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校内新闻

校内新闻

高考“临界生”如何“绝处逢生”

时间:2014-02-12 12:05 作者:admin1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编者按:距离高考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一般来说,此时,考生的成绩基本“定型”,但并非说考生的成绩不会“波动”,高考考生临场发挥不好也可能走“麦城”,一些成绩不好,看似没有希望的考生也可能超常发挥,一鸣惊人。那么,在最后的复习时间里,如何让成绩好的考生稳住成绩,中等生成绩更进一步,临界生能提升一个“档次”?为此,本报从即日起不定期针对考生可能会出现的不同情况,请省城部分学校一线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把脉”。
    合肥市高三“二模”考试结束,关于“临界生”(一般认为“三本”线以下的学生称为“临界生”)这个群体备受关注,“二模”“三本”线文科443分,理科404分。合肥市教育局教研室李卫文主任说,把这一部分学生的成绩提高上去,对整体的高考升学率将有很大的作用,对很大一部分学生、家长也是负责任的。那么,这部分学生后期的复习是放弃还是继续努力,争取最后一搏呢?本报记者日前采访了合肥七中教务处董平主任。
                                   学校:宏观调控科学指导
    关于“临界生”这个概念,可以上升到一个高度.平时成绩很好的学生,谁又能保证自己一定能上重点大学呢?只能上“二本”的,称之为一本的“临界生”,只能上“三本”的,称之为“二本”的“临界生”,而“三本”线以下的学生义成了“三本”临界生了,这样一来学校全体学生从某种程度上都成了“临界生”。所以,学校要做到认清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制定具体的措施,将任务落实到各科授课老师的身上,从宏观上调控,科学进行指导。
                                   教师:逐个分析对症下药
    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他的“临界”成绩都带有自己的个性,董主任举了几种常见的情况,如有的学生可能本来成绩很好,但这次考试没有发挥好.达到这种“临界”程度。更多的情况是某一学科薄弱,或是学习没有方法,所以要具体分析,对症下药。首先从思想上关注他们,针对这种情况各科授课老师可以按班级开导鼓励他们,使其调整好心态。不要过分注重分数。对于已经取得进步的达到“临界”的学生,将其纵向、综合的比较,要培养他们的信心,最大限度开发潜力,从思想上帮助他们;其次就是具体的执行措施,学校不仅要总分排名,更要有单科排名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把任务分解到各授课老师身上。
                                   学生:合理分配时间
    其实这段时间。最关键的还是学生自己.而良好的心态是有效复习必备条件,作为一个面临高考的学生要敢于面对现实和自己,不能回避问题,任何叹息都是无效的,要相信自己。要认识到不足不是全部。而只是某一学科出现这种情况,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再次。就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分配好时间。有些学生做语文的时候担心外语没做,做外语的时候心里又“惦记”着数学。这种做题心态是不好的。董主任建议学生.在做题之前要分配好时间,多把精力放在薄弱的学科。但要兼顾其他学科,这样一来不仅从效率还是从考生心理来讲都是十分有益的。董主任特别强调“临界生”一定要回归“双基”,把课本上的内容吃通、吃透,基本分拿到,上“三本”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
    家长:对孩子宽严适度经常听人说高考家长比孩子更紧张,但这种紧张要有个度.不能把成绩名次整日挂在嘴边,要相信学校,相信孩子,多给孩子鼓励,给他们信心和动力,家长自信,学生必然自信。更有些家长因工作忙而忽视和孩子沟通。这也是不对的,这一段时间家长尽可能多地陪陪孩子.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宽松适度的学习休息环境。除此之外家长还要和学校、老师多联系.准时参加家长会议,积极主动地和学校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安徽市场报记者:董艳芬
                                                                2006-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