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理剧成为了解心理的工具
时间:2021-11-09 15:45 作者:刘羽涵 来源:学生发展指导中心 阅读次数: 次
为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了第二届高中生校园心理剧市级评比活动,活动的主题为“解读心理,放飞心灵”。合肥七中参赛的剧目为《当“社恐”遇上“社牛”》,本剧以精致巧妙的构思、生动流畅的表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和好评,取得了市二等奖的好成绩。
该剧展现了当代中学生对于自我认识的困惑,主角小孔同学作为一名“社恐”高中生初来乍到,很想快速融入集体,改变内向性格,但是屡试屡败、洋相百出,最后主角在一次次的自我怀疑、自我探索中逐渐找到了自我,接纳了自我。该剧目反映了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表演者和观众都能所感悟、有所收获,具有一定的现实教育意义。在现场比赛中,学生们的表演真挚自然、生动幽默,引发了现场评委和观众的共鸣,现场时时发出的笑声和掌声表达出了评委、观众对于该剧的喜爱和肯定。
校园心理剧是由心理剧演变而来,校园心理剧集戏剧、小品、心理问题为一体,是既能帮助当事人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又能使其他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教育活动。《当“社恐”遇上“社牛”》在编排和选角的过程中,重点关注了人物的心理冲突,经过了无数次地剧本修改和表演打磨,每一个细节都是主创人员汗水和智慧的凝结,也让参演者和指导老师从中受益颇多。
演出结束后,表演者们依然难掩激动的情绪,一是大家对舞台上酣畅淋漓的表演的无尽回味,二是对剧中人的心理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高一(3)班 刘羽涵撰稿 徐鹏飞统稿 刘先群审稿)
“整部剧笑点和泪点并存,在笑声中体味成长的力量。”
——孟橘栀(导演)
“大家笑称这部剧我可以本色出演,我本人的确不太善于社交,而且想要在舞台上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挣扎,还要经过反复的演技打磨,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我从小孔的身上,也看到了很多值得我去思考的地方——接纳自己,做独一无二的我。”
——葛元鑫(剧中扮演“小孔”)
“我扮演了剧中的老师,也在思考关于“社恐”,他们也想融入大家,但因方法不对,弄巧成拙,其实做自己,就是最完美的。”
——卢佳艺(剧中扮演“孟老师”)
“我在剧中和现实都一样,本色出演社牛。我觉得多些宽容去接纳社恐人群吧,他们虽然不擅长表达,但是心中是温暖的,也会和小孔一样,伴随着大家的爱和理解,成为更好的自己。”
——耿宇涵(剧中扮演“小牛”)
“在剧中的每一个人都在推动着小孔的成长,现实也是一样,出现在别人的生命里,要像一份礼物。”
——张馨怡(剧中扮演“依依”)
“有很多时刻会觉得,把现实的景搬上舞台,很熟悉,就是平日里交往场景,源自生活,又终于生活吧。”
——鲁世翔(剧中扮演“小马”)
- 上一篇 : 合肥七中新高考政策解读与生涯指导培训会
- 下一篇 : 合肥七中党委开展2021年第九次中心组理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