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家书 深载真情
时间:2019-11-22 10:17 作者:刘瀚文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次
——主题班会之回家长的一封信
杜甫曾在诗中写:“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也有诗人云:“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古至今,有多少在外漂泊的游子寄千般相思于一封家书里,又有多少思念子女的父母把万般牵挂也悉数汇于这薄薄的一封家书中。家书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和岁月的更迭,改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其中承载的深深真情,拳拳孝心。
本周一的校会课,一场特别的主题班会在高二的所有教室开展。在上周的家长会上,每位家长都为自己的孩子留下了一封家书,而在这节主题班会,同学们都将拿到属于自己的这份家书,并写下一封给父母的回信。
各式各样的,有着各种称呼和落款的信,一封封交由同学们的手中。大家眼里充溢期待与欢喜,几乎是迫不及待的打开信封,但也带着些许初次拿到家书的无措与犹豫。随着信纸的展开,或短或长的篇幅、不尽相同的词句和各自熟悉的字体在眼前出现,一个真实的,或许我们不太了解的内心世界,也就此徐徐铺陈开来。
展开家书,刚读几行,我的鼻头便一阵酸涩。没有感人的言语和煽情的文字,只是那些絮絮叨叨的述说,与母亲很像,却又不太相像。开头的不少笔墨都用来抱怨我天冷总不愿多穿,生病也不喜吃药。这些平日里听到耳朵快磨出茧子的,总敷衍了事的话语,在家书中呈现时才让我忽然体会到了这一份关心的真切。
而令我非常讶异的是,虽然我从来没有与母亲具体谈过,但她居然明晰我的喜好,也知晓我的梦想。在我的印象中,她似乎只在学习上多对我过问几句,偶尔会有片刻的闲聊,其余时候我们都有各自忙碌的事情,我也从不对母亲关切几句。但我只是在平常聊天中无意间提起和带过的这些东西,母亲却悉数都放在了心上。
她说,她明白我在家中总发脾气是因为学习压力大,也相信我一定会慢慢实现自己的目标。她说相信我会考上理想的大学,也会去往我想到达的远方。这些我曾对自己说过无数次的话,她不知何时也明白了不少。虽然我偶然间吐露时她会开玩笑似的不屑,会平平淡淡的说一句“自己努力”,但我在这时才知道,她是曾认真的思考过,铭记着,并且与我一样有无限的期许和展望。
读到结尾的落款处,眼眶已然湿润。忽觉自己对最亲密的人的误会年深月久,又在读完时才真正体会到这一份亲情在沉默之中的沉甸、纯粹与伟大。
提笔回信,几多踌躇。本是多说一句都嫌母亲烦闷无趣,如今却有千言万语不知从何提起,心中更多的是后悔与感激。在无数学习的深夜,我将一杯热水和留下的一盏灯看做理所应当;父母耐心的劝导和每天归家时的嘘寒问暖,我只留下不耐的应答;心情烦闷时对他们的宣泄与吵闹,我会统统遗忘,而他们不仅不多计较,反而为我寻找理由来解释和开脱。这些浓烈深重的情感,平时我们从不珍惜和关注,仿佛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直到我们与他们隔着时间的距离和一张信纸对话时,才明白他们的这份无私的爱是多么令人触动。
这次家长写家书以及回家长一封信的活动,给了我们一个与父母认真交流和自我反思的契机,在彼此的心之间搭起一座桥,造建一条路。像是终于吹开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薄雾,融了一场经年的雪,带来一阵温暖的春风。想必在我们在写完回信的刹那,也终于成长了许多。归家时见到父母,也会真切的道一句:“您辛苦了。”
我们就如同远行的长风,无需看过了万里青山浩渺再经历无数荆棘险阻,才明白父母经久而无悔的守候。远行飞雁尚知归路,我们只需看到这封承载深情的家书,回首往亲人心中望一眼,也方得归途。
(刘瀚文撰稿 焦笑笑摄像 高二级部吴晓菲统稿)
- 上一篇 : “一封家书”架通家长与孩子的“连心桥”
- 下一篇 : 家校联合促成长,纸短情长诉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