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合盾-2018”人防工程平战转换演练在七中举行
时间:2018-09-19 11:09 作者:刘丽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次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人民防空为人民,铸就坚不可摧的护民之盾”命任务要求,增强广大市民的国防观念和防空防灾意识,警示民众居安思危、勿忘国耻,9月18日上午,合肥市“9•18”防空警报试鸣暨“合盾-2018”高新区人防工程平战转换演练在合肥七中举行。据悉,本次人防工程平战演练在全省尚属首次。
合肥警备区司令员朱毅、市人大副主任方正杰、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宁波、市政协副主席张炜、合肥警备区副司令员路锋、市人大城建环资工委主任汪菊喜、市教育局党委书记查凯、市人防办主任(局长)王强、市政协人资环委员会主任张立、市地震局局长党组书记王世保、高新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韦建华、市政府应急办副主任黄金华、合肥市第七中学校长杨开仁等首长和领导莅临出席观摩此次演练。
本次演练由市政府副市长、市人民防空指挥部指挥长宁波担任总指挥。演练设置人防工程平战转换、防空警报试鸣、人员疏散掩蔽、消除空袭后果、领导总结讲话点评、参观人防工程等六个科目。
本次演练以军事斗争防空袭准备为牵引,以强敌对合肥市实施大规模电子干扰,并使用巡航导弹等多手段空袭为背景。演练现场设前方指挥所,由指挥控制中心、情报信息部、政治工作部、综合保障部组成。指挥部成员均以实际身份、各自角色参加演练。
上午9时18分,防空预先警报拉响,响36秒,停24秒,循环鸣放3次。合肥七中500多名师生按照防空袭方案,在安全引导员引导下,有序撤离至校人防工程内。人口疏散遵循“统一指挥、就地就近”的原则,向周边的人防工程紧急疏散。
(师生紧急疏散)
在本次试鸣防空防灾演练过程中,合肥市首次在已完成平战转换的人防工程中实施人员应急疏散演练。大家走进防空地下室看到,这里别有洞天。一个个沙袋垒成的防爆墙将里面隔成一个个功能区,里面有水、食物等。为了做好此次防空袭演练,合肥七中人防工程平战转换施工已于演练前一个月完成。
紧接着,心理防护专业队在为大家看展心理疏导,鼓励坚定意志、振作精神,等待救援;人防志愿者在为师生们分发生活物资;伤员救护区内大家在开展自救互救……即使空间有限,但整个地下工程有完备的供水、供电、通风系统,可实现半个月左右的掩蔽需求。
9时24分,空袭警报拉响,响6秒,停6秒,反复15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5架无人机飞临七中上空模拟敌方空袭,高新区引偏诱爆专业队在校园设置烟雾遮障点、隐蔽重要建筑物,投放角反射器,对敌方雷达进行反射干扰。
9时30分,解除警报拉响,遭敌空袭后,合肥七中多处校舍被炸毁,通信、燃气、供水中断,人员受伤,高空被困。现场指挥部立即安排合肥七中开展自救,安排无人机救援队、消防专业队、医疗救护专业队、市政抢修专业队、通讯保障专业队增援处置。根据演练预案依次开展了高空救人、抢救运送伤员、抢修通信线路、电力设施、供水设施、燃气设施等演练科目。
(合肥七中请求支援)
(市人防通信保障队实施检查)
9时45分,在现场指挥部的统一调度下,在各人防专业队伍的共同努力下,学校通信、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恢复,空袭后果已成功解除。市指挥部总指挥长宁波发表重要讲话,对演练进行总结。他指出,本次人防工程平战演练在全省尚属首次,演练课题新、要素全、规模大,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此次演练是合肥市积极探索人防工程平战转换方法的一次成功尝试,达到了预期目的。
最后,他强调全市人防工作要以此次演练为契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上级工作部署,聚焦现代人民防空“五大体系”建设目标,扎实推进我市人防融合发展,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加大人防工程、疏散地域建设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力度,积极发挥人防的战备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效履行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使命,以优异的成绩向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献礼。
“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在现场,参与了本次人防工程平战转换演练的七中学子表示。据悉,在同一时间,合肥七中其余4000名同学也开展了“9•18”应急疏散演练至田径场活动。通过此次演练,学校师生进一步增强了全民国防和人民防空仪式,有效提高了广大师生的防空防灾意识和应急避难能力。
据悉,合肥七中人防工程于2014年竣工验收,抗力等级为核6级,人防面积9600平米,分为5个防护单元,平时作为汽车库使用,战时作为二等人员掩蔽部,可容纳安置人员6400余人。演练结束后,主席台各位领导参观了合肥七中战时人防工程。
据介绍,人防工程平战转换是因人防工程在和平时期和战争时期的用途需要而实施的转换。人防工程在和平时期主要作为地下停车库使用,在战争时期则主要分为指挥所、医疗站、人掩部、物资库和专业队工程五大功效。
新形势下,人民防空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重道远。此次演练由合肥市人民防空指挥部主办,合肥高新管委会承办,合肥市第七中学协办,演练任务圆满完成,反响热烈。安徽新闻联播、安徽商报、新安晚报、万家热线、安徽网、安徽青年网、合肥晚报等多家媒体争相报道。
- 上一篇 : 勿忘国耻 警钟长鸣
- 下一篇 : 强化学科组建设,推进教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