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美国中学教育
时间:2014-02-12 13:41 作者:admin1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次
杨开仁 陈伍华
今年9月27日至10月11日,我们有幸参加了合肥市教育局组织的教育代表团赴美参观考察。我们参观的俄亥俄州哥伦布市,是合肥的友好城市,两市的教育交流已有近十年的历史。在哥伦布市,我们主要参观了哥伦布学校和黑斯廷斯中学等学校,走进美国中学、深入课堂听课、参观校园布置、考察课程设置安排、与老师和管理层领导深切交谈,我们所带的学生甚至还吃住在美国学生家里。可以说是全方位体验了美式教育的方方面面。10多天的耳闻目睹,见证了美国学校教育及家庭教育的点点滴滴,感触颇多。总体印象是:他们的教育实际上是穿梭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具有美国特色,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
首先:教育基本情况。
学制。美国的中小学实行12年义务教育,但学制分段不统一,有的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有的小学5年,初中4年,高中3年;有的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4年;有的高中独立办。
课程。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要求学生掌握必要而合理的学科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的基本要求;选修课内容丰富,大部分中学开设有百余种课程供学生选择,它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志向,培养专业技能,发展个性特长,这是美国中学的显著特点。
必修课程主要有英语(语言基储写作、文学、诗歌、戏剧、修辞逻辑、新闻等)、数学(代数、几何、三角、微积分、统计、计算机等)、自然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球科学等)、社会科学(美国历史、世界历史、经济、时事、地理、心理学、社会学等)、艺术(绘画、音乐、舞蹈表演等)、卫生安全(卫生、医药、营养、安全等)、体育(运动、健身、游泳等)等7门学科。
选修课程覆盖面甚广,大多讲授实用性知识、技能,涉及工业、农业、林业、商业、经济、法律、文秘、外语、家政、环境、通讯、驾驶、制造、建筑、财会、时装、食品、维修等领域,凡是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几乎均有相应课程供其选择。选修课实践性强,在扩大知识面、开发潜力、培养能力、促进个性特长发展、选择专业职业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学校开设的每种选修课程依据其深度、难度分为基础、一般、高级等若干等级,分别编号,供不同年级、不同程度的学生选择。低水平课程为基本要求,修满学分即可达到毕业水平;高水平课程与大学衔接,学分为大学承认。这样既保证了毕业生质量,又为学有潜力、立志成才的优秀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深造机会。
在美国考察期间,我们注意到,几乎所有学校班级学生人数都在20人左右或者更少,“小班化”特点非常明显。“小班化”教育为美国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师生活动的余地大了,每个学生得到教师的关注和有针对性的辅导机会增多了,学生的个性就有可能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其次:重视德育、家教严格
美国人很爱国,所到之处都插有国旗,住房、路边、商店、教室、车厢内无处不见。我们考察的几所学校几乎每个教室都挂了国旗。在参观过程中,一天下午5点,我们碰巧目睹了美国的一次降旗仪式。每个程序都是有条不紊,庄重严谨。许多美国人肃穆站立,右手搭在左胸前,很多人还不停地抹眼泪。仪式还从街头随机邀请了两个孩子和三个成人参加。整个活动中美国人的爱国家、爱国旗意识让我们十分震撼。
美国历史不长,但是在美国,你会看到,他们能利用一些典型的人和事建成各种各样的纪念碑和纪念馆,用以教育青少年学生。这些纪念碑和纪念馆一般不是很大,但在设计上都有独特之处。
美国人热情好客,对中国人以诚相待,每天把我们照顾得很好,令我们感动不已。但是,也太实在。午餐很简单也很少,你不说没吃饱,他是不会给你额外的,以致于随行的有两个孩子按照中国的礼俗,硬饿了一天,看见我们后才说饿的要命,没有吃饱。美国人一般不讲排场,而且非常节约,饭桌上没有吃完的东西一定打包,决不浪费。
美国人的家庭教育也是很好的。父母自己给孩子做很好的榜样,自己能做的事情绝对是自己做。住在美国人家庭中的学生告诉我们,房东家五个孩子,都是自己做事情,最小的孩子虽然是两岁,出去的时候也要自己提着比自己还大的箱子,妈妈只有在孩子最累的时候才会伸手帮助一下;去购物的时候,妈妈只负责选择东西和付款,其余的事情都是她的孩子自己做。甚至房东还教育我们的学生不要浪费,来花的是父母的钱所以不要乱买东西。
学校里,学生尊重老师是大气候,学生的平时表现尤为重要,否则升入高一级学校时,老师就不给他们写推荐信;没有推荐信,就没有学校愿意接收他们。老师的这种无形的重要作用减少了平时的工作难度。家长们对学校、对老师都很友善,似乎每个家长和老师都很熟悉,关系融洽,见面格外亲热。我们去哥伦布中学的时候卡易儿•唐只是随便安排了两个学生带我们游览校园,两位学生二话没说欣然接受。
这种德育重视,不需要挂在墙上、喊在嘴里,一切体现于行动中,随时潜移默化,是说教、喊口号、大道理所无法比拟的。正因如此,美国的学生都很有礼貌,总是“Excuse me”、“I’m sorry”、“Thank you” 不离口,脸上始终挂着自信的笑容。
第三:重视培养能力、学习效率、鼓励创新,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美国的课堂,让学生动手的时候很多。美术课是刻字,下课前所有的作品全部挂出来展示,让成就感随时伴你左右;陶艺课的陶瓷作品全部贴上标签、作者,干了以后下节课涂色,全部完工后展示,再还给学生本人;摄影课照片直接贴在学校走廊的内墙上让所有的人都能看见作品。学生的能力就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兴趣也自然而然追随左右。动手能力提高了,自然也会推动学习成绩的进步。
今天的问题绝对不带到明天去。上课基本都是老师先讲理论知识,然后给学生一个讨论时间,这个时候学生会把他们所有的问题立刻在课堂上提出来,可以跟老师辩论也可以跟同学辩论,允许提出不同见解。问题解决完,还可以直接上老师的个人网页,从上面下载所学相关知识,自己整理自己扩展,有问题不但任课老师可以帮忙,也可以到图书馆请教图书管理员。
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用我们的眼光看,美国的课堂可以说是“乱糟糟”的,学生的课桌不像我们这样排列得整整齐齐,可以是圆桌而坐,也可以是相向的三个或更多的方阵;学生也没有固定的“坐姿”。参观的客人,可以随便进入课堂,学生可以用相机对准客人,客人也可以邀请学生一起照相。美国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没有统一模式,学生在课堂上主要以自学为主,可以按自已的思维方式进行学习。美国政府认为:最好的教育应该包含有某种“选择”,最基本的一种教育方法并不一适合每一个学生,教师应该为每一个学生寻求到一种与别人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因此,美国教师在教学中不是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而是运用启发式、谈话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或布置任务,然后师生共同进行讨论和探索。对回答问题有新意的学生,教师往往会加以肯定和表扬。为了弄懂一个问题,学生可以离开教室去图书馆查阅资料。
美国教师讲课从不照本宣科,有时甚至不用教科书,教室一般也没有黑板,他们在教学中喜欢设置种种“障碍”,鼓励学生提出许多疑问,然后从解决“障碍”和“疑问”中求得认识和创新。
学校的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在上课前就可以自己贴出海报,征询有同样爱好的学生放学后共同打比赛。美国的体育活动很频繁,学生喜欢,老师和家长也经常去看,而且一个星期会举行很多次。学生经常锻炼身体,过的充实,身体强壮,精力充沛,学习效率也高,很多参与体育活动的孩子学习成绩也都是非常优秀的。
第四:不舍应试教育,分数至上
学习、分数在美国都很重要。这点与我们在国内听见的完全不同。美国学生也不轻松。一个人考上了好的大学,学校不厌其烦地大力宣传,家族全体引以为荣。学校里虽然考试不多,但平时作业、表现都算学分,一旦不及格,补考相当麻烦。有的学生上学时没努力,工作几年后又重新回到学校学习。据卡易儿•唐说考试的比率这几年也在不断增强,我们听的几节课后面都是不久就要考试。学生的书包甚至于比我们的学生背的都还要重,有的学生肩上背着,手里还提着。厚重厚重的笔记本,每个学生都要背上好几本。
我们参观的哥伦布学校是一所私立学校,每个学生的一年学费在12000-18000美元之间。好的学生可以申请到奖学金,有的可以申请到好几份,甚至不用付学费就可上学。作为交流,这个学校的家长也经常送孩子来中国访问,卡易儿•唐告诉我们,他们的目的是想让学生了解中国学生多么刻苦和优秀,好发奋图强,提高成绩。
无论美国还是中国,越是家境好、父母素质高的越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培养;而整天大喊大叫,过分排斥责怪应试教育的,往往是自身就缺乏知识的人。
美国的大学入学考试实行SAT(类似托福)考试。参加SAT考试的学生须回答两份试卷,一份是测量对英语的应用,另一份则是数学,两份试卷的总分为1600分,达到1300分以上的学生,可由本人申请学校推荐上名牌大学。名牌大学录取学生的标准是:根据学生本人申请、中学推荐、考试成绩(平时成绩、课外活动成绩)、面试,各约占1/4,这种评价标准,反映了美国的人才观念,直接左右学生课内外活动,鼓励学生学好课业,关心并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活动,以丰富个人经历,培养领导、组织才能。多数高中毕业生可考取大学,落选者可入预科班学习,然后转入大学。与我国不同的是,大学招生,没有招生办公室的监督。美国不设置成人高校,只要想上大学,即使年龄大一些也可以。在美国学生上大学不难,但上好的大学同样难,学生必须付出十分的努力。在哥伦布学校的一次学生座谈会上,我们问他们每天的作业多不多,美国学生笑而不答,老师介绍说,这个学校都是好学生,每天的作业大约需要三四个小时,他们都想上好大学。
走近美国教育,最大体会是:我们对学生管得不是太多了,而是我们整体的素质还没到放手少管的层次;回到自己的课堂上,我们的教育本身没有错,只是层层评比的重压让我们偏离了正常的轨道。最完美的教育应该是美国学生的素质能力加上中国学生的优异成绩。提高成绩和培养能力比前者似乎更难,所以,美国面临的问题要比我们严峻,他们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管理上的自由松散,正在进行调整。我们的教育有很多可取之处,美国学生的学业成绩远远不及中国学生,这是我们的成功之处,美国也因此有着强烈的危机感,他们早已把中国看成是自己最大的潜在威胁,美国非常渴望多多招收中国留学生。
我们应该多学学美国注重能力培养的诸多做法,同时发展智育。等将来有一天,我们的素质指数也到了一定高度以后,应试教育也会自动卸下其重担。因此,大家没有必要天天把素质教育挂在嘴上,也没有必要对应试教育人人喊打。二者兼顾,教师研究方法,不让学生太累太死板,学得扎实,过得快乐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历来都是勤奋创造成绩,刻苦成就未来。如果矫枉过正,既没提高素质,又降低了教学质量,鸡飞蛋打,得不偿失,那才是对子孙后代不负责任,令国家民族追悔莫及的事情。
2007年10月23日
今年9月27日至10月11日,我们有幸参加了合肥市教育局组织的教育代表团赴美参观考察。我们参观的俄亥俄州哥伦布市,是合肥的友好城市,两市的教育交流已有近十年的历史。在哥伦布市,我们主要参观了哥伦布学校和黑斯廷斯中学等学校,走进美国中学、深入课堂听课、参观校园布置、考察课程设置安排、与老师和管理层领导深切交谈,我们所带的学生甚至还吃住在美国学生家里。可以说是全方位体验了美式教育的方方面面。10多天的耳闻目睹,见证了美国学校教育及家庭教育的点点滴滴,感触颇多。总体印象是:他们的教育实际上是穿梭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具有美国特色,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
首先:教育基本情况。
学制。美国的中小学实行12年义务教育,但学制分段不统一,有的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有的小学5年,初中4年,高中3年;有的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4年;有的高中独立办。
课程。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要求学生掌握必要而合理的学科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的基本要求;选修课内容丰富,大部分中学开设有百余种课程供学生选择,它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志向,培养专业技能,发展个性特长,这是美国中学的显著特点。
必修课程主要有英语(语言基储写作、文学、诗歌、戏剧、修辞逻辑、新闻等)、数学(代数、几何、三角、微积分、统计、计算机等)、自然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球科学等)、社会科学(美国历史、世界历史、经济、时事、地理、心理学、社会学等)、艺术(绘画、音乐、舞蹈表演等)、卫生安全(卫生、医药、营养、安全等)、体育(运动、健身、游泳等)等7门学科。
选修课程覆盖面甚广,大多讲授实用性知识、技能,涉及工业、农业、林业、商业、经济、法律、文秘、外语、家政、环境、通讯、驾驶、制造、建筑、财会、时装、食品、维修等领域,凡是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几乎均有相应课程供其选择。选修课实践性强,在扩大知识面、开发潜力、培养能力、促进个性特长发展、选择专业职业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学校开设的每种选修课程依据其深度、难度分为基础、一般、高级等若干等级,分别编号,供不同年级、不同程度的学生选择。低水平课程为基本要求,修满学分即可达到毕业水平;高水平课程与大学衔接,学分为大学承认。这样既保证了毕业生质量,又为学有潜力、立志成才的优秀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深造机会。
在美国考察期间,我们注意到,几乎所有学校班级学生人数都在20人左右或者更少,“小班化”特点非常明显。“小班化”教育为美国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师生活动的余地大了,每个学生得到教师的关注和有针对性的辅导机会增多了,学生的个性就有可能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其次:重视德育、家教严格
美国人很爱国,所到之处都插有国旗,住房、路边、商店、教室、车厢内无处不见。我们考察的几所学校几乎每个教室都挂了国旗。在参观过程中,一天下午5点,我们碰巧目睹了美国的一次降旗仪式。每个程序都是有条不紊,庄重严谨。许多美国人肃穆站立,右手搭在左胸前,很多人还不停地抹眼泪。仪式还从街头随机邀请了两个孩子和三个成人参加。整个活动中美国人的爱国家、爱国旗意识让我们十分震撼。
美国历史不长,但是在美国,你会看到,他们能利用一些典型的人和事建成各种各样的纪念碑和纪念馆,用以教育青少年学生。这些纪念碑和纪念馆一般不是很大,但在设计上都有独特之处。
美国人热情好客,对中国人以诚相待,每天把我们照顾得很好,令我们感动不已。但是,也太实在。午餐很简单也很少,你不说没吃饱,他是不会给你额外的,以致于随行的有两个孩子按照中国的礼俗,硬饿了一天,看见我们后才说饿的要命,没有吃饱。美国人一般不讲排场,而且非常节约,饭桌上没有吃完的东西一定打包,决不浪费。
美国人的家庭教育也是很好的。父母自己给孩子做很好的榜样,自己能做的事情绝对是自己做。住在美国人家庭中的学生告诉我们,房东家五个孩子,都是自己做事情,最小的孩子虽然是两岁,出去的时候也要自己提着比自己还大的箱子,妈妈只有在孩子最累的时候才会伸手帮助一下;去购物的时候,妈妈只负责选择东西和付款,其余的事情都是她的孩子自己做。甚至房东还教育我们的学生不要浪费,来花的是父母的钱所以不要乱买东西。
学校里,学生尊重老师是大气候,学生的平时表现尤为重要,否则升入高一级学校时,老师就不给他们写推荐信;没有推荐信,就没有学校愿意接收他们。老师的这种无形的重要作用减少了平时的工作难度。家长们对学校、对老师都很友善,似乎每个家长和老师都很熟悉,关系融洽,见面格外亲热。我们去哥伦布中学的时候卡易儿•唐只是随便安排了两个学生带我们游览校园,两位学生二话没说欣然接受。
这种德育重视,不需要挂在墙上、喊在嘴里,一切体现于行动中,随时潜移默化,是说教、喊口号、大道理所无法比拟的。正因如此,美国的学生都很有礼貌,总是“Excuse me”、“I’m sorry”、“Thank you” 不离口,脸上始终挂着自信的笑容。
第三:重视培养能力、学习效率、鼓励创新,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美国的课堂,让学生动手的时候很多。美术课是刻字,下课前所有的作品全部挂出来展示,让成就感随时伴你左右;陶艺课的陶瓷作品全部贴上标签、作者,干了以后下节课涂色,全部完工后展示,再还给学生本人;摄影课照片直接贴在学校走廊的内墙上让所有的人都能看见作品。学生的能力就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兴趣也自然而然追随左右。动手能力提高了,自然也会推动学习成绩的进步。
今天的问题绝对不带到明天去。上课基本都是老师先讲理论知识,然后给学生一个讨论时间,这个时候学生会把他们所有的问题立刻在课堂上提出来,可以跟老师辩论也可以跟同学辩论,允许提出不同见解。问题解决完,还可以直接上老师的个人网页,从上面下载所学相关知识,自己整理自己扩展,有问题不但任课老师可以帮忙,也可以到图书馆请教图书管理员。
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用我们的眼光看,美国的课堂可以说是“乱糟糟”的,学生的课桌不像我们这样排列得整整齐齐,可以是圆桌而坐,也可以是相向的三个或更多的方阵;学生也没有固定的“坐姿”。参观的客人,可以随便进入课堂,学生可以用相机对准客人,客人也可以邀请学生一起照相。美国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没有统一模式,学生在课堂上主要以自学为主,可以按自已的思维方式进行学习。美国政府认为:最好的教育应该包含有某种“选择”,最基本的一种教育方法并不一适合每一个学生,教师应该为每一个学生寻求到一种与别人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因此,美国教师在教学中不是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而是运用启发式、谈话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或布置任务,然后师生共同进行讨论和探索。对回答问题有新意的学生,教师往往会加以肯定和表扬。为了弄懂一个问题,学生可以离开教室去图书馆查阅资料。
美国教师讲课从不照本宣科,有时甚至不用教科书,教室一般也没有黑板,他们在教学中喜欢设置种种“障碍”,鼓励学生提出许多疑问,然后从解决“障碍”和“疑问”中求得认识和创新。
学校的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在上课前就可以自己贴出海报,征询有同样爱好的学生放学后共同打比赛。美国的体育活动很频繁,学生喜欢,老师和家长也经常去看,而且一个星期会举行很多次。学生经常锻炼身体,过的充实,身体强壮,精力充沛,学习效率也高,很多参与体育活动的孩子学习成绩也都是非常优秀的。
第四:不舍应试教育,分数至上
学习、分数在美国都很重要。这点与我们在国内听见的完全不同。美国学生也不轻松。一个人考上了好的大学,学校不厌其烦地大力宣传,家族全体引以为荣。学校里虽然考试不多,但平时作业、表现都算学分,一旦不及格,补考相当麻烦。有的学生上学时没努力,工作几年后又重新回到学校学习。据卡易儿•唐说考试的比率这几年也在不断增强,我们听的几节课后面都是不久就要考试。学生的书包甚至于比我们的学生背的都还要重,有的学生肩上背着,手里还提着。厚重厚重的笔记本,每个学生都要背上好几本。
我们参观的哥伦布学校是一所私立学校,每个学生的一年学费在12000-18000美元之间。好的学生可以申请到奖学金,有的可以申请到好几份,甚至不用付学费就可上学。作为交流,这个学校的家长也经常送孩子来中国访问,卡易儿•唐告诉我们,他们的目的是想让学生了解中国学生多么刻苦和优秀,好发奋图强,提高成绩。
无论美国还是中国,越是家境好、父母素质高的越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培养;而整天大喊大叫,过分排斥责怪应试教育的,往往是自身就缺乏知识的人。
美国的大学入学考试实行SAT(类似托福)考试。参加SAT考试的学生须回答两份试卷,一份是测量对英语的应用,另一份则是数学,两份试卷的总分为1600分,达到1300分以上的学生,可由本人申请学校推荐上名牌大学。名牌大学录取学生的标准是:根据学生本人申请、中学推荐、考试成绩(平时成绩、课外活动成绩)、面试,各约占1/4,这种评价标准,反映了美国的人才观念,直接左右学生课内外活动,鼓励学生学好课业,关心并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活动,以丰富个人经历,培养领导、组织才能。多数高中毕业生可考取大学,落选者可入预科班学习,然后转入大学。与我国不同的是,大学招生,没有招生办公室的监督。美国不设置成人高校,只要想上大学,即使年龄大一些也可以。在美国学生上大学不难,但上好的大学同样难,学生必须付出十分的努力。在哥伦布学校的一次学生座谈会上,我们问他们每天的作业多不多,美国学生笑而不答,老师介绍说,这个学校都是好学生,每天的作业大约需要三四个小时,他们都想上好大学。
走近美国教育,最大体会是:我们对学生管得不是太多了,而是我们整体的素质还没到放手少管的层次;回到自己的课堂上,我们的教育本身没有错,只是层层评比的重压让我们偏离了正常的轨道。最完美的教育应该是美国学生的素质能力加上中国学生的优异成绩。提高成绩和培养能力比前者似乎更难,所以,美国面临的问题要比我们严峻,他们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管理上的自由松散,正在进行调整。我们的教育有很多可取之处,美国学生的学业成绩远远不及中国学生,这是我们的成功之处,美国也因此有着强烈的危机感,他们早已把中国看成是自己最大的潜在威胁,美国非常渴望多多招收中国留学生。
我们应该多学学美国注重能力培养的诸多做法,同时发展智育。等将来有一天,我们的素质指数也到了一定高度以后,应试教育也会自动卸下其重担。因此,大家没有必要天天把素质教育挂在嘴上,也没有必要对应试教育人人喊打。二者兼顾,教师研究方法,不让学生太累太死板,学得扎实,过得快乐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历来都是勤奋创造成绩,刻苦成就未来。如果矫枉过正,既没提高素质,又降低了教学质量,鸡飞蛋打,得不偿失,那才是对子孙后代不负责任,令国家民族追悔莫及的事情。
2007年10月23日
- 上一篇 : 让每节课都精彩 以精品课堂育精品学生
- 下一篇 : 合肥七中学生会新改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