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论文

优化生物学教学机制,激发学生多元智能

时间:2013-12-29 18:32 作者:admin111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生物组  丁慧
教育的多元化趋势主要体现为教育主体多元化,教育对象多元化、教育方式的多元化等。这与以往学校教育一统天下的一元化模式截然不同。教育主体的多元化包括: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教育行为主体多元化。教育和人才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以往那咱靠政府为主出资办教育,或者由全日制正规学校独揽教育职能的格局,已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和人才的需要。于是,政府、企业、社区、家庭共办教育的多元化模式便应相而生,传统意义上的全日制学校正规教育所占比重趋势逐步降低。教育对象也从以青少年在校学生为主,演变各种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学习目标的学生并存的多元化新格局。教育方式的多元化表现为:除了传统的课堂教育,也出现了职业教育、在岗教育、特种教育、老龄教育、社区教育、学前教育、家庭教育、民办教育、远程教育、跨国界联合办学等教育、国内教育同国际教育相互渗透。从而彻底打破了以往传统型官办学校教育一统天下的局面。教育主体的多元化趋势预示着教育发展黄金时代的到来!
自从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在其《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向传统的认知一元性的智力理论提出了挑战,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尽管大多数人都具有完整的多元智能,但是每个人显示的认知特征却各不相同。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人至少同时具有八种智能: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及自然观察智能,这八种智能的不同组合及表现构成了每个人不同的智能结构。该理论核心就是承认人的智能发展具有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教育应依据学生智能的差异扬其所长,开发学生的潜在智能,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应尽可能地启迪学生的潜能,努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能力,实现各种素养和才能的全面发展与提升。
一、创建多元化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潜能
如果我们能多为学生提供有利于某项智能发展的条件,他就能在这种智能的发展上取得一定的效果;当学生始终未接触开发某种智能的环境,其生理潜能无论多大,都不太可能被激发出来。因此我们必须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他们的多元智能才有可能被激发而获得发展。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人在既能听又能看的情况下时的记忆力和理解力都要远远高于只能听不能看时。这就提示我们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更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适当地采用一些直观教具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单调的“听课”变成“视听结合”。如在学习光合作用时,可以利用一盆植物、玻璃罩、蜡烛等在课堂进行演示;在学习比较抽象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时,利用动画课件展示比单纯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还可以多利用板图板画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和综合能力,甚至利用生动的肢体语言来比喻一些生物现象和结构特征,,使一些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形象化而便于记忆。另外,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条件设计一些让学生可以参与的实验或者其他活动,让听、视、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强化学习效果,如细胞模型的制作就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各种细胞器的结构特点及细胞结构的完整性与系统性。
课堂教学要面向生活,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每时每刻与自然、社会、他人发生着联系,因此,教师应创设一个为学生所熟悉而又感兴趣的探究环境,让学生处于一种真实生动的情景中,最大限度地激活他们的思维活动,更好地运用并发展各种智能。我们在构思一个情境或提出相关的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尽量与生活内容相联系,如在“渗透作用原理”部分的教学中可以从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提问“糖拌西红柿时,盘子里出现很多水,这些水是从哪来的?”这样启发学生举出更多相关的例子。但是,并不是每一项学习内容都能让学生马上感兴趣,也不是马上就能使学生看到每个知识点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这就需要教师创设特定问题情境,诱发学生产生研究学习的需要。例如针对秋天的纷纷落叶,人们常常清扫后堆集燃烧,结果带来严重的空气污染,于是如何解决落叶问题就引发了学生各种各样的设想。通过这种探究思维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解决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知识的力量,享受学以致用的喜悦。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须保持高度的教学敏感,准确把握和及时处理复杂多变的教学情景和问题,实现课堂教学真正意义上的优质高效。
一个班里的学生各有各的智能优势,教师并不是无所不能,教师也有自己的智能弱势。因此教师需要及时补充和发展自己的知识素养。首先,教师在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之余,还需要在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和文献。新的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教师只有及时将新科技吸纳、填充进自己的课堂中,才能彰显生物科学本身的生命活力,体现生物课堂的时代性。如多利用剪报和前沿的杂志介绍当前社会重大、热点问题如艾滋病、克隆技术、转基因食品、禽流感等,既充实教科书上的知识点,又能使课堂呈现出鲜活的时代气息。
其次,教师还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智能差异,承认、理解和善待差异,配合其智力组合的特点,因材施教,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不断发展和开发所有参与主体的多元智能要素,促进学生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的互补和潜能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一定的自由度,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研究,允许其不拘泥于教材和教师提供的方法指导,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探究。
另外,教师之间要学会协作。在这个高科技信息化的时代,信息资源非常丰富,我们不仅可以通过校内的集体备课优化教学过程、解决教学疑难问题,还可以通过网络在生物教学论坛和一些QQ群(如生物教师群、中国生物教学交流群等)上针对一些疑难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我们教师之间的沟通和学习,使我们教师的多元智能得到更大限度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可以在方法上和内容上对学生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实质性指导了。
二、通过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各项智能
当代生物学教学的主导思想之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大力倡导探究性学习。从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看,学生本身具有探究和创造潜能,探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及求知欲,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1、语言智能
用语言进行沟通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点之一。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培养他们记忆、分析、解决问题并完整地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在生物学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生物学术语较多,且专业性强,教师自己的语言要准确规范,注意科学性,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联系把新概念解释清楚,规范、准确、流畅的语言给学生做好表率作用,才能要求学生语言表达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教师的语言还要注意生动、幽默,富有艺术性,生动活泼的语言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让他们自主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和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时眼、口、手、脑并用,例如,对于概念、规律等结论性内容可用笔勾画,对于文中晦涩难懂的文字要反复吟读理解其意,对于理解不了的内容加以标记等。此外还要指导学生重视图表的阅读,明确实质和涵义。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用完整的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阅读各方面的材料,收集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又提高了对材料的分析综合能力,甚至可产生富有创造力的建议。这个过程意在培养学生写的能力,实质上,当学生与其他同学交流时又锻炼了自己说的能力。鼓励学生自由准确表达,学会与他人沟通。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鼓励学生多方面发现,标新立异,只要学生能提出问题,解释问题有自已的思路,均应给予鼓励;即便是学生的回答偏离教育目标甚远时,也不要给予绝对地否定,有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共同讨论。完成这个活动,每个学生的语言智能都会提高。
2、逻辑数理智能
很多人认为,生物的学习只需简单的机械记忆就可以学好了,不需要认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实际上,学习生物学同样需要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如遗传学中关于概率问题的计算,就需要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基本技能。逻辑—数理智能的构成包含多种要素:运算、逻辑思维、问题解决、归纳演译和推理、对模型和关系的辨别等。这种智能的核心就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让他们知道是如何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从而学会分析问题,知道探究过程重要的是能够根据现象做出假设,然后再去验证假设,从而能解决所碰到的真正的问题。最终将某个具体过程转变成抽象符号,甚至通过抽象的公式表示出来,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或者由学生持续观察某种生物现象,最终归纳出一般规律。
3、人际交往智能
  人际智能是多元智能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协同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交往意识和能力,开发学生的人际潜能,而且可以帮助、促进弱势群体,从而达到智能互补的效果。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有时候学生较难独立完成一项活动,需要同学之间的密切协作,将行为参与、情感参与、认知参与、社会化参与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合作中展开学习活动。小组学习创设了人人参与的空间,有些胆小的能力差的学生在小组中比较放松,也能发表意见,同学之间可平等争论,增强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这样的课堂教学就让每个学生都有探究的机会。由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差异、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在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方法上也可能会有所不同。如果我们组织学生在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进行讨论,他们就能够在讨论中相互之间得到启发从而寻找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也有助于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形成,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让他们明白学习光有兴趣是不够的,更需要有一种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4、内省智能
在生物学在问题的发现、探索、解决过程中,提出质疑是为求得真知,探索释疑是为了获得知识的真谛。例如在生长素的发现的教学中,教师先创设情境,让学生先发现植物向光生长的特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植物的生长部位在哪里?由学生设计实验予以探索;再由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设计新的实验,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生长素的概念。这样学生就在不断的质疑——释疑过程中培养了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另外,通过介绍我国丰富的自然环境和生物资源,使学生增强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通过了解与生物学有关的世界重大热点问题,如资源、人口、环境、粮食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认同科学探究的求实、严谨和孜孜不倦的奋斗精神。
5、自然观察智能
 观察是学生最能直接获取探究结果的一种学习方式。学习生物学应该持有的态度——关注周围的生物,关注生物学和学习生物的方法之一就是要认真观察,在课内和课外,甚至可以说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观察,观察事物光凭感觉是不行的,要尊重事实认真细致地去观察,要养成从整体到局部、由表及里、从粗到细按顺序有条理观察的习惯。根据视觉空间智能的特点,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许多自然现象或生命现象的细微差别往往蕴藏着科学的奥秘,放弃或忽略任何一个细节都会导致失败。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充分发挥形象思维的重要作用。同时还指点学生观察不只是简单的走马观花还需要一边思考一边观察,强调观察现象背后的一般规律和本质。
三、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多元评价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教师反思教学过程、调控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多元智能理论指出,如果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教育,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优秀的学生,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应由以往关注“你的智力有多高”转为关注“你的智能类型是什么”。要重视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情感变化的评价。在探究过程中,要用赏识教育的观点评价学生,强调评价的内在激励作用,多用鼓励性语言、激励性评价,以激发和维持学生持久的探究热情。要鼓励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体现学生不仅是探究学习的主体,而且是学习评价的主体。通过学生自己的评价反思,也能较好地强化学生的探究热情。在探究性学习中,评价并不是教师的专利,小组互评,自我评价等多种形式,其中,自我评价特别有助于学生自我认知智能的培养。由于各智能之间的联系性,这种自我评价的过程同样非常有助于学生语言智力的培养。作为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足够的安全感进行自我评价。为让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评价的机会,让学生自我分析一下,从各个方面对自己进行反思,在反思中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真正地将“学会学习”落到实处。除了自我评价外,他人评价同样十分有意义。学生之间的互评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同伴的肯定与认可有时会比教师的肯定更有效。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使得每个学生都能以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评价,使人人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位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长处、优势和潜能,又能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总之,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为素质教育评价的实施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优化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的各项智能,才能燃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和对美好未来的希望。
 
 参考文献:
  [1] 《多元智能》霍华德•加德纳著, 沈致隆译..新华出版社.
  [2]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生物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  肖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