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校内新闻

校内新闻

合肥七中“安徽省高中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课题组成员接受《安徽日报》专访

时间:2018-06-23 09:33 作者:陈伍华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日前,合肥七中陈伍华老师主持的“安徽省高中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课题组就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理论特别是国学教育的相关问题接受了《安徽日报》的专访。课题组成员程燕老师与王勇老师代表课题组就国学的概念、国学热的主因、国学教育的方式以及如何规范国学教育这些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王勇老师详细阐述了“国学”的来源及其内容。据王勇介绍,“国学”一词诞生于19世纪末,当时“西学东渐”之风正盛,面对西学刺激,当时一批学者纷纷提出“保存国粹”“整理国故”的主张。1904年,邓实发表《国学保存论》一文,后又与黄节创办“国学保存社”,提出“研究国学,保存国粹”的口号,“国学”一词随之流行。章太炎先生认为“国学”就是我国固有之学问,也就是中国古代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今天我们所说的“国学”就是古代“经部”“史部”“子部”“集部”这四部之学的总称,对应现代学科大致就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国古代史学和中国古代文学。

对于当下“国学热”的原因,王勇老师认为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首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其次,在这一大背景下,“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为大众提供了了解国学的平台,推动了国学热潮。一些家长希望孩子接受传统文化熏陶,提升孩子的人生境界。再次,教育部中高考改革方案中大幅提高语文的比重,在语文考察中又重点考察传统文化,而很多学生在传统文化教育上基础薄弱,这样的现实加剧了家长对国学的重视与追捧。

在谈到如何引导青少年学习国学时,程燕老师说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再有意义的学习都会成为负担。现在不少国学班利用古典服饰、礼仪等形式来吸引青少年学习国学,这只是一个形式而已。国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要培养青少年对国学的学习兴趣,因为国学是以古书为对象,文字古奥难懂,如果真让孩子去看这些古书,他们一定会觉得很枯燥。所以先教授一些跟他们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有趣的国学知识,如古史、古诗词等,然后再因势利导。王勇老师则主张从教育方式做起,主要是与现代教育体系结合。国学经典承载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古代先贤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所以,国学教育不仅要与语文教育结合,传授经典知识,还要与思想道德培养结合,塑造德行兼备的优秀人才。王勇老师还指出“国学研习是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能抱有急躁和速成心理。”国学对陶冶情操有所裨益,可以伴随一个人的一生,要持之以恒地加以学习。

在记者问到如何规范当下的国学教育时,两位老师都不约而同强调师资的作用。程燕老师强调政府不能缺位。首先,要做好引导,可举办一些公益讲座,普及国学知识。其次,对国学教育机构的资质要有严格的审批程序,不具备有一定国学知识的人不能担任国学老师。最后,可以组织专家编写专业的国学分级教材,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王勇老师分析了目前国学教育机构存在的问题,他指出国学培训教育机构准入门槛不高,培训机构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这造成了市场上的国学教育存在两大通病,其一,形式大于内容;其二,精华与糟粕并收。因此,政府应对市场准入提出可实施的细化要求,规范国学教育的市场秩序,特别是在师资上,需要严格把关。此外,政府还需要普及国学教育的相关知识,引导国学教育的内容和方向,避免学校及家长盲目地开展国学教育,减少社会资源浪费。总而言之,国学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事业,需要全社会密切合作,共同寻找合适的教育路径。

陈伍华老师和程燕老师共同主持的“安徽省高中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于2017列入合肥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课题组就合肥中小学进行国学教育摸底调研后,应《安徽日报》记者邀请,就国学相关问题接受了专访。此次专访以《端正教育观,规范培训班》与《“国学热”怎么降“虚火”》为题刊发在《安徽日报》201865日的第9版。《安徽日报》是安徽省委机关报,一直发挥着党和人民群众的喉舌作用,主导安徽舆论,弘扬时代精神。此次专访是本课题组的中期成果之一,表明了本课题的相关研究得到了省内主流媒体的认可,对于本课题组是一种激励。本课题组的研究还在进行,相关成果会陆续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