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危机干预,合肥七中在行动
时间:2016-05-26 21:49 作者: 张凯丽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次
5月25日,并不是普通的一天。2000年,“5.25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在北京师范大学拉开帷幕,健康节取“5.25”的谐音“我爱我”,意为关爱自我的心理成长和健康,口号为“我爱我——走出心灵的孤岛”。 此后(2004年),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办公室向全国大学生发出倡议,把每年的5月25日确定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
虽说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日,但心理健康对于我们高中生同样至关重要。就在今天,合肥七中专门请来担任抚顺二中专职心理教育工作十三载的白云阁老师,为七中的青年教师们,呈现了一场内容丰富,发人省醒的报告。报告定在晚上7点30至9点30分,七中所有四十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全员参与,整个会场座无虚席,邓宗国副校长主持了本次报告。
白云阁老师整场报告并没有多少深奥的理论知识,她结合自身工作经历给我们列举了大量的典型的真实案例,让我们感同身受的同时也引人深思。她在开篇就指出,听说七中暂时还没有专职的心理老师,但她自己也是“半路出家”,通过十余年的时间不断摸索、坚持,才获得现在的一些成果。她认为心理老师并非必须是心理学专业出身,很多时候工作在一线的老师更能了解学生们的需求,他们才是真正的朴素的心理工作者。当然老师们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一看自己是否真正的“爱教育”。很多老师是经历了一些事后才意识到,需要去学一些心理学,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更好地去帮助学生。
在报告中,白老师会结合一些简单的心理学的知识,例如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来帮助我们分析学生的一些不被理解的行为,进而去寻找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更好地方法。有些学生喜欢特立独行,男生留长发甚至染发烫发、不愿意穿校服等,这些其实是正常的行为,因为这时候的他们正处于“认识独立性”的时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叛逆期,他们想要自己与众不同,越是不允许他们做他们越要做。所以,与其批评、惩罚他们不如换另一种方式,先认同他们,然后再委婉的提出建议,或许效果会很好。
白老师在报告中特别提到了前期预防比后期干预更重要。我们要学会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很多事情在发生之前是有征兆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时要多加关注学生。有时候学生在情绪低落或失常时不想让别人知道,但多少会流露出一些不正常的地方,这时候如果老师关注到了,或许只是个小小的提醒或关心,对孩子的影响都是很大的,或许就能避免一些悲剧的发生。老师们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讲究人性化,要尊重他们,才能让他们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和关注。
在学生出现问题时,要及时的干预。干预不代表强行干预,“以痛苦为耻感”是中国传统观念,很多时候孩子是不愿意告诉你他的问题的,这时候我们能做的,一个是要给孩子留下能找到你的方式,另一方面要让他信任你,让他感受到你的爱与尊重,在学生接纳你的同时你才能给予他适当的引导,要想办法让他们表达出自己悲伤的情绪,正面回应很重要。
不论是班主任老师、任课老师还是生活老师,其实都是懂教育的心理工作者,虽然没有掌握专业的心理知识,但在处理学生的问题时,大部分人都能根据心理学的规律来对待。台下的老师们听了白老师的报告都有很深的感悟,一方面对案例中的故事产生共鸣;另一方面也在思考,若自己碰到类似的事情时如何处理更加科学、合理。相信这次的心理危机的干预报告,不仅很大程度上加强七中的青年教师们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更会“引以为鉴,防微杜渐”!
- 上一篇 : 区校共聚力 关心下一代
- 下一篇 : 七中学子在省科技创新大赛摘金夺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