合肥市第七中学党委书记、校长邓宗国看来,社会过于关注“双减”政策中的“减负”概念,而忽视了对于“增效”教学有效路径的探索;过于关注要为学生减轻“绝对压力”,而忽视了以“强大人格”“强大心理”为基础,提高学生应对压力的方法、抗压能力,从而减少“相对压力”。
对此,合肥七中充分发挥德育的首要作用,着眼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探索出独具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心理剧表演
课后辅导
立足全体 兼顾群体 针对个体
“来之前还是有点戒备心的,但聊了几句就完全放下了,老师很温柔,也很专业。”采访时恰巧碰到该校学生朱桦(化名)刚做完心理咨询,她一脸轻松地说,“以前就很喜欢心理健康相关的课程,学校不只是按部就班地上课,而是根据考前考后、学生所需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所以当自己有了困难时,第一时间就会想到求助心理健康教师。”
《对话拖延怪》《我和考试的那些事儿》《手机,让我欢喜让我忧》《友谊和爱》……在合肥七中,与心理健康相关的课程、微讲座、心理剧、社会实践、游戏等都具有颇高人气。“每次要招募心理活动志愿者时,名额都是秒没,他们真的是喜欢。”合肥七中专职心理健康教师谢新秀开心地说,“心理课上他们无话不说,活跃度非常高,会跟我们吐槽家长吐槽学习,我们很包容,他们很信任心理健康教师。”
邓宗国告诉记者,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学业压力较大,是非常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引导的,但当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缺乏课程标准,也没有统一规范的教材,心理教师授课的主题和内容通常是凭借自身主观感受来设置的,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缺乏规划性,学校开展活动是根据上级下发的文件被动开展活动,工作随意性很大,无法保证真正地覆盖到全体学生,关爱到特殊群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队伍过于单一,学校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由心理健康教师承担,班主任只需要做好班级管理,学科教师只需要做好学科教学。
针对各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合肥七中着重于心理健康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施,主要解决“明确课程目标,建构课程体系”的问题,确立了“面对全体、兼顾群体、针对个体”的课程体系,并形成了以心理健康教师为专业引领,以班主任为核心,全体教师为辅助的教育队伍。
全体课程以心理健康课为核心,以团体辅导课为补充,以心育活动为辅助,帮助每一位学生提高。群体课程以参与性、主题性、个性化为主要特征,通过心理社团、心理选修课、心理微讲座等,拓展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个体课程的开展以预防性、矫治性、针对性为特征,包括个体辅导、个体访谈、个体关爱。学校全天候开放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专业的一对一心理辅导。基于心理普测结果对预警学生进行一对一访谈;针对“七类学生”,实行“一生一册”,通过谈话、家访、陪餐等方式开展个体关爱。
“心理健康课程不是治疗和矫正,而是预防和发展。”邓宗国介绍道,“心理健康课程不只是心理科学知识的传播,而应通过参与、合作、感知、体验、分享等活动型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增强对生命及情感的体验,在同伴之间相互反馈和分享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回家少跟爸妈吵架,天冷多穿衣”“这里很有趣,来到这里很放松”“成为合肥七中最自律的男人”……该校的阳光少年成长中心是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的主阵地,遍布着学生写的各种小纸条。“他们没心理课的时候也喜欢来这里,去玩沙盘,或者到宣泄室打两拳,抑或是来这里聊聊天看看书,或者什么都不干就躺在椅子上。”谢新秀说。
数据关爱提示
构筑稳定和谐的亲子关系
考试前后,父母应该做什么?面对孩子早恋,家长怎么办?如何帮助孩子缓解过高的学习压力?孩子的朋友有什么功能?对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有着诸多疑问的学生家长许女士从校本教材上都一一找到了答案。
该校自主编制了家长学校校本教材《家庭教育三十二问》,由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家长联合编制,以“专题——主题——问题”为结构,内容涵盖了亲子关系指导、孩子学习指导、教养方式指导、青春期心理特点指导等方面。“面对新的环境,家长也是要适应的,学校方方面面都想得很周到。”谈及对学校的印象,许女士一直强调,“我真的是发自内心地喜欢七中。七中不是孩子曾经的理想学校,但现在我们都好喜欢七中,因为我看到了学校的大格局,它关注的是全面发展,关注心理健康,关注人的成长。”
被家长们极力称赞的还有该校组织的家长读书会。
“我从高一开始每期都参加,以前总觉得叛逆期的孩子不听话,现在才明白,该改变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家长读书会每两周一次,由心理健康教师指定书目和章节,共同阅读和讨论。“自己看书的效果不好,领悟不到精髓,更不懂实际应用。”高二年级学生家长陈女士告诉记者,这一年多以来她收获颇丰,读书会不但让亲子关系更融洽,还让家庭更和谐,工作更积极。
此外,陈女士还列举了其他家长的变化。“有个妈妈和她女儿之前的关系很差,母女俩竟然经常打架,110、120都来过。现在你再看她俩,好得跟姐妹似的,放学路上都是有说有笑的”。
“在我们学校,家长们不是比着‘卷’比着分数,而是比着家庭关系比着心态‘洒脱’。”谢新秀介绍道,“每次读书会的设定时间是一个半小时,但几乎没有一期是不超时的,因为家长们讨论得太热情了,他们自己也形成了互助团队,对彼此都有感染和启发。”
“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压舱石’”。邓宗国介绍道,该校主要从两方面构筑稳定学生心理安全的亲子关系。
一方面,发挥家长参与性作用,让学生了解家长,从而体谅家长、感恩家长。通过开展“一封家书”等温情的亲子活动,让家长走近学生心里,倾诉平日难以言说的心声,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融化青春期亲子关系的隔阂。发挥家长引导性作用,让学生认识家长的职业,从而理解、尊重家长。通过让家长走进班级分享自己的工作经历,为学生开展职业教育等多种方式,让家长能以职业身份出现在课堂上,起到学生成长路上引路人的作用。
另一方面,发挥家长学习者作用,让专业的心理知识走进家长们的日常生活,从而引导家长反思自我,以更加科学的方法开展家庭教育。通过开展不同主题、系列化、专题化的家长沙龙、家长学校、家长读书会等活动,以问题导向,聚焦青春期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专业指导,引导家长逐步树立科学的育人观念。
家长读书会
“人人、时时、处处”有关注
通过对学生在校食堂、超市的消费数据分析,也可以发现学生的情绪变化、人际关系变化、家庭经济状况等,给学校的心理健康干预和学生资助等提高决策依据。
青春期的学生在校和在家有可能表现不一样,学校就此专门做了一份由家长填写的调查表,将调查结果与该生的在校表现进行对比,以分析该生的心理状况和家庭关系。
……
在该校的学生心理健康实验室内,记者目睹了多项“黑科技”。大屏幕上实时显示每个学生的六维数据——情绪、消费、人际、成绩、亲朋评价、心理评测,根据数据变化筛选关爱名单并提交阳光少年成长中心。
据了解,该实验室为合肥七中联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数据空间研究院共同打造而成,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数字化技术联合,借助于科技的力量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目前,已开发家校社协同心理关爱平台并投入使用。该平台集心理测评、预警管理、咨询预约、一生一档为一体。
“肉眼是比较难识部分短暂而微弱表情的,且学生人数超过5000人,教师要发现每个人的短暂情绪变化并非易事,这个系统是很好的帮手,能够做到 ‘人人、处处、时时’预警。”实验室研究人员介绍道,“我们不但配备了技术人员,还有心理学专业人士,他们会和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沟通具体情况,以优化系统,并提出相关建议。”
为更好地保护学生隐私,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数据空间研究院相关人员长期在该校坐班,且使用该校服务器,所有数据进行分级分类授权管理,数据不出学校,保障了数据的安全。
“教育的本质是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本质上就是生命的发展。”邓宗国说。
(来源:安徽青年报)
- 上一篇 : 合肥七中开展第46期团校开班仪式暨党委书记上团课活动
- 下一篇 : 南昌市教育局一行莅临合肥七中调研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