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论文

巧教头手倒立

时间:2013-12-29 18:22 作者:admin111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合肥七中体育组  吴春龙关键词:运动技能   头手倒立   发展   体育教学
摘要:围绕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实在动作技能教学之中,是行文的初衷。本文作者在掌握较充分的学情、钻研教材并多次进行教学实践与总结的前提下,回答了为什么教头手倒立(教师的教是使得学生今后能经常自觉练习并达到运用自如的目标),如何教头手倒立(学生通过观看挂图、教师示范掌握动作要领与动作方法,从静态模仿开始在教师帮保和语言提示结合标志物与固定物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以及教学的注意事项。回答了教材的选择与加工和教的设计有“巧”可寻(这个“巧”蕴涵在对教学中方方面面度的控制,体现在较突出的教学成效上)。同时提出:如果没有学生课外的延续活动与拓展,指望学生仅仅在课堂上练习就能增强学生体质、就能掌握运动技术、就能养成运动习惯等简直就是难以想象!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体育本领,在未来的用与不用才是检查教师教学效果的试金石的观念。
前言:曾今,我们非常熟知的头手倒立动作,渐渐地离我们远去了。有人说现在学生的体育水平高,在我看来只是以偏概全。我们共知的学生喜欢体育运动而不喜欢上体育课,与我们体育课内容的单调关系极大。一味开发新项目,无新不教,只能使得体育课走入死胡同。为此,我将我教头手倒立的“过程”展示给大家。我期盼着“反馈信息”来得更早一些。
1.学情分析:学生有运动参与的欲望(但是对活动项目有自己的倾向和受活动能力的束缚而参与困难),学生有身体健康的需要(但因惰性较大而自觉性、主动性不够),学生有好奇心(对异化的动作非常感兴趣,有尝试的心理但准备不足)。学生中有很多喜欢踢足球,使用头部来停球、传球、射门的练习频繁出现并乐此不疲……
2.教材处理与分析:我将有人扶持的头手倒立动作(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中初中三年级必修内容,是继有人扶持手倒立之后)加工成靠在肋木上(或双杠、墙面等)经手倒立再成头手倒立(靠肋木),然后双腿依次离开肋木形成头手倒立的姿势(“摔背”可以避免)。选择“头手倒立”动作进行教学,不仅仅是考虑到“头手倒立”动作是对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中初中三年级必修内容的处理,而且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便于开展,安全也有保障。“头手倒立”动作也是一项需要学生“跳一跳”才能掌握的动作(教学实践中所得的经验),更是发展颈部肌肉群与颈椎获得保健的经典动作。同时也符合学生的“学情”。这与新课标中降低难度,简化动作,目的是让学生都活动起来的要求是一致的。因而我选取头手倒立动作并加工使其技术本身并不复杂,又能“迫使”学生以非正常形式和非正常体位的动作进行练习,利用自身体重来加强学生的薄弱环节。这样,既让练习者因对教师安排的练习产生好奇并能“上手”而愿意尝试,也能让练习者在“眩晕”中求平衡。我们再从学生练习头手倒立眼前效益(锻炼学生身体,特别是发展灵巧、柔韧、协调和定向能力,增强关节、韧带和提高平衡器官的能力有显著的作用。同时头手倒立练习加快血液回流,向脑部供应更多的氧,从而能满足大脑对氧气需要,并能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克服困难和互助等优良品质)和长远功效(能作为放松手段与颈椎病的预防)两方面可以得出:头手倒立技能既是对学生有重要影响的基本技能。又是重视学生的发展的局部体现……因此,值得我们花大力气用心去教学并寻出“巧”来。
3.教学重、难点的确定与处理:教学的重点是维持身体的平衡。围绕放准头部位置(梗起颈部向前伸,以前额“着地”,教学中在前额“着地”的位置放一个柔软物作为标志),两手(五指自然分开并“抓地”)指尖朝前并夹紧肘部,与前额构成等腰三角形,从而形成稳固的支撑面,通过教师的系列安排进行教学。难点是髋部的伸展。髋部的伸展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在脚的上部放置标志物从身体平衡——身体不平衡——协调身体平衡来得以突破。
4.教学安排及消化
4-1.解决学生心理干扰的处理: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之初,心理上会有这样那样的想法(比如以头部着地是不是很安全?我能支撑得住吗?摔倒会怎样?),学生有这些想法是很正常的,为使学生能及时进入学习状态,教师解决学生心理干扰,打消学生的种种顾虑是第一步(身体练习是体育课的主要特征,一切的铺垫都是为了学生的活动)。如动作上带来的感觉刺激、认识上带来的有这样和那样的胆怯与害羞、对老师帮助与保护的信任程度、外界上存在同学的干扰、围观与起哄,存在着自信、体能、虚荣心等问题。教学中我强调纪律、分析危险的来源、说明头部前额所承受的压力、分层次实施(完不成的练习不做要求,而开始安排的练习每个同学都能做到,难完成的动作不是你做不做,而是老师不准许你做)等等,从而使学生心理得到放松的目的。
4-2.通过多次示范顺利过度到热身活动。教师的示范动作是最直观的教学,对学生快速掌握技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这从教学中学生的“老师再来一次、再来一次”的呼声中可以感觉出来。学生发出“老师再来一次”的呼声是对教师示范效果的回应,此时,教师应放弃原先的设计不厌其烦地进行多次示范,定对教学实效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学生在什么情况下愿意主动去尝试教学内容,毫无疑问是学生要有兴趣,甚至是激情,没有兴趣、激情,学习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的呼声正是对此项目有兴趣,甚至是激情的外在表现。所以抓住时机是关键,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是自然而然的。学生有了参与的念头,但不能顾此失彼,在交代学习的本意之后,顺势强调学习的前奏是热身活动。热身活动过程中,我安排学生反复体验颈部梗起时肌肉用力感觉,进行传统的“推小车”练习时感受手臂的力量,在同伴帮助下完成向前爬行时了解“顶肩”是怎么回事并发展对空间的感觉能力(自选同伴——应属友伴分组式。帮助的同学将同伴的双腿架在肩上随同伴向前移动的练习)。
4-3.分步练习,分层引导,合理运用教法。分步练习是指按课前的设计:由先放好两手的位置原地完成手臂支撑与一腿蹬地一腿摆动的练习——由同伴在其一腿摆动的同时,顺势扶住并使其向上置于肋木上(语言提示手臂用力撑直、抬头)——同伴扶住其腿部使其腿部离开肋木慢慢往下放(在其头部的落点处预放一个柔软物)使其头部的前额调整在柔软物上静立3秒——对前三步练习做到心中有数后尝试独立完成练习(步骤不变,只是不需要同伴的帮助与保护)。分层引导是指按设计的步骤根据学生掌握的进展来确定发展到哪一层。不赶进度,不勉强,对体重负担大、认识不到位、心理准备不足的学生可以仅停留在观察层次上。合理运用教法,是建立在了解学生活动的反馈信息与对动作技能的反复揣摩基础之上。我从不断调整的教学实践中感知:“在进行头手倒立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首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动员,打消学生心理顾虑,激发学生内在的驱动力。教师通过多次示范让学生建立直观的印象,利用教具模型及图例讲解动作要领,交代练习内容、分组办法及帮保要求,反复强调练习的注意事项(即使不练,也不乱练,确保安全),采取标志物来纠正动作。
5.教学效果:反观教学的全过程,从教师进行思想动员之后的学生投入的表情,到教师示范后的掌声和学生想尝试的动作,到学生主动参与练习的高涨热情,到学生初步掌握动作技巧的高效,到课后较频繁活动并未发生一例伤害事故以及对其他班级学生的影响效果等等的信息,特别是学生课后的拓展性练习(在头手倒立的基础上发展上肢力量等),让我坚信:我的教学思路与设计及安排是较为成功的。
6.教学注意事项
6-1.为确保“安全第一”,同伴之间必须讲方法(帮助与保护的方法,好心也能办坏事)、讲合作、讲友谊、,建立信任。而整理着装,严格要求,严肃纪律是基本。
6-2.结束练习后必须放松颈、背部,可以自我拍打、揉按,也可以同伴间相互拍打、揉按。避免将不舒服的感觉延续更长时间。
6-3.了解学生的体能、心理等是分层教学的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让学生承受相应的挫折而不是失败是取得意外效果之源。
6-4.教师在多次示范中,也要做好各方面的“表率”,不能发生一次失误。
6-5.即使运用了友伴分组进行练习,来让学生获得多次体验,也不能掉以轻心。如果为赶进度而失去对课堂的调节与控制,则是教师教学的失败。
7.教学感悟:在教学实践中,从学生练习时伴随着的尖叫到大笑到洋洋自得的系列变化之中,让我感受到学生的满足感,让我体味到教学的乐趣,让我思考着学生快乐的源头。我观摩过多次的教学课与各级公开课,也浏览了网上多篇的教学案例以及教学参考书上的案例,体育教学杂志也看过一些,都没有见到将头手倒立作为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分析与研讨。反而听到了:“我们进行运动技能教学设计时,有时感到有些茫然,不知道该教什么。有些学生多项运动技能比我们更强。而更多的时候我们设想的低线效果都达不到而没有教的激情……”。这既是事实,更是事物普遍性中的特殊。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不是一句口号,《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理念中建议分层教学是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得到自我发展的基本途径,也是切合实际的。体育教学的身体健康目标我想应该包括未来的体育保健能力,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学校体育意味着有体育教师的教,体育教师现在的“教”的内容选择客观上必须以学生体能发展敏感期的特征为根据,使学生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的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并能付诸行动。而学生未来的运用(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并获得良好的身体保健)则是终极目标。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体育本领在未来生活中的用与不用是检查教师教学效果的试金石。因为“学以致用”,否则可以不学,那么就无所谓教学。我们不能苦于教学内容的枯燥与传统,我们应该基于对学情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精选教学内容并进行加工处理(也就是选择和加工过的动作技能既不是让学生轻而易举就能完成,也不是使得学生无处下手),使其既能适应学生体能基础又富有挑战性,而富有挑战性的内容正是激发学生兴趣的“良药”(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当一项技能需要学生“跳一跳才能掌握时,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最浓)。我们要切实抓住学生资源,充分发挥学生间的传帮带的作用,挖掘这一块的潜能将是我们进行多数运动技能教学取得好的效果的最佳选择。因为,如果没有学生课外的延续活动与拓展指望学生仅仅在课堂上练习就能增强学生体质、就能掌握运动技术、就能养成运动习惯等简直就是难以想象(学生课外进行体育锻炼受他人的影响是最直接的)。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体育与健康》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    《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中国学校体育》    2005第5期
4.《体育教育学》    刘清黎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5.《体操》    体育系通用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6.全日制义务教育   《 体育与健康 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全日制义务教育   《体育(与健康) 课程标准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8. 体育院系专修通用教材    《竞技体操高级教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9.《中学体育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10.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体育与健康》(八年级适用)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