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论文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心理定位与介入

时间:2020-10-22 11:08 作者:赵金金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摘 要:生涯规划自概念提出以来,不断经历发展与完善,其概念的演变是其逐步纳入心理健康视野的历程,也是其与心理健康概念形成相互依存关系的历程通过教育实践,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生涯规划档案建立、心理课程内容介入、团体辅导方式介入、个体生涯咨询等方式促进生涯规划教育。

关键词:生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职业分化越来越细高校专业变革速度越发频繁的当下,高中生能否结合自己的主客观条件对职业生涯进行一定的规划,显得十分重要尤其从2014 年开始我国探索新的高考制度,新高考背景下,学校需引导学生如何选科,如何对大学专业有所了解,如何对自己以后的职业有所规划,开设生涯规划教育就成为各所学校的必选项。在各地探索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大多都将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框架之内,由心理健康教师主要承担学校生涯规划教育的工作,这主要是因为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殊途同归之实。那么,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逐渐走向成熟的背景下,如何摆好其在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定位,如何借助相对成熟的心育方式合理有效介入生涯规划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生涯规划教育的内涵

生涯是人全部的生命旅程。生涯规划是一个人尽其所能地规划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在考虑个人的智能、性向、价值以及阻力和助力的前提下,作好妥善的安排,并借此调整和摆正自己在人生中的位置,以期自己能适得其所。马兰博士认为生涯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计划,其核心是促进人生命历程中的事业发展,主张通过社会、学校的共同努力,解决教育与现实生活及工作劳动相脱节的问题。生涯教育以发挥学生天赋的才能为目标,其重点放在人的全部生涯上,使个体从童年直到成年能逐渐形成自我引导的能力,旨在让每位学生过上适合自身特点的美满生活。

学校生涯教育在于根据学生特点设计人生方面的引导、咨询和激励过程,通过引导学生将人生理想和自身的条件、学习和发展相结合,从而唤起他们的自主学习内在动力。生涯教育还在于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设计,将自己的理想、憧憬与学校的学习相结合,从而使他们的学习更为自主与有效。

二、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心理定位

俞国良教授认为生涯规划概念的演变是其逐步纳入心理健康视野的历程,也是其与心理健康概念形成相互依存关系的历程。心理健康视野下的生涯规划是在纵横交织的生涯发展框架中展开的,其根本任务是建构完整的人格,有效地适应社会,终极目标是自我实现。

1. 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动态关系

生涯规划是一种主动的、不断调整的、具有创造性的动态过程,是实现价值感、成就感的有效行动计划;而心理健康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适应状态,是个体进行合理生涯规划,获得职业发展的前提和保证。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和互为因果的动态关系。

1)心理健康是生涯规划的基础

从人的毕生发展看,生涯是个体心理与外部社会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产物,生涯交织于个体发展的生命广度和生活空间,处于动态而复杂的状态中。个体设计、实施生涯规划,心理正常或心理健康是基础。

舒伯的生涯发展论认为,个体生涯的发展是由生命广度和生活空间交织而成的一个复杂过程。从生命的广度分析,个体从儿童、青少年、中年到老年,不断往复地经历着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的过程。职业生涯面临从学校到职场的转变,从一个岗位到另一个岗位的转变,从一个职业到另一个职业的转变也需要经历从不适应到适应,从不平衡到平衡的过程。正常而稳定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开展生涯规划的必要准备,通过对自我形成稳定的认识,做好自我管理和调适,才能为未来复杂多变的生涯做好规划。

从生活空间的角度考察,个体不仅在不同生涯阶段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还在同一阶段扮演不同角色,并经历着角色的变化和转换。如个体在青少年时期扮演了学生、子女,成年后,扮演了职员、父母、子女、配偶等多个角色。成长过程中面临不断变个体需要对扮演的各种角色进行有机的协调与整合。只有在心理健康状态下,个体才能形成完整的自我概念,正确认识成长的自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自我与世界的关系及其关系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才能辩证地看待职业变化,做好生涯规划。

2)心理健康决定生涯规划的质量与效率、方法与路径

心理健康状态决定了生涯规划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即生涯规划的质量和效率。每个个体的生涯都是充满变化与稳定、成长与危机、适应和冲突、有序和无序,心理健康状态下的生涯规划是一个主动、积极探索的动态过程。在探索过程中,个体能辩证看待成长中的矛盾和冲突,并以此为契机,解决个人经验与环境的冲突,通过有目的的计划和调整,才能达到平衡和适应。

个体的心理健康决定了生涯规划的方法和路径,个体在生涯规划过程中,是否具有完好的人格结构、自我认知、社会认知、情绪调适、心理弹性、克服挫折的能力,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并决定个体是否积极探索生涯人生。因此,在开展生涯教育过程中,需要通过鼓励学生身体力行,在探索中不断感悟、反思、领会,才能培养学生利用内部和外部资源发掘个人潜力,培养个人兴趣,内化价值观和人生观,实现生涯目标。

3)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规划互为因果、相互促进

个体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是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个体的心理适应与职业适应相互关联,不能割裂。个体正确认识自我、培养健全人格、养成成熟心智的健康心理状态是进入职业、做好生涯规划的前提;面向中职学生实施生涯教育,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在职业生涯中不断成长,可以达到更高层次的心理健康。有研究发现,青少年期的生涯认知、生涯探索、职业准备有助于提高社会适应性,提升个体幸福感。换言之,心理正常或心理健康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也是实施生涯规划,实现个人发展的心理结果,同时也是下一个阶段生涯的心理准备。

2. 学校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异同

1)二者的不同之处

学校生涯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同之处之一是,生涯教育十分关注社会,十分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这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不是重点。不同之处之二是,心理辅导遵循价值中立,生涯教育有时需要积极的价值导向。两种教育的第三个不同之处是生涯教育中特有的生涯规划,整合自我和社会的信息,进行生涯规划,有目标有策略,这是生涯教育独有的。

在目前的大多数高中,“心理健康和职业生涯规划”是相对独立的两门课程。心理健康课程聚焦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处理学习与生活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实现心理健康发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聚焦帮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社会需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远大职业理想,顺利实现择业、就业、创业。

2)二者的相同之处

从课程目标看,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殊途同归。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是心理健康的最高追求,个体能够最大程度发掘自我潜能,达到个人最理想的状态,体现最大限度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自我实现也是生涯规划的目标,它需要既满足个人的低层次需要,又使个体通过不断探索自我,发现自我的优势与不足,结合自身特点,追求更高的目标,从事有创造性的工作,实现更高的人生品质。

从教育内容看,生涯教育具体内容有:一般性辅导;生活辅导;学习辅导;职业辅导。具体而言:认识和完善自我,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与个性,学习心理保健和人际交往;帮助高中生适应社会,认识职业,初步认识和学会生涯规划。其中许多内容正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从教育方法看,生涯规划中强调体验学习,即个体身体力行地参与到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去亲身体验,在体验中领悟,进而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 获得生涯智慧,形成健康的人生态度的过程。心理健康教育也把活动探索和体验学习,作为维护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强调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探索,各种可利用的方式开展体验学习,进而发展出自我生长的调节机制。

总得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生涯规划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又贯穿于生涯规划教育的全过程之中。在心理健康框架下,生涯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都是帮助学生促进积极心理品质和个人生涯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心理健康是为进入职业生涯所做的必要准备,职业生涯促进个体实现人格完善和更高水平的心理健康。

三、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心育介入途径

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生涯教育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需要从机制完善、师资力量培养、课程设置、活动开展等多角度统筹安排,系统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很多学校已有且发展完善的资源,将已有资源的有效应用将使学校建立专业化生涯教育模式的起步更加平稳。自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以来,我校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载体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实践,并总结出以下几点有效的心育介入途径。

1. 以心理测量为起点建立生涯规划档案

以测量为起点普遍了解学生,是将开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的工作复制到职业规划上。学校通过生涯发展平台对学生进行普测,通过职业性格、能力、价值观等方面的科学测量,对学生的职业倾向有一个基本了解,根据学生测量的职业倾向的一般特征对广大学生开展职业规划教育; 亦或者针对某一学生特点进行深入的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指导。同时,建立学生的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的跟踪档案,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跟踪,给予其相关的生涯规划辅导。

2. 生涯规划课程中的心育内容介入

学校生涯教育课程主要包括了自我发展、生涯探索、生涯管理三方面,自我发展包括了解自我、发展自己的能力等,生涯探索包括认识职业、探究生涯机会等,生涯管理包括学习生涯规划实践、调整生涯计划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健全人格、生活适应等。结合这两者的课程内容,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中的心育介入可以主要两个方面来进行,其一是健全人格教育,包括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职业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等,并在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其二是升学与择业心理教育,这包括了考试前后的心理指导、职业选择指导与职业心理准备等内容。

3. 借助团体辅导介入生涯规划教育

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与生涯规划教育进行结合,团体辅导是其主要的介入形式之一。团体辅导相对班级教学来说,成员人数较少,同质性较高,其特有的安全性、开放性更有利于学生在其中开放自我,更加深入得探索自我,在与他人的互动中深化认识自我,掌握生涯规划步骤。例如,心理健康中心可以开展法学、医学等专业的团体,招募对其感兴趣的学生参与,在过程中了解职业,了解自我与职业之间的差距,找寻缩小差距的行动方案等。学生在特定主题的团辅中习得选择能力、决策能力等同样可以迁移到日后对其他专业的选择上。

4. 以咨询为抓手引领学生规划

以咨询为抓手引领学生规划的方式是指把咨询作为一对一深入了解学生的方法,进一步引领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现有的生涯咨询技巧中摄入了很多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巧,如NLP技术、焦点短期治疗技术、建构主义理论的生涯咨询等,心理辅导老师可借助相应的技术对有生涯困惑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这种方式往往是面向个体的,所以更有针对性,但是最好打破学生主动咨询的状况,教师也可以主动询问学生专业与职业倾向,并根据学生特点给出相应的建议,引领学生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参考文献

[1]  俞国良,曾盼盼:心理健康与生涯规划[J].教育科学研究,2008,9.

[2]  俞国良,李天然:试论心理健康框架下的生涯教育——以中职“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课程标准编制为例[J],中国教育科学,2019.7.

[3]  杨忠健:生涯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何关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12.

[4]  刘洋,班振:高中职业生涯规划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合理性及途径[J],教育导刊,2019.10.

[5]  杨燕燕,虞红明:经验与反思: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的课程化实施——以杭州市清源中学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18.4.

[6]  谢鸿瑾: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在传统生涯教育向专业化生涯教育转型中的作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20.

[7]  藤美丽:新高考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与生涯规划教育的关系初审视[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19.

[8]  胡春森: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模式的探索性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9]  盛柳柳:中学生的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