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人·那些树
时间:2014-02-12 15:41 作者:admin2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次
——美国交流考察随感
当那块土地远去之后,当那些风景模糊之后,当那些新鲜淡忘之后,有些东西沉淀了下来,难以磨灭。
实在说来,脚刚一踏在美国的土地上时,并没有十分强烈的异国他乡的感觉,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这个团队抱成一团,另一方面是时常可以见到很多同胞的面孔。这种感觉在纽约港参观自由女神像那天,就来得特别强烈。那天,风很大,气温很低,天那样蓝,蓝得透亮,蓝得发寒。等候参观的队伍很长,但几乎全是中国人,耳朵里听到的是中国的语言,眼中看到的是黄色的熟悉的面孔,我们大家相视而笑,这实在是太奇妙了。除了看不到方块字以外,这里与中国没什么不同。
“水上的士”号载着我们——一色的中国人出发了,纽约港、布鲁克林桥、海浪、自由女神,远远近近地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讲解员是个美国小伙子,穿得很少。当我们裹紧羽绒大衣还嫌冷的时候,他就是夹克衫而在风中;游客们忙着惊叹忙着照像时,他忙着把视线对准他们,用自己的笑脸,响亮的声音热情地讲解着。即使游客听不懂他说的话,或者不在听他的话,他也丝毫不受影响,反而是他的情绪愈显饱满和高涨。最后,还有着手舞足蹈。是的,听不懂他的话,但他那说唱似的解说还是感染了大家,船上的气氛很融洽,彼此很友好。
整个游程中,他有句话我听懂了,而且到现在一直不忘:我爱这个工作。
我也遇到过一些导游,听到过不少解说;但像他那样的导游,那样的解说,我还是第一次接触。导游的工作无疑是平凡而琐碎的,特别是面对的游客根本不听自己的解说,或者听不懂自己在说什么,导游的内心会不会特别无奈而愤怒进而怀疑自己的工作的意义?我想,我能理解导游这样想。因为换位思考,我们自己的工作得不到别人的认可,我们所做的一切似乎全无意义时,我们会不会因此而沮丧而抱怨?我们会不会还一如既往地用自己的热情来感染别人?我们会不会因此而怀疑自己的工作太卑微?我们会不会甚至因此怀疑人生的意义?而这个导游,用他的这句“我爱这个工作”给这工作以肯定,给自己以肯定,给自己的生命价值以肯定。所以,他快乐着,他还以他的快乐影响着每一个与他接触的人。
在洛杉矶环球影都,我遇见了另一个导游,她和这个白人小伙子一样,让我久久不忘并时时反思。
环球影都考虑到中国游客的需要,安排了中文解说(最近几年的事)——当然,这一点,很让我们这些中国人感到自豪:祖国强大了,就是好啊!这回,可以听得懂解说了。
在游览之中,有一段是三D效果展示,用环球影视所创作的艺术形象与游客同在同乐,其中就有“金刚”为保护游客而大战恐龙的情节。当时的情景非常逼真,特别是恐龙喷着口水朝车窗恶狠狠地扑过来的时候,游客明知是假的,也不由发出惊恐的叫声。四节车厢,都是这样的尖叫声。导游对这个场面这个情景无疑见过多少回了,可以说早就“审美疲劳”了,但她还是开心地大笑着,笑得那样放纵,那样孩子气。对,那不是嘲笑,那就是看了新鲜事觉得开心而发出的笑,那种第一回见到而发出的纵情的大笑。
如果不是热爱自己的工作,每天看多少张这些陌生的面孔,听多少遍这些尖叫声,烦也烦透了。即使再会掩饰,也不会发出这样的开怀大笑!从她的笑声中,我似乎听到一个声音在说:我爱这个工作。
所以,我不敢忘掉港口的声音,不能忘掉那脆亮的笑声。它们都在告诉我,一个人,不管从事怎样卑微的工作,爱自己的工作,就能变得美好起来。投入自己的工作中,那种姿态看起来很美!不快乐,不是因为我们所做的是什么,而是因为我们的心总在否定我们所做的。所以,我对自己说,我对我的学生说,认可现实,关注目前!
美国之行虽是匆匆,与那里的人们只是粗浅的接触,走进课堂也只是浮光掠影,但美国校园里的一幕幕风景,一样令我们难忘。
我们走进了中文老师范老师的课堂,听了唐先生的历史课,参观了学校的图书馆,见到了美国中学生的篮球比赛。老师的教室充分体现老师的趣味和个性,当然,学科特点尤其鲜明。走进某个老师的教室,不用听课,可能那教室的格局,四面的布置,就已经在讲述着这个老师的内心了!那是会说话的教室!
在这样的教室里的学生,也显得那样活跃,不到十五个人的班级,谁都要在课堂上讲话。你可以不讲求坐姿,你可以起身离座,你可以和同学说话,但你不可以不思考!在这样的课堂上懒惰是行不通的,脑筋不开动是行不通的。即使是音乐课的教室,也赫然挂着这样的条幅:音乐是什么?学着思考,学会思考,展现自我,表达自我!学习应该是这样的,成长应该是这样的。这些学生是会思考的孩子!
这些开动脑筋的孩子生活是那样多姿多彩。教室的走道里,展示着他们的课余生活:有的是与低年级同学的结队子的活动,从中可以看到他们的责任感;有的是他们在红十字会献血的情景,从中可以看到他们的爱心;有的是温馨的生日祝福,从中可以看到他们的友爱;有的是社团活动的消息,从中可以见到他们的团结……走廊里的图片文字,告诉着看着它们的人们,这些学生是一群幸福的孩子,这些孩子是一群你应该平等对待的朋友!
之前对美国中学生的理解,我们觉得他们应该是无限的自由和轻松。不错,比起中国的中学生来,他们没有那么急迫的升学压力,他们也不需要一味地考什么学什么,生活的重心也不需要只围着考试特别是升学考试转。他们有选择的自由,选择功课,选择老师;选择的标准,兴趣大于有用。他们 的生活决不是只有考试这一个重心。
但他们的纪律约束很严。在哥伦布学校,我们看到学生的穿着中都有衬衫,宽松长裤,颜色也多是深蓝和米黄色。打听之下才知道,这是学校的规定——学校对着装的颜色和款式都有要求。学校设有“牛仔裤日”,只在那一天,师生们才可以穿牛仔服,当然,在那一天,大家都纷纷地穿上了牛仔裤!学校规定如何穿衣,在我们想来,美国学生肯定是不会照做的,但他们严格地做到了!
选择上大学的学生,学习也是十分用功的。和我们接触的一个十二年级学生,她就说,平常学习到十二点是常事,为上一个理想的大学,她曾经深夜两点还在学习着;即使是已经接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了,她现在晚上还是要学到十二点多。这些诉说,又让我们了解了美国中学生更真实的一面。
走在美国的校园,我们无法不去时时比较。我们的校园,他们的校园;我们的学生,他们的学生;我们的教学,他们的教学。我们着眼于整体最终落实到个体的升学,他们着眼于个体最终落实到整体的提升!
不知道美国人怎么看他们的树,反正我们这些初来乍到者,对那些树充满了惊叹。那些公园里的树,村庄里的树,高速公路旁的树,山里的树,明显和我们的树不一样。它们的形状好像都相同,直直的干,细细的枝,弧形的树冠,整齐而有序,舒展而自由。在雪野里站立的它们,那么秀气那么温和。温老师说了一句话,我记得很清楚:这些小树都在梦中!她说出了我心中的感觉,也说出了我们大家的感觉。是的,这些小树正在甜美的梦中,待到梦醒,就是春风吹绿大地的时候,那时节,不知它们是怎样一番明粲鲜妍的景致!这诗的语言,温老师就那么自然地说出了,奇迹啊!只能说,生活是最伟大的诗人!
在俄亥俄州立大学,我们在为面前一棵高大的全白色的树在惊叹着。平常在风景画中所见的那些白色的树,总以为是艺术家的创作,没想到,生活中真有这样的全白的树!这会是什么树呢,我们一面疑惑着,一面啧啧称奇着。刘校长说,就是法国梧桐嘛!我们不信,刘校长说,看地上的落叶啊。这一看,我们才服气了。果真是法梧。法梧我们太熟了,通向我们校园的大道旁,不就是法梧吗。日日走向校园,日日观望法梧,法梧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可没想到,当法梧站在另一块土地上的时候,我们竟然不能一眼认出了!可奇就奇在,为什么法梧在美国就成了白色的呢,难道这块以白人为主的土地,树也变白了?这棵树有多大岁数了?它可比芜湖路的梧桐高太多了!我们高高地仰起脖子,看着这白色的树伸向蓝色的天空深处。低下头,我们马上又充满自豪地说道,假以时日,我们芜湖路的树也会像这棵树一样高。
在通往科罗拉多峡谷的路上,当海拔上升到2000米左右时,两旁的山上出现了一种形状奇异的树。据介绍,那叫耶稣雅树,又叫祈祷树。那伸向天空的树枝确实像是祈祷的手臂。这种生长在沙漠地区的树,生命力自然非常顽强,寿命也很长。随便一棵不高的小树,也是有几十年上百年的生命了。但它是一点用都没有啊,不能用材,不能造纸,连枯死的树枝都不能做燃料,更别找望着它能固沙。但就是这样的树,依然受着保护,任何人不能随便砍伐!所以,它们才那么恣意地长着吧,那么得意地看着那些注视着它的人吧!
回家来以后,我急切地想比较下芜湖路的法梧,却惊异地发现,芜湖路的一段,法梧不见了,地上留下了一个个洞,还有一地狼藉的树枝,不时出现的几截树干。经常我们面对不知所踪的树木,会得到一个回答:这些挖走的树,移栽到别处了。那么,面前失踪的这些法梧呢,是不是也在别处点缀绿阴了?还是它们永远只生活在现在的年龄和高度?只怕,它们很难实现我们的梦想了。 (汪巧玲)
(与美国哥伦布学校历史老师唐先生在其历史教室合影)
(美国哥伦布学校中文教室布置一瞥)
- 上一篇 : 游万佛湖
- 下一篇 : 教育承载希望 教育引领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