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党建园地 >> 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

合肥七中党委中心组2022年第七次学习会(20220906)

时间:2022-09-06 17:25 作者:合肥七中 来源: 阅读次数:

合肥七中党委中心组2022年第七次学习会(20220906)(图1)

关于召开2022年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七次

(扩大)学习会议的通知

各委员、各支部、各中心组成员:

根据学校党委安排,结合2022年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经研究决定,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2年度第六次集中(扩大)学习,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学习时间:2022年9月6日(周二)上午10:40

二、学习地点:朝乾楼401会议室

三、主持人:邓宗国

四、学习内容

(一)集中学习

1.习近平: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2.习近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

3.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

4.怀进鹏:走好第一方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教育力量

5.合肥市教育系统年中工作会议精神

(二)书面学习

1.《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第九章、第十章

2.《求是》杂志刊发中共安徽省委文章: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

3.郑栅洁在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上强调,提高一体推进“三不腐”能力和水平,以“零容忍”态度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4.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召开

五、参会人员

校党委委员、各党支部书记、各处室负责人、各年级部负责人

六、学习议程

(一)学习环节

1.校党委书记、校长邓宗国领学:《习近平: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

2.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刘先群领学: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

3.校党委委员、副校长谢庆霞领学:《怀进鹏:走好第一方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教育力量》、合肥市教育系统年中工作会议精神

(二)交流发言

1.校党委委员、工会主席、办公室主任李跃鹏:关于《习近平: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学习心得

2.第一党支部书记、高二级部主任唐丽霞:关于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学习心得

3.政教处主任张正安:关于《怀进鹏:走好第一方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教育力量》、合肥市教育系统年中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心得

(三)自由发言

(四)邓宗国书记作学习总结讲话

七、相关要求

1.请参学人员高度重视,按时参加会议,学习时做好学习笔记。

2.请会议交流发言的同志提前填写发言表格,准备好研讨发言材料,会前发给办公室庄高兴老师。

 

中共合肥市第七中学委员会

                           2022年9月2日

习近平: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求是》     2022-08-15

今天,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内容是做好“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开好局、起好步的重点工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对“十四五”时期和未来15年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工作重点、落实机制等都作了明确部署,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全力以赴抓落实。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局之年,也是我们党成立100周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迈好“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第一步,至关重要。第一步要迈准迈稳,迈出新气象,迈出新成效。关于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党中央已经作出总体部署,我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等场合也都讲了。在这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我重点就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讲了意见。

在这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我特别强调,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这里,我想就这个问题再谈点意见。

第一,扎扎实实贯彻新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5年多来,我反复强调全党要深刻认识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全党全国要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开拓前进。

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无论是中央层面还是部门层面,无论是省级层面还是省以下各级层面,在贯彻落实中都要完整把握、准确理解、全面落实,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切实解决影响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在工作中都要予以关注,使之协同发力、形成合力,不能畸轻畸重,不能以偏概全。

从中央层面来说,要从规划设计、宏观指导、政策法律、财政投入、工作安排等方面对全党全国作出指导,抓好关键环节,通过重点突破带动贯彻新发展理念整体水平提升,从全局上不断提高全党全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各部门既要按照自身职责抓好新发展理念涉及本部门的重点工作,也要综合考虑本部门工作对全党全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作用和影响,不能单打一,只管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各地区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可能,既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又抓住短板弱项来重点推进,不能脱离实际硬干,更不要为了出政绩不顾条件什么都想干,最后什么也干不成。比如,创新发展大家都要抓,但具体到各种关键核心技术,不是家家都能干的,要看条件和可能,同时要看全国科技创新发展布局,从自己的优势领域着力,不能盲目上项目;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家家都要抓,同时东部和西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沿海地区和内地条件各有不同,要从实际出发来抓;绿色发展、共享发展家家都要抓,没有选择余地,同时要聚焦本地区主要问题,突出本地区重点领域,不能脱离本地区承受能力,更不能只顾经济发展而忽略了绿色、共享这两头。

第二,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古人说:“民富国强,众安道泰。”进入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更加注重共同富裕问题。提出新发展理念时,我就强调,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在这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我又讲了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个问题,强调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说,在未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毛泽东同志也早就说过:“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邓小平同志说:“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共同富裕道路作了新的探索,对共同富裕理论作了新的阐释,对共同富裕目标作了新的部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向着更远的目标谋划共同富裕,提出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不能等实现了现代化再来解决共同富裕问题,而是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解决好这个问题。要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做好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扶幼等各方面工作,更加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现实任务,急不得,也等不得,必须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作出更加积极有为的努力。

第三,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既要以新发展理念指导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又要通过深化改革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提供体制机制保障。我国改革和发展实践告诉我们,唯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更好践行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活力、厚植发展优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前期重点是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中期重点在全面推进、积厚成势,现在要把着力点放到围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系统集成、精准施策上来。

我们要在已有改革基础上,立足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增强创新能力、推动平衡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开放水平、促进共享发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继续把改革推向深入,更加精准地出台改革方案,更加全面地完善制度体系。

第四,坚持系统观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我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场合多次强调了坚持系统观念问题。毛泽东同志说过:“不但要研究每一个大系统的物质运动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规定的本质,而且要研究每一个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长途中的每一个过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

比如,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国内,放眼世界,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对我国的影响,既保持战略定力又善于积极应变,既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又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国内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比如,新冠肺炎疫情仍然是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比如,要统筹发展和安全,我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就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了“十个坚持”的要求。我们在谋划和推进发展的时候,要善于预见和预判各种风险挑战,做好应对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的预案,不断增强发展的安全性。

第五,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毛泽东同志说过,“一切问题的关键在政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要求,也是十分重要的政治要求。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样样是政治,样样离不开政治。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最重要的就是处理好各种复杂的政治关系,始终保持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

越是形势复杂、任务艰巨,越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越要把党中央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要求落实到工作中去。只有站在政治高度看,对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才能领会更透彻,工作起来才能更有预见性和主动性。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把贯彻党中央精神体现到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去,经常对表对标,及时校准偏差。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有很强的责任意识,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无论什么时候,该做的事,知重负重、攻坚克难,顶着压力也要干;该负的责,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冒着风险也要担。发现了问题、发现了问题的苗头就要及时处理,该请示报告的必须请示报告,不能麻木不仁,不能逃避责任,更不能隐瞒不报,最后拖成了不可收拾的局面。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各项工作责任制,科学排兵布阵,层层压实责任,推动各级党组织、各个部门、各条战线、各行各业尽忠职守、主动作为,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1月28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习近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

 

新华网     2022-08-31

 

新华社北京8月31日电 9月1日出版的第17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

讲话指出,要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我们的判断是危和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机遇更具有战略性、可塑性,挑战更具有复杂性、全局性,挑战前所未有,应对好了,机遇也就前所未有。要增强机遇意识、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化危为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讲话指出,要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新的一大步,实现了从大幅落后于时代到大踏步赶上时代的新跨越。

讲话指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我们所推进的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讲话指出,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准确把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是适应我国发展新阶段要求、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不是被迫之举和权宜之计;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是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各地都搞自我小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

讲话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把握好几个重要着力点。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操其要于上”,加强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也要“分其详于下”,把握工作着力点。一是要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二是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三是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四是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五是要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六是要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

讲话指出,要提高党领导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要强化战略思维,保持战略定力,把谋事和谋势、谋当下和谋未来统一起来,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坚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要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不能有丝毫懈怠。全党必须清醒认识前进道路上进行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

新华社       2022-07-27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

李克强主持 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出席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26日至27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我们要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出席开班式。

习近平强调,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是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将科学谋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宣示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对团结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奋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习近平指出,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大势,科学把握我们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最根本的是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

习近平强调,党的十九大以来的5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我们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推进改革,扎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集中力量实施脱贫攻坚战,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决维护国家安全,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大力度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坚决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全方位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我们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开展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取得世界上最好的成果。我们依照宪法和基本法有效实施对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制定实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牢牢把握香港大局。面对国际局势急剧变化,我们在斗争中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牢牢掌握了我国发展和安全主动权。我们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紧密,党内良好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习近平指出,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0年来,我们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略,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习近平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10年来,我们遭遇的风险挑战风高浪急,有时甚至是惊涛骇浪,各种风险挑战接踵而至,其复杂性严峻性前所未有。我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一仗接着一仗打。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党和人民一道奋斗出来的。

习近平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强大的政治优势。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发展,迫切需要我们深入回答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全党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习近平强调,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习近平指出,党的十九大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二十大要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重点部署未来5年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未来5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搞好这5年的发展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至关重要。要紧紧抓住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着力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

习近平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我们党是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始终赢得人民衷心拥护,必须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将长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将长期存在,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实践一再告诫我们,管党治党一刻也不能放松,必须常抓不懈、紧抓不放,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习近平指出,前进道路上,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李克强在主持开班式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十分重要的讲话,科学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阐述了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指导性,对于全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认真学习领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信心,认真抓好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王沪宁在结业式上作总结讲话,他强调,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大家通过学习,坚定了战略自信,保持了战略清醒,增强了信心斗志。要继续深化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定不移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党员副委员长,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党员副主席以及中央军委委员出席开班式。

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主要负责同志,军队各大单位、中央军委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研讨班。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及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开班式。

 

怀进鹏:走好第一方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教育力量

旗帜网     2022-07-19

 

怀进鹏表示,走好第一方阵,要深刻把握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关键所在,增强拥护“两个确立”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从历史维度、理论维度、实践维度、教育工作维度出发,深刻领会“两个确立”是我们党百年奋斗得出的重大历史结论、“两个确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结果、“两个确立”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必由之路、“两个确立”是教育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坚强保证。

怀进鹏指出,走好第一方阵,要坚决落实教育这一“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增强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责任、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

一是以更强的政治自觉,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二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更加自信自强的姿态,主动置身国家发展大格局,加快推进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

三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以更浓厚的人民情怀,加快提供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助力推动共同富裕。

四是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以更加开阔的全球视野,加快通过教育启迪心智、传承知识、陶冶情操,凝聚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五是围绕数字中国建设,以更为长远的眼光,加快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打造教育的中国范式,提升高质量开放与合作的能力。

怀进鹏强调,走好第一方阵,要统筹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安全,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的政治意识、斗争精神和处置能力。善于从政治上认识风险,善于以机制应对风险,善于在前端识别和化解风险,做到形势清楚、问题清楚、方法清楚、责任清楚,切实抓好风险处置,确保教育系统始终保持安全稳定大局。

怀进鹏指出,走好第一方阵,要持续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生态环境,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本色、坚定意志和实践效果。持续加强政治建设、强化严的氛围、加强基层党建,时刻自警自省自励,以更高标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党课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行。教育部党组成员、教育部机关各司局、各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及直属机关5000余名党员干部分别在主会场及线上收看。

 

合肥市教育系统年中工作会议精神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既是年中工作总结会,也是开学工作部署会,还是重点工作调度会。会议主要任务是围绕年度目标任务,进步统一思想认识、调度重点工作,攻坚克难、担当作为,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迎接新学期开学,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刚才,4个区作了交流发言,局党委委员,驻局纪检监察组组长胡德萍同志部署了全市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请各县(市)区、各市管学校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1一7月份重点工作

今年以来,省市领导十分关心和重视我市教育工作。省委书记郑栅洁就我市“安心托幼”行动作出批示。省委副书记程丽华亲自出席合肥十中海军飞行学员录取通知书发放仪式并致辞。市委书记虞爱华今年以来4次调研教育工作,深入一中、八中、十中、三十二中、四十六中和柏景湾幼儿园等实地调研,30多次就教育工作作出批示.主持市委常委会、市深改委会议、市疫情防控会商会等重要会议时多次就教育工作发表讲话。王翠凤副省长,省委教育工委钱桂仑书记、省教育厅赵振华厅长多次专题调研我市教育工作。路军常委、朱胜利副市长分别主持召开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教育督导工作会议,全方位调研各县(市)区教育工作,多次调度教育重点工作,省市领导对我市教育的关心支持,为我市教育改革发展创造了良好外部条件、提供了强大动力。今年1一7月份,我市校园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考试招生平稳实施,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工作顺利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呈现不少亮点。

    (一)党的领导得到新凸显。一是基层党建工作全面夯实。出台《教育系统基层党建工作“三个清单”》《局党委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谋划开展星级党支部创评工作,制定教育系统星级党支部创评方案,启动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工作。二是市属学校巡察整改“见底清零”。截至目前,十一届市委巡察20所市属学校发现问题783个,已完成整改或基本完成整改780个,正在推进3个,新建立和修改完善制度683个,追回经济损失2900万元。三是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督查有力。开展2次专项督查,重点检查学校图书馆(室)、宣传文化阵地等,查出27个学校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存在77个具体问题。

    (二)为民服务展现新形象。一是教育资源供给进一步扩大。今年秋季新开中小学17所、幼儿园72所,分别新增学位2.3万个、2.6万个。九中新校区、一中瑶海校区、六中菱湖校区正式投入使用,缓解了普通高中教学资源紧缺的矛盾。安徽大学江准学院新校区、一中淝河校区、八中运河新城校区加快建设。合肥六中新校区规划通过市规委验收,黄麓师范学校二期有望启动。同时,积极优化教育资源布局,着力解决“两大两小”难点问题。注重优化城市教育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将校园扩容提质作为老城更新的重要内容。二是“暖民心行动”开局良好。市教育局牵头实施的“安心托幼”和“老有所学”2项工作正有力有序开展。在“安心托幼”方面,召开工作推进会,委托第三方开展“安心托幼”工作满意度调研。在“老有所学”方面,统筹谋划,扩大教育供给,在夺实开放大学四级网络的基础上,全面谋划四级“老有所学”服务体系。三是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鉴于国内疫情防控严峻复杂态势,各级各类学校严把“校门”关、严控无关人员、车辆进校,严格落实进校审批、行程码查验和测温制度,建立高校属地联防联控机制,严格落实校园封闭管理和各项防控措施,有序做好38家高复和艺考机构闭环管理、中职学校学生提前离校并开展线上教学、外地大学生返肥等重难点工作,协同处置涉及教育系统的疫情突发事件,保障师生健康和校园安全稳定,为全市抗疫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教育发展取得新成绩。一是“五大行动”深入落实。正积极争创“五大行动”省级实验区。5家基地被评为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立项建设或培育单位,10家基地被列为市级立项建设单位,另有10家单位被遴选为全省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和基地。二是职教发展统筹推进。肥东县职业教育工作获得省政府通报激励。全面实施中职学校分类达标建设,推进中职不达标整改。市属34所办学条件不达标中职学校,已有27所完成整改达标任务,整改达标率79.4%。产教融合助力城市发展,对标服务12条重点产业链,首批组建3个产教联盟。今年以来《中国教育报》对我市职业教育作了2次重点宣传,展示了我市职业教育良好形象。三是规范民办义务教育深入实施。市委、市政府8次召开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工作推进会,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多措并举核减存量。截至目前,全市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停招13所、停办2所、完成4所“公参民”治理(转为公办3所,政府收购完成“六独立”继续民办教育1所),共核减招生计划1.6万人,购买学位2.33万个,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数为6.34万人,占比4.49%,完成全市占比不超过5%的调控目标。

    (四)教育改革迈出新步伐。一是“双减”政策深入实施。我们把“双减”作为“一号工程”,坚持校外治理与校内提质联动,出台“初中减负15条”,大力整治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双减”取得重要进展,接受了教育部“监管护苗”行动调研组调研,对我市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做法予以肯定。二是教育评价改革深入落实。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和我省《实施方案》要求,围绕“十不得一严禁”负面清单禁止事项,开展落实教育评价改革精神自查自纠工作,进一步清理规章制度、审查招聘公告、规范招生宣传。安排第三方监测公司定期开展网络信息监测,建立发现、通报、处理机制。对教育系统发现的教师招聘设限制性或倾向性条件、违规宣传高考成绩等2起典型案例进行通报。三是招生“微改革”平稳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在“居住证满半年、调整民办审批地招生范围、取消民办市级补录”等方面进行调整,高中阶段招生在“规范艺术班、取消共建班、联合招生扩大范围”等方面进行调整。在中考报名人数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实现了“三个录取率不降低”,一中、六中、八中三校四区联招考生意向达成率为94,65%,比2021年提高12.51%。

   (五)教育保障呈现新面貌.一是财政投入不断增加。2022年,全市安排教育领域预算215.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5%。1-6月,已投入120.3亿元,同比增长4.2%.二是教师编制动态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在市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向省委编制“周转池”争取了1706个教师编制。在县域内统筹存量编制资源,按照“统一标准、岗位统筹、分类核定、职数统管”的原则,打破岗位资源校际壁垒,实行集中管理,统筹使用,破解教师编制问题。今年以来全市中小学公开招聘1406名新任教师、接收129名公费师范生、引进133名人才和144名高校应届毕业生。三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加强。印发《合肥市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举措》,举办15场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观看学生及其家长近200万人次。开展“心理专家进校园”“心理健康开学第一课”等系列活动,推广“6+1+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等,与市第四人民医院签订医教合作协议,配合市民政局推进“未成年人心理关爱工程”。四是学生安全保障有力。组建校园安全专班,落实校园安全防范措施,防范治理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连续12周开展651次防溺水督导检查,共举办721场“防溺水宣讲进校园”活动,全面落实“1530”防溺水提醒制度。今年以来,全市教育系统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辛勤努力、奋发有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达步,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得到有效缓解,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获得感不断提升,教育事业发展呈现稳中求进、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这是全市教育系统广大教职员工戮力同心,克服多重压力挑战取得的结果,与各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各市管学校的团结协作、辛勤付出是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市教育局领导班子向大家表达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当前工作形势分析

   (一)执行教育方针政策还不够坚决。国家教育政策不仅关系国家、民族、未来,也关系学校的发展、家长的选择和孩子的前途。面对国家重大教育政策出台,每一所学校都需要从办学思想与定位、发展目标与战略等方面做出调整,但是一些学校依然我行我素,存在“对中央文件无动于衷、对省市要求置之不理、对重要工作敷衍了事”的个别现象。比如:“双减”政策落实问题。从市长热线、学生或家长来电来信反映情况看,仍然存在一些学校办学行为不规范,学生负担依然较重,学科考试、考查的次数依然较多,学生“刷题”等问题。还比如:中高考宣传问题。一些学校落实“十不得一严禁”负面清单要求的重视程度不够,变换形式、违规宣传中高考成绩等情况时有发生。

    (二)落实上级决策部署还不够到位。上级重要决策部署,是我们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遵循,都应该不折不扣、保质保量落实到位。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学校都能高度重视上级要求的贯彻落实,但落实仍然不到位。比如:校园安全问题。一些学校安全发展理念树得不牢、责任落得不实、压力传导不够,对工作缺乏底线思维、系统思维。还比如:教材教辅使用和管理问题。肥东县教体局2022年秋季学期教材教辅使用和管理不严,严重违反省教育厅有关规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三)教育发展攻坚克难还不够有力。当前教育依然面临不少矛盾和难题。比如:“双减”推进还必须久久为功、持续努力,一些学校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方面还存在畏难情绪,课堂教学、作业设计还需要加强统筹。还比如:推进“安心托幼行动”任务艰巨,学前教育学位供需局部紧张,城区部分幼儿园“大班额”、生均面积不达标现象较为明显。还比如:规范义务教育发展压力巨大。秋季开学一旦起始年级实际招生数与预计数有差距,极易出现突破比例情况。“公参民”学校转办公办后,教师聘任、部分教职工分流是敏感点,教师流动可能会引发家长诉求。还比如:中职学校办学条件不达标整改仍需发力,7所中职学校整改亟待加快推进。 

(四)教育信访维稳工作还需强化。比如:一些单位对信访问题跟踪不到位,甚至怕、推、拖、糊。我们将对各种渠道收到的信访投诉事项建档立册,动态跟踪管理,综合运用政策、法律、行政等手段,采取教育、协商、调解等多种有效办法,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对重大信访事项强化首问责任制和包案制度,本着“分级负责、归口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信访工作责任体系。

    三、下一阶段工作部署

    为认真落实中央及省市领导的重要指示要求,下一阶段工作思路是“稳字当头、紧扣目标,把准方向,找准定位,守住底线、维护安全”。完成好下一阶段各项任务,需要我们突出抓好“四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完成教育重点任务,优化教育生态环境:全神贯注抓好教育改革,做到谋深谋细谋实谋稳;全心守住校园安全底线,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切实增强“四个意识”(规矩意识、全局意识、底线意识和为民服务意识),以谦卑的姿态立足教育实际,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多一些“紧锣密鼓”、少一些“敲锣打鼓”,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吹糠见米、真抓实干的行动,切实把下一阶段各项工作抓实抓好。具体来说,下半年要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夯实基层党建工作。一是抓好二十大精神学习。按照市委部署,及时印发《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方案,开展“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汇聚全市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喜迎党的二十大浓厚氛围。办好“喜迎党的二十大”“合肥教育这十年”等专题专栏,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工作走向深入,把全市教育系统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二是开展星级党支部创评。各单位党组织要全面摸底自查,对照相应标准,进行自查测评,主动对标创争,形成全市教育系统“争先进,创星级党支部,争模范、创优秀共产党员”的良好氛围。三是推动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工作。出台实施方案,适时动态调整学校党组织设置形式和党政正职配备方式,配强学校党务工作力量,建立健全党组织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四是做好“四小四大”专项整治工作。“四小四大”专项整治是市委研究部署的一项重点工作,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一线、向群众身边延伸的重要举措。各单位党组织要聚焦审计、巡察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自查自纠、立行立改。

    (二)以抓好校园疫情防控为常态,确保学校安全稳定。是提高思想认识。秋季开学是全市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我们要严格落实教育部和省市有关要求,切实筑牢外防输入安全防线,抓好学校开学准备各项工作,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健全疫情应急处置机制,扛起疫情防控政治责任。二是强化校园疫情防控。学校是人员密集、空间密闭等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场所,务必严把“校门”关,建立“日报告”制度。各校要落实通风换气、清洁消毒、体温监测、核验健康码等防控措施。各地各校要尽快完成校园卫生整治工作。及时制定秋季开学方案。要严格落实核酸检测要求(开学前社区核酸、开学报到一轮核酸、以后每日20%),做好学生错峰开学。三是严格安全防范。要围绕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和消防、食堂、宿舍、危化品、运动场进行全面排查,消除隐患。加强高复机构的管理,特别要重视学校的门卫值班室,安防控制室、消防控制室值班工作,杜绝脱岗。校内及校门口有建设工程的,要合理设置围挡、警示标语等临时安全防范措施。四是强化周边整治。集中开展校园周边隐患排查整治,净化校园周边环境。要严格落实隐患排查的主体责任,对查出的影响学生上下学交通秩序、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商品、从事非法经营活动的游商和无证照摊点等问题,要积极整治,避免“查而不治”“查而不报”。五是开展法治教育。市教育局正在会同市公安局、市中院、市检察院、市司法局组建全市中小学法治副校长队伍,新学期开学后将组织开展交通安全、防范欺凌、反电诈等专题宣传教育活动,还将继续组织开展“防性侵教育进校园”活动,希望各地各校高度重视、积极参与。

(三)以确保重大任务如期交账为重点,补齐教育发展短板。一是跟踪重点工作。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确保财政投入“两个只增不减”。完成市属学校巡察问题整改任务。确保8月底前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如期完成目标任务,中职学校办学条件不达标整改清零见底,积极扩大优质资源供给。二是实施“暖民心”行动。各县(市)区要坚持目标导向,建立工作专班,强化措施保障,加大财政投入,年度新建公办园、新增公办学位必须按时完成进度。三是推进义务教育质量巩固提升工程。提升基础教育集团化发展质量,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进一步落实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意见,及时补充紧缺师资,做好2022年中小学校新任教师招录工作。四是加强信息化项目建设.合肥市今年将承办全国教育信息化会议,各县(市)区要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进“合肥市人工智能+智慧教育示范项目”建设,提升教育大数据支撑能力。提升学校办学条件,部分市属学校在资金支付执行进度上较慢,需进一步督促指导。要持续推进全市光环境改造工程,市属学校已全部完成教室、功能室和宿舍光环境改造,后期要督促各县(市)区按进度完成改造任务,指导民办学校积极参与光环境改造。五是常态化做好网络安全工作。提前预判网络安全隐患,深度排查学校存在的网络安全风险并第一时间处置。严格落实重要时期“零报告”制度。9月5日,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将在我市举办,市委网信办高度重视,该项工作需要得到各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各市管学校的大力支持,共同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

(四)以争创“五大行动”省级实验区为契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一是深入推动“双减”落实。“双减”政策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教育人应该有这样的情怀和初心,探寻教育本真,追寻教育的终极目标,让教育回到原点,坚持五育并举,立德树人,尊重教育规律和孩子身心成长规律。即将出台《合肥市“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方案》,构建“德育为先、五育融合”育人体系。新学期开学后,各义务教育学校要严格执行均衡编班的法律规定,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切实做到均衡配置师资。二是创新课后服务载体。课后服务的质量如何,最终决定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减轻状况和程度。因此,我们要不遗余力创新课后服务载体、优化课后服务形式、丰富课后服务内容,让课后服务成为困难学生补习辅导的“平台”,成为学有余力学生拓展学习空间的“灶台”,成为有特长爱好学生凸显个性、张扬天性,放飞自我梦想的“舞台”,成为让家长认可支持,社会首肯满意,充分展示学校风采和形象的“窗台”。三是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敬畏组织、敬畏纪律,讲正气、走正道,依法办学、依规办学,坚守法治意识,坚守底线思维,不要触碰红线。严禁招收借读生、人籍分离、空挂学籍,不得接收已被其他学校(含职业学校)录取的学生。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分班、转学、借读等)突破,否则对学校各项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四是持续推进普通高中“双新”示范区建设。重点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和示范区建设短板,做好各项工作,提炼总结合肥经验,研究《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指南》,修订合肥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五)以创建“两个国字号”为动力,推进各级各类教育蓬勃发展。一是抓规划落实。督促列在今年规划的7个区,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攻坚克难、倒排进度,力争4个区优质均衡通过省级评估、7个区普及普惠多数通过省级评估,同时鼓励列在2023年以后评估规划的县(市)区,提前谋划、及早启动“双创”工作。二是抓动态监测。创建提供的数据必须真实可靠,不要弄虚作假。保障创建有的放矢、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将创建纳入对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考核评价内容,强化结果运用,对于创建不力、弄虚作假,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实行严肃问责。我们要严把市级复核关,对于成效不明显、达标差距较大,不子申报省级评估。三是抓典型宣传。注重挖掘“双创”先进典型、先进人物,凝练经验做法,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双创”良好氛围。

    (六)以激发教师发展内生动力为载体,打造新时代教师队伍。一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今年我们开展了开展师德师风师能建设年活动,持续开展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和谢师宴等专项治理督查和问题线索的跟踪核查工作,新学期各校要上好“开学师德第一课”,广泛开展师德传统教育、师德榜样教育、师德警示教育,尤其要认真传达学习师德师风典型案例,组织教师讨论制析原因、对照查摆自省,做到警钟长鸣、二是组织好第38个教师节系列活动。教师节期间,各学校不得通过家长委员会或学生代表等形式向教师赠送礼品礼金。开展合肥市第五批中小学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推荐评定工作,评选表扬第六届“庐州最美教师”、第五届“合肥市师德楷模”“师德先进个人”“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和首届庐州好校(园)长等,大力宣传教师先进典型,充分展示我市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的新进展、新成绩,呈现教师敬业立学、崇德尚美的新风貌。三是继续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完善健全县(市、区)管教职工编制、岗位设置与聘用、交流轮岗、绩效考核分配的新机制,大比例促进干部、教师在区域内流动,推进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

    (七)以积极推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发展为抓手,提升教育服务合肥发展贡献力。一是推动产教融合。贯彻落实《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推进我市国家级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建设,完善产教融合型行业、企业培育制度,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二是加大支持力度。支持合肥学院创建合肥大学工作,支持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土地证办理、专任教师招聘和高层次人才引进,谋划合肥幼专升本工作,做好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整体移交工作,加快合肥理工学院筹建。三是提高毕业生留肥就业率。对于市管公办中职学校,已把毕业生留肥就业率列入学校年度考核指标,作为学校绩效考核的重要因素。对于民办中职学校,把毕业生留肥就业率纳入促进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年度奖补范畴,要求毕业生就业“留肥率”逐年增加。

    (八)以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创新。一是继续推进教育项目建设。2022年全年计划建成中小学22所,新增学位4.2万,幼儿园35所,新增学位1.4万。截至目前,已主体完工中小学26所、新增学位4.6万个,幼儿园所46所、新增学位1.8万个。我们要继续推进教育项目建设,加强教育项目审核,严把关口,提升教育项目的标准和品质。二是优化教育布局规划。我们要统筹推进《合肥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适时启动《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国土空间专项规划(2021-2035年)》修编工作。做好薄弱地区、热点地区学校布局,城区“布袋学校”布点工作。三是做好教育信访工作。围绕“一改两为”,认真贯彻新的信访工作条例,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重点做好积案化解工作,多一点贴心的服务,多一点暖心的支持,既要做到“人稳当地”,又要做到“事要解决”,决不能在关键时候给市委、市政府添堵。四是做好政务信息公开工作。信息公开是连接政府和群众的桥梁,回顾很多舆情事件的发生,都与信息公开不及时有关。一旦出现教育重要政第出台和调整、重要方案更改、学区划分出炉等社会关注度高的情况时,第一时间做好信息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

    开学在即,各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各学校都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认真落实学生平安返校工作,加强七类特殊群体学生的摸排,落实关爱措施,建立台账备查。落实“署假作业缓交期”,开学一周内不得举行任何大型活动,严禁组织任何形式的考试考查。各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要做好开学各项准备工作的督查和落实。下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对我们而言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工作作风、能力和水平的一次检验。我们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只争朝夕、埋头苦干、奋勇争先,努力交出更加高分的教育答卷,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求是》杂志刊发中共安徽省委文章: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

 

《求是》     2022-09-01

 

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

中共安徽省委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安徽既是长三角的一员,又是中部省份,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找准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位置和比较优势,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加快建设经济强、格局新、环境优、活力足、百姓富的现代化美好安徽。

一、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打造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应用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是确保国内大循环畅通、塑造我国在国际大循环中新优势的关键。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成为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面对“慢进是退、不进更是退”的区域竞争态势,安徽坚持以基础研究引领应用研究,以应用研究倒逼基础研究,加快科技创新攻坚力量和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为安徽实现跨越发展增动能,为国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作贡献。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加强基础研究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是从未知到已知、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要丢掉幻想,正视现实,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安徽拥有国家实验室、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大科学装置数量居全国前列,涌现出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和“祖冲之号”等一批原创性科技成果,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8位。要充分发挥重大科创平台对高端人才的吸附作用、对科研机构的聚合作用、对重大科技攻关的组织作用,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按照短、中、长期结合的思路,每年实施100项左右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在战略必争领域、产业前沿领域布局与国际接轨的一流新型研发机构,努力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中发挥更大作用。

产业化是实现科技成果经济效用最大化的关键举措。科技创新绝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研究,必须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而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最重要的是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2021年,安徽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5.7%,8项制造业揭榜攻关项目打破国外垄断,动态存储芯片、陶铝新材料、超薄玻璃等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实现并跑领跑。要坚持以需求为牵引、产业化为目的、企业为主体抓科技创新,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完善“企业出题、能者解题、市场阅卷”的科研项目立项和实施方式,实现“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协同联动,助力企业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新活力源于优良的创新生态。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是营造创新生态的源头活水,人才是创新发展的战略资源。安徽坚持“创新不问出身,英雄不问出处”,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实行“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制度,探索首席科学家、经费包干制、编制周转池、科技大市场等改革,给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让人才更加专注科技创新和研发活动,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生产线。针对科技成果“墙内开花墙外香”等薄弱环节,健全前沿科技研发“沿途下蛋”机制,育强创新主体和转化主体,强化中试孵化、对接交易、科技金融支撑,设立总规模不低于2000亿元的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体系,建立省科技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推动银行保险业机构组建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努力把更多创新成果就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二、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推动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是稳固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增强在国际大循环中带动能力的迫切需要。经济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畅通循环的关键在于改善供给质量,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供需良性互动。安徽坚持系统思维,把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启动实施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计划,进一步明晰各产业的目标、路径、举措,着力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

实施一产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增加农民收入“两强一增”行动计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乡经济循环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方面,也是确保国内国际两个循环比例关系健康的关键因素。安徽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2021年粮食产量817.5亿斤,居全国第四,实现“十八连丰”,今年夏粮生产实现面积、单产、总产、效益“四增”。安徽作为农业大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抓好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推动农业由“大”到“强”转变。统筹“质量+技术”,大力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同步启动建设10个千亿级绿色食品全产业链,开展良种等重大科研攻关,持续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防控和动植物疫病防治能力。统筹“研发+应用”,抓好农机装备研发制造,推行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不断提高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统筹“改革+发展”,完善联农带农富农利益机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乡村富农产业,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实施二产“提质扩量增效”行动计划。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指出,要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安徽制造业具有较好基础,目前制造业增加值已超1万亿元,产值超千亿的工业行业达14个,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达4个。在系统梳理重点行业产业链供应链的基础上,安徽聚焦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风险点,逐一编制产业链图谱和招商引资路线图,建立由省级领导牵头负责的专班推进机制,打造空间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的产业链集群。围绕“提质”,开展优质企业引育、优势产业壮大、产学研协同创新、数字赋能、绿色发展等行动,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特别是产业链中起到卡位作用的企业、隐形冠军企业,构建“头部企业+中小企业”生态圈。围绕“扩量”,今后5年聚焦“4116”目标,加快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新材料4个万亿级产业,加快建设智能家电、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10个超千亿级产业,加快培育10户超千亿企业、60户超百亿企业。围绕“增效”,发挥“亩均论英雄”改革和土地容积率指标对开发园区、城镇建设的牵引倒逼作用,鼓励传统产业“零增地”技改,依法依规快速处置零散工业区块、僵尸企业,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实施三产“锻长补短”行动计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国内市场主导经济循环的特征会更加明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会不断释放。服务业点多面广,贯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全过程,是挖掘内需潜力的重要抓手。安徽是全国贸易和消费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以合肥为圆心、500公里为半径的区域,覆盖了全国近30%的人口、近35%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近40%的消费市场。今年上半年,安徽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1%。要深耕内贸市场,积极发展文化旅游、金融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科技服务等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做大消费市场,促进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组织安徽人游安徽、百县名小吃评选等活动,打造县乡消费、数字消费、文旅体育消费等新增长点。

三、扎实推进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这就要求我们科学认识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系,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安徽立足全国发展大局,遵循市场规律、善用资本力量、加强系统集成,强力推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全方位扩大开放,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等自由流动,不断拓展发展空间。

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各地都搞自我小循环。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不能搞“小而全”,更不能以“内循环”的名义搞地区封锁,而是要依靠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扫除阻碍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的制度、观念和利益羁绊,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创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安徽把市场主体需求作为第一信号,出台《关于创建一流营商环境的意见》,以改进工作作风为突破口,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全面落实营商环境“十做到”、“十严禁”正负面清单,开展“一屏通办”改革,建立政策优惠“免申即享”机制,最大限度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把方便留给群众和企业。针对受疫情冲击、成本上涨、能耗“双控”、产业链供应链不畅等因素影响的企业困难问题,启动实施“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优环境、稳经济”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让企业感受到温暖和贴心。截至今年6月底,共收集企业反映问题3.7万个,解决3.6万个;排查涉企历史遗留问题1006个,95.4%的问题已解决。

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没有大项目好项目,就没有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后劲。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谋项目、抓项目,眼睛不能光盯着周边,思维不能局限在局部,而是要树立全国眼光、全球视野,更好争取开放发展中的战略主动。安徽把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把招商范围扩大到国内重点地区、扩大到世界500强,更加注重资金流、信息流的高效流动,用重大项目增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经济结构。今年上半年,安徽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040个、同比增加723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6%。要千方百计发挥投资拉动作用,实行投资“赛马”激励机制,每季度初组织实施重大项目开工,每季度末召开省辖市季度工作会,灵活采取云洽谈云签约等方式促成合作,用最快的速度让最好的项目获得最优的资源要素,确保大项目好项目发现得到、招引得来。

打造重大开放平台,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同全球很多国家的产业关联和相互依赖程度都比较高,内外需市场本身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与先发地区相比,安徽还存在开放型经济总量不大、开放平台承载力不强、开放便利化程度不高等短板,但差距也是空间、潜力。今年上半年,安徽进出口总额增长13.7%,比全国高4.3个百分点。要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化沪苏浙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更好地借船出海、借梯登高。大力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开展自由贸易试验区专项推进、外贸主体培育壮大等具体行动,深化通关便利化改革,强化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海关特殊监管区等平台功能,提升合肥等中欧班列功能和覆盖面,持续办好世界制造业大会,加大全球主要贸易伙伴的海外仓布局,提升安徽开放平台能级。把握好开放和安全的关系,构筑与高水平开放相匹配的监管和风险防控体系,织密织牢开放安全网,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四、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关键联结点。这一重要论述,阐明了保障改善民生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逻辑,为我们推动发展实践指明了方向、划定了路径。安徽要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解决好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问题导向,办好民生大事和关键小事。民生问题无小事,群众反映的每一件琐碎小事,都是他们碰到的实实在在的大事。当前,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逐步从“有没有”向“好不好”、“优不优”升级。安徽聚焦解决供需矛盾突出、群众反映强烈、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全面实施就业促进行动、“新徽菜 名徽厨”行动、老年助餐服务行动、安心托幼行动等10项暖民心行动,把政府“干的事”精准对接群众“盼的事”,把保障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有机结合起来,加快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让群众在一件件民生实事中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落实五级书记接访制度,实施“党建+信访”、“清单+闭环”、“倒查+问责”、“专项整治+系统治理”工作机制,对接访下访和阅批的信访事项,做到“新官必须理旧账”、“谁接访阅批、谁包案落实”,推动解决陈年积案和群众反映集中的突出问题,做到接访不走过场、写信真管用。

坚持效果导向,以更大力度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2021年,安徽森林覆盖率超过30%;细颗粒物浓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等指标均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系统谋划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推进巢湖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加快建设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生态廊道和皖南、皖西生态屏障,深化新安江流域跨省生态补偿机制、林长制改革,持续抓好长江十年禁渔,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五、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安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也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经济、科技、社会等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一旦处置不当,普通的、孤立的发展问题、工作问题就可能演变成政治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细抓早抓实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工作,既防“黑天鹅”又防“灰犀牛”,营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筑牢常态化疫情防控防线。防住疫情是硬道理,尽早清零是硬标准。今年以来,安徽一些地方出现散发疫情后,省、市、县三级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有力有序组织开展流调溯源、密接排查、核酸检测、转运隔离、社区防控、医疗救治等处置工作,争分夺秒、尽锐出战,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社会面清零。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突出“四早”要求,压实“四方责任”,坚决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看不见风险是最大的风险,看到风险不去处置是更大的风险。对经济社会各领域面临的具体风险,要增强预见性和主动性,提前制定应对预案,尽可能将其消除在萌芽状态。今年以来,安徽对政治、经济、对外工作、自然灾害、安全生产等23个重点方面安全风险隐患化解工作进行系统研究,形成重点方面风险防范化解工作责任清单,实施清单化、闭环式管理,一竿子插到底,推动各项措施落地见效。要深入研究部署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建立完善梳理排查、信息报送、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机制,扎实开展模拟推演和实战演练,努力把风险减小到最低程度,把问题解决在未发之时,确保全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加强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公共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需求,任何一个环节没能做到“万无一失”,就有可能导致“一失万无”。安徽扎实开展“守护平安”行动,常态化机制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特别是强化学校、医院、商场、公共交通工具及车站等人员密集重点场所联防联控,严格落实公安武警联勤武装巡逻和“1、3、5分钟”快速响应机制,最大限度提高见警率、增强震慑力、强化管事率。基层治理体系是社会治理体系中最基础的环节,也是维护公共安全最直接、最有效的治理层级。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市域、基层、网格推进矛盾风险分层次治理,构建贯通“城市大脑”和“基层细胞”的智能化管理体系,推动基层治理力量落到每个楼(门)栋、每个家庭,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郑栅洁在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上强调,提高一体推进“三不腐”能力和水平,以“零容忍”态度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安徽日报      2022-07-12

 

 

7月11日下午,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学习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省委书记郑栅洁主持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清宪以视频连线方式出席,省政协主席唐良智,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其他成员,省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上,省领导刘海泉结合工作实际,作了交流发言。

反腐败斗争关系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是一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重大政治斗争。郑栅洁在讲话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极端重要性,系统总结了新时代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显著成效、积累的宝贵经验,明确指出了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复杂形势,全面部署了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重点任务,为全面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提供了思想和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一体推进“三不腐”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坚决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要强化不敢腐的强大震慑效能,紧盯重点人、重点岗位、重点领域,深入开展政治生态状况分析,建立腐败预警惩治联动机制,大力惩治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零容忍、无禁区,去存量、遏增量。要扎紧不能腐的刚性制度约束,抓住政策制定、决策程序、审批监管、执法司法等关键权力,建立权力运行可查询、可追溯的反馈机制,完善可量化、可考核、可追责的制度执行刚性规定,强化对权力监督的全覆盖、有效性。要发挥不想腐的思想教育优势,深化警示教育,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督促领导干部带头抓好家庭家风建设、管好家属子女。各级党委(党组)要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要落实好“一岗双责”,纪检监察机关要深化对管党治党规律、反腐败斗争规律的认识,认真履行监督责任,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召开

 

合肥日报    2022-08-25

 

8月24日下午,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两周年之际,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召开,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研究部署进一步贯彻落实举措。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虞爱华主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兵受邀围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作专题辅导报告。市领导罗云峰、汪卫东、陈晓波、路军、程雪涛、黄维群、单虎、朱胜利出席。

会上,观看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纪实专题片,部分市领导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作了交流发言。

虞爱华指出,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为我们做好各方面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两年多来,我们坚决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安徽见行动,合肥见成效”,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围绕“两个坚持”“两个更大”勇当先锋,交出了不负重托的“合肥答卷”。

虞爱华强调,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是重大政治责任、长期政治任务,必须持续学懂弄通做实。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以优异成绩回报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第一,思想要紧起来。当前既是极其自豪的时代,也是极具挑战的时代,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坚决防止麻痹松懈。

第二,工作要拼起来。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勇气,继续一仗接着一仗打、一关接着一关闯、一天接着一天拼,坚决防止畏首畏尾。

第三,落实要细起来。细微之处见精神,细节也会决定成败,要紧扣每一个环节,抓好每一个细节,坚决防止大而化之。

第四,作风要严起来。坚持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一体推进“三不腐”,让党员干部因敬畏而“不敢”、因制度而“不能”、因觉悟而“不想”,坚决防止“春风不度玉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