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校内新闻

校内新闻

道德讲堂重德育 校本培训巧开篇

时间:2014-02-20 20:06 作者:admin2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合肥七中隆重召开德育研讨会

    “真正的教育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学生心灵的成长是他们愿意优秀做人、成功做事、幸福生活的原动力,教育者应该多了解学生心灵的需求,多关注学生心灵的呼唤,因为学生只有拥有快乐的心灵和热爱生活的态度才能焕发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才会对人生充满憧憬,才会有终身发展的愿望,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功效。”在合肥七中2013学年度校本培训系列之德育研讨会上杨开仁校长如是说。
    7月17日上午8:00,合肥七中中层以上干部、全体班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于五楼会议室隆重召开本学年度合肥七中校本培训之德育工作研讨会。会议由夏立松副校长主持,刘小华副校长和董平副校长也参加了会议。
    政教处顾晓惠主任以“尊重生命个体,践行全员育人”为题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对一年来的德育工作进行了回顾。得益于校长室的坚强领导、全体班主任的倾情奉献和职能处室的倾力配合,本学年的德育工作常态化、精细化,项项工作都以谋求学生终身幸福为目的,服务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构建生态文化,塑造优质生命。1、营造绿色环境,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学校优美宜人的环境、走廊楼梯的名人警句、班级的个性化布置、班级认养的绿地等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陶冶美的性情,七中的环境文化以自己的语言方式让师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2、以师生发展为本,让管理富有人文精神。以校风十二项评议制度、班主任聘任制和班主任例会制等制度为依托构建以班主任为班级管理核心的“制度环境”,以真正实现全员教育。青蓝工程和班主任同伴互助的网状培训模式、七中教育思想的一脉相承的教育体系、德育研讨的优秀传统等优化了“行为环境”使班主任工作的自由性得到了最大的体现,创新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德育研讨课等绿色生态课堂使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得到优化并实现最大化,并且不断为学校文化的积淀注入新的元素。3、拓展空间,让高尚占据学生的精神世界。学校每年发展有主题,德育每月教育有主题,校会每周有主题,整个学校的德育教育呈现层次传递、宏微结合的深渗透的教育效果。校园十佳的评选、学生的党员推优、优秀学生表彰会、班主任系列国旗下的讲话等让学生思想道德丰盈丰满,让学校成为学生永久的精神家园,在这里他们的灵魂有所寄托,精神拥有方向。
    二、遵循认知规律,实践和谐教育的美好境界。1、践行“和谐教育”教育体系,将理念转化为实践。“和谐教育”可理解为教育各相关要素相互协调、融洽发展的良好教育状态。合肥七中提出追求“和谐教育”的愿景,形成了学校对“和谐教育”校本化理解的教育理念、教育体系和教育行为,成为一所以“和谐教育”为内涵的高品质学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研学旅行、军训、中午静校、紧急疏散演练、学生卫生监督岗、绿地认养、升旗仪式、两操、校会、十八岁成人仪式、国家助学等学校系列工作体现了学校“和谐教育”的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底蕴,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实现人的生命的知、情、意、行的统一。“人与知识和谐”的含义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着客观存在的认知规律。合肥七中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生存,学会和别人共同生活。新课改理念下的课程设计、学校三十几个社团、“导师制”状态下各种类型的学习团体、班级学生互助学习小组……这些活动深刻揭示了认知规律,让学生体会探索的快乐,促进人与知识的和谐、创造意识和学思知行能力的培养。2、家校教育和谐,发挥辐射作用形成协同教育机制。在校长室的领导下,依托各位班主任,合肥七中家长学校以自己先进的理念和扎实的工作把家长学校办成了一所实实在在的家长成长的学校。
    三、鼓励自主发展,奠基阳光人生。2012年12月28日,省教育厅公布了中小学“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和“育人精彩瞬间”获奖名单。在“育人精彩瞬间”评选中,我校报送的照片——“合肥最美女孩—合肥七中钱锦同学跪地救助受伤路人”获“育人精彩瞬间”一等奖,“飞翔的梦想—十八岁成人仪式”获三等奖。在“学科德育精品课程”中,我校报送的《辛亥革命》(历史老师汪传荣所授)获 “学科德育精品课” 二等奖的第一名。学校健美操队获市级比赛一等奖、诵读队在第四届广玉兰杯经典诵读比赛中获二等奖。七中团委被评为红旗团委,机器人大赛获市级比赛一等奖、省级比赛二等奖,七中的模联也以恢弘的气势展示了七中学子的风采。捷报频传的喜悦传递的是七中的德育工作让集体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让丰富的校园活动承载教育内涵,让社会活动成为自主发展的舞台。
    接下来,班主任代表从班级管理的角度对德育工作与与会者进行了分享。王世朋老师以“高中生心理自残行为的干预和反思”以专业的切点和角度让在座的老师深受触动。王瑞老师的“一杯爱的‘卡旺卡’”, 以生动翔实的案例,阐明了育人先育心的道理。程娣老师以“和学生一起成长” 为题表达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教育就是幸福地教育学生如何得到幸福的生活,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她的感悟犹如一股清新的风让与会者产生了共鸣,倍感工作的舒畅和愉快。三位班主任的发言分别从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班级的经验、职业幸福感的角度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进行了演绎和诠释,体现了七中德育工作直抵灵府的气质。
    数学教研组组长张正安老师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娓娓道来,数学组老师勤于业务、齐头并进、团结和谐。高三年级组组长童有彩老师展示了本届高三科学细致的工作:目标激励、奠定信心;注重常规管理,工作抓紧抓实;相关会议的召开体现了学校的精细化管理;心理拓展训练有效缓解师生的压力;二模后的学情分析为复习迎考提供了抓手;考试说明的解读及各学科非知识性失分的整理为高考丰收提供了保障;整个团队敬业奉献的精神铸就了今年高考的辉煌。
    办公室苏卫兵主任从专业的角度对交上来的三十五篇德育论文进行了一一点评,与会者翻开还带着浓浓墨香的《德海探珠—合肥七中2013年德育研讨会获奖论文汇编》,认真聆听苏主任的点评:七中班主任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将德育科研演绎得非同一般令人欣喜,在教育共性规律的基础上,篇篇论文都有真知灼见,他精细地对每位班主任的德育科研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求。苏主任的点评精辟、精彩,不仅有对班主任论文的评价,更有他对德育工作深深的思考,让德育工作者在获得对自己文章认识的同时深得感悟和启发,苏主任半个小时的点评结束后博得满堂喝彩。
    夏立松副校长对老师们的发言进行了翔实而到位的点评并发表了自己对德育工作的理解。处理好师生关系、教育关系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前提。德育的实施是师生文化——心理互动的过程,是一种精神活动,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和方法问题, “师生共同成长”是自觉教育者应首先具有的观念和态度。
    会议的第二段,全体与会人员移至五楼报告厅,合肥七中道德讲堂迎来了年度盛会,杨开仁校长开讲“以德育人,和谐发展”。
    杨开仁校长重申德育工作的宗旨是为学生阳光、快乐、提升的生活和全面发展、积蓄能量的人生奠基,服务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幸福。在新校建设之际,在机遇和挑战并存之时,德育工作更要做精做实,实现师师、师生共同进步、携手成长、和谐发展。
    杨校长感慨道七中这几年的教育教学得以高端发展首先得益于一支精良的班主任队伍。这支队伍是学校德育网络的重要集结点,班主任们以自己在实践中孜孜不断的追求和德育科研的理论提升使得七中的校风、班风令人称道;使得学生的精神面貌积极向上、学业成绩节节攀登;使得七中的德育系统有了坚实的基础;使得学生的终身幸福有了专业教育的源泉。
    其次,教研组和年级组也是七中稳步发展、德育工作扎实推进的两条主线。各年级组的老师们精诚团结、倾心倾力,每个阶段工作重点突出、层层拔高、综合推进,让进入七中的学生三年内呈现螺旋上升的态势,不仅挖掘了学生的潜力也创造了一年又一年的高考奇迹,本学年度高三年级组表现尤其出色再次创造了高考的辉煌。教研组是老师们专业成长和发展的土壤,七中的每个教研组都学术气氛浓郁、合作精神精诚,一个个学科发展的单位构成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整体的提升,实现了从专家引领和同伴互助教研组走出来的老师个个都是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受到学生、家长和教育界同仁的广为赞颂。
    最后,七中全体教职员工育人的职责和行为,构成七中育人的完美网络,让浸泡在七中理念里的学生们心中充满温暖和力量。杨校长强调了全员育人和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每个老师课堂都要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七中每一位员工乃至后勤人员的一言一行都是德育的契机。“全员育人、育全面发展之人”的理念体现了合肥七中“立志成人、力求成才”的校训,正在为国家和民族源源不断地造就可用之才。
    领导和老师们的畅谈不觉已近中午时分,在老师们的欢声笑语中举行了本学年度德育论文评比和校风建设评比获得一等奖的班主任们的颁奖仪式。
    在学校精心组织下,作为学校校本培训工作一个环节的德育研讨会给了老师们不断建构、不断反思、不断完善德育工作的一个契机;作为学校道德讲堂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了老师们陶冶情操、提升师德的一个平台。这种教育教学研究的模式展示了个人与群体之间孜孜不倦的共享与研讨,实现了先进理念的实践、反思和更新。
    半个月以来,班主任QQ群里异常热闹,处于研讨、总结阶段老师们依然沉浸在育人的快乐和研讨的思考里。
    锐意进取的合肥七中即将意气风发地在新的土地上开创新的辉煌。全体七中人正在团结中获得力量,在合作中共享资源,在传承中汲取精华,在积聚中产生智慧,在生成中提升境界。共同塑造探究学问、厚德立身的时代灵魂,历练相互包容、彼此理解的修身胸襟,以自己专业的持续发展和团体的共同进步促学校的再次腾飞。(顾晓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