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土、吸管变 “教具”:合肥七中生物实践课让遗传 “看得见”
时间:2025-04-03 09:45 作者:唐丽霞 来源:2024级(高一) 阅读次数: 次
近日,合肥七中高一生物备课组在组织学生完成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 等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开设 “探究・实践” 课程,引导学生构建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攻克“减数分裂”这一高中生物学核心知识点,该教学实践获得学生广泛认可。
教学过程中,生物组老师们集思广益、就地取材。有的老师指导学生用彩色磁铁、磁力贴板、橡皮泥、超轻黏土等材料进行模拟,有的老师则创造性地指导学生利用弯头吸管、电线等废弃材料制作染色体 “零部件”,模拟减数分裂过程,激发学生思考染色体行为与配子多样性的关系,归纳配子多样性成因。
在课后反思环节,老师们分享了宝贵经验。备课组长吴晓菲建议,教师在前期准备阶段将 “问题串” 设计成 “任务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唐丽霞提出,在模拟操作时,老师要加强指导,归纳总结阶段可让学生上传模拟活动照片,开展小组互评。
生物学教学的“探究・实践” 课程,不仅培养了同学们实践动手和分工协作的能力,更塑造了严谨、务实的求知态度,提升了思维训练价值,激发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热爱,为学校营造了浓厚的科学探索氛围。
(撰稿、统稿:唐丽霞 摄影:吴晓菲 审稿:刘先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