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校内新闻

校内新闻

美丽校友:我在七中那些年——忆七中

时间:2019-06-03 20:09 作者:合肥七中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合肥七中,我的母校。从2011年九月踏进七中校园到2014年高中毕业,人生中最美好、最懵懂却又最意气风发的三年青葱岁月是和七中一起度过的。自从认识七中以来已经整整八年了,深为世事之变迁、光阴之飞逝而嗟叹。

    最近虽然在华理的研究生生活非常忙碌,但是那最珍贵的三年时光经常悄悄地在脑中浮现,索性趁着夜深人静,执笔书写,尽情追忆当年美好时光,沉淀这些年的感悟,也与即将进入紧张的高三生活的你们共勉。

    蓦地,七中当年的光景仿佛又清晰地呈现在眼前,即使早已“物非人非”。

美丽校友:我在七中那些年——忆七中(图1)

    那时的七中并不是现在的新校区,而是在人头攒动、车水马龙的芜湖路106号。北依包公园、南倾安徽大剧院、西临大钟楼、东靠安徽省图书馆的合肥七中吸收着来自四面的养分在芜湖路的中心蓬勃生长,她就像是一棵满盈着知识的巨树,哺育和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七中学子从青枝嫩叶到硕果累累,不舍昼夜。

    七中的大门是我走过无数次的地方,即使已经毕业了,每每坐车路过这里都会忍不住地盯着她直到汽车远去到再也看不见了为止。高三,那是一个耳畔一直能听到来自头顶上悬着的高考倒计器滴答声的日子,我们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超额完成着课业任务、达成既定的模考目标。四月的某一天是我的十八岁生日,当时一大早刚踏进高三<11>班,我就收到了很多朋友送给我的贺卡和礼物,“成人快乐、高考加油”的字样为枯燥的高三生活带了一抹亮色,当然我的好朋友韩子鸣了解我是一个吃货,给我带了新鲜的采蝶轩蛋糕和好时巧克力,那我自然要及时地把这份祝福吃进肚子里化为这一天学习的ATP。这时,曾艳老师走了过来看到我正在大快朵颐,说:“吃这么丰盛的早餐啊!”我答道:“今天是我生日啦!”随后,曾老师对我微笑着说:“祝你生日快乐。”虽然曾老师可能已经不记得了,但是这一句祝福让我倍感温馨,也毫无疑问地是我高三拼搏路上的一碗暖心汤一剂强心药。除此之外,曾老师经常会询问我晚上回家后学到几点要保持精力,最近学习状态和心情如何等等,对我的爱和充分的信任,是我一直都不可辜负的,我也从高二对她有所抱怨到高三和她师生齐心共拼高考。高三时,每次晚自习前和好友一起在阅览室聚餐是一天中最放松的时间,在这个短暂的20分钟里我们交谈甚欢。和小马和小呆一起吃饭是相当快乐的,当然这也是晚上三个小时晚自习前的小调剂,稍微放松下身心转而投入完全专心致志的晚自习当中。每周一次的体育课也是我们锻炼身体、挥洒汗水的时候,我那时总会和孙志豪他们踢足球赛,足球场也见证了众多友谊的形成,踢累了回到教室和杨景怡他们谈论以后的梦想。高考前夕的小派对,曾老师给我们买了蛋糕来预祝我们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绩。我们在教室里吃着蛋糕,在后面的黑板上写下自己的理想,保持一颗更平和的心境来迎接人生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里程碑的到来。

    就这样,在七中,时间不紧不慢地过去了三年。离开的时候,心中既充满着对母校对恩师对好友的不舍,也怀揣着对未来无限的期待,还来不及细细咀嚼三年沉淀。而随着时间的逝去,七中带给我的,在经历了其他种种后慢慢显现,沉淀后,愈发显示出它厚重的力量。

美丽校友:我在七中那些年——忆七中(图2)

    健全人格、优良品性的形成,是从这里开始的。“立志成人、力求成才”的校训不仅刻在石墙上,而且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个七中学子的心头,更融入于老师们教书育人的点点滴滴中。我承认,虽然我是曾艳老师最喜爱的学生,但是她作为化学老师更作为班主任,还是会对每一位同学既严格要求又细致关心,不论学生们的成绩好坏、能力高低均一视同仁,曾老师所诠释的“其身正,不令而行”的理念在我们前进的人生路上闪闪发亮。语文老师张徽举是一位教学经验和生活阅历都非常丰富的教师,她总是能从书本中的知识延伸到课堂内外的点点滴滴为我们传授这些或具体或缥缈的意象对于人生的意义。高三英语老师奚英是一个长相甜美可爱、带着眼睛脸肉嘟嘟的女生,英语基本功非常得扎实但是很让人心疼的是奚老师经常生病,每每在课堂上咳嗽不止的时候我们都会很揪心。高三数学老师左华我们同学给他起一个非常亲切的昵称“可达鸭小天使”,左老师每次上课讲题虽然语气缓和慢条斯理但是总能把重难点讲得非常透彻,因为我的数学有些地方掌握的不扎实,平时课下我也喜欢经常去办公室找他讨论数学题。然后就是我们的男神生物老师朱奇,他不仅生物教得极好,而且最重要的是有着那么强大的魅力以致于男生女生都很喜爱他。

    基本的学习能力的养成,是在这里打下基础的。每一位学科老师,都有一整套的高效学习方法,老师们自然是经历过数次的高考已经对高考的考试情形了然于胸,作为学生的我们将老师传授的方法学深悟透后并加以不断践行,面对高考就不会是一件难事。高一的语文老师及班主任汪巧玲老师是我进入七中接触的第一位老师,她字正腔圆的诵读带领我们进入一个又一个文学典籍、古诗神韵当中去,让人觉得学习语文竟是一件如此美好又享受的事情。高二和高三班主任曾艳老师和高一化学老师赵俊峰老师带领我们深入探究每一个实验现象背后的原理,每一个化学公式的意义,学懂后便可一通百通,让化学变得易如反掌。而我的高一高二英语老师吴琪老师,非常的幽默风趣,她的课堂上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并且我和她早已超脱了普通的师生情。

    珍贵的友情,是在这里获得的。当时的高三,基本上每次大小考试的前三名都会在我、孙志豪、黄晚宁、邓子天四个人中间产生,豪哥一直都雄踞班级第一,我平时也只是在二、三名徘徊。虽然大家在学习上是竞争的关系,但是真的是一种良性的竞争,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内部之间斗争是没有结果的,合作共赢才是王道,所以平时课下我们之间会经常讨论问题,对于自己薄弱的学科会向对方提问,自己强势的学科也会毫不吝啬帮助对方,这也是真正的强者需要做到的。当然还有和韩子鸣晚自习结束去万达一起吃肯德基,和董捷敏一起讨论英文小说,和申雪韵一起去吃西餐,和徐浩楠一起讨论明星八卦,和杨景怡一起讨论买什么豆子和食材煮粥最好吃,除了他们之外,从高一以来就有三位挚友也一直陪着我,即使高二分班也并没有阻碍友谊之船的通行。即使在若干年后我正在书写的此刻,想到这些闪闪发光的友谊,回忆还是不由地在脑海中飞速放映着这些永远不会被磨灭的影像。

    七中距离我、距离我们14届高三<11>班全体同学已经越来越远了,正如我在开头说的,之所以现在已经“物非人非”了,是因为承载着我们共同青春的芜湖路106号老七中早已经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但是她又以一种全新的姿态重生了,这是一种更加年轻、更加富有朝气、更加多元化的形象——新七中!她会像前世给予我们那样给予你们,甚至还会给予你们更多更多的宝贵财富,在座的各位同学一定要好好珍惜在七中的时光,敬爱老师,认真地跟着每一位学科老师进行接下来的高三复习,可以让你们效率高很多从而少走很多弯路;同学要成立互帮小组,学习上取长补短,互利共赢而不是闭门造车,相信一年后的你们会以一种骄傲的姿态从新七中的大门迈向更加广阔的世界。

美丽校友:我在七中那些年——忆七中(图3)

    而对于我,七中,或者说老七中,她的精魂会在我的记忆深处一直陪伴着我,永生不熄。

美丽校友:我在七中那些年——忆七中(图4)

严旭晖 2019.6.1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

(严旭晖撰稿 严旭晖摄影 高二级部曾艳统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