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的“小组互助合作模式”探究
时间:2014-02-20 21:02 作者:admin2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次
——记合肥七中德育研讨月之“首届班主任论坛”
现代社会每个人的深造和发展都离不开和别人的协作,没有协作就没有个人的发展。社会心理学认为,组建团体对人的社会性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团体成员会相互依赖并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基于这样的思考和班主任们的工作实践,小组合作式的班级管理模式已在七中班级管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种模式给学生提供了符合现实社会合作与竞争双重特性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不仅使小组成员获得相互帮助学习的机会,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意识。
根据校长室的安排,11月4日下午5:00在五楼会议室举办的以“班级管理中的‘小组互助合作模式’探究”为主题的首届班主任论坛为学校德育研讨月拉开了帷幕。夏立松副校长、办公室李耀鹏副主任和全体班主任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政教处顾晓惠主任主持。
本次论坛邀请在班级小组管理模式实践中已初见成效的席冬梅、葛旻和程娣三位老师作为坛主发起讨论。此前,三位老师做了周密细致的准备,不仅撰写了各具特色的总结而且制作了内容丰富的课件。
葛旻老师通过小组机制使班级日常管理有了抓手,这样的分组管理涉及到作业、卫生、纪律等各个方面。他认为传统班级管理的小组制没有充分挖掘其潜力,原因主要是在于座位的排序上,大部分班级座位都是一字长蛇阵,组长往往顾首就顾不了尾。葛老师通过改革分组方式形成以组长为核心的田字形网状结构的对内管理机制,以实现班主任对班级每个角落的掌控。接着葛老师就分组的性别结构、性格结构等进行了经验介绍,因为分组科学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葛老师认为任何机制的构成必须以活动为内容才能在日常管理中形成抓手。小组管理制要通过小组间的比较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使命感,最终以促进学生共同进步为最终目的,不然分组也就是让学生图个新鲜感过了几天就会失去兴趣。他在日常管理中让每个小组分别在中午静校、班级卫生、考试结果,迟到早退等方面进行打分综合评比,每周公布一次小组的名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斗志和学习热情。他还充分利用了班级日志这个班级管理的有效载体,每个小组负责记录一周,内容包括班级管理的所有常规,竞争机制的存在所有的小组都如实详细地反映情况。得益于这样的管理模式,葛老师所在的班级在学校十二项校风评议中连获一等奖而且还获得了合肥市先进班集体和合肥市红旗团支部的称号。
程娣老师一系列的发问引发了老师们的深思:班级日常管理的琐碎繁杂能否还能让班主任们保持持久的工作激情?不断发展变化家长和学生的情况会不会有些时候让班主任们措手不及?班主任自身年龄的增长和承担的社会角色增加能否还能拥有旺盛的精力“泡”在班级管理的事务中?学生自我管理的需要和能力发展的诉求真的需要班主任事无巨细的“管”吗?
程娣老师对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模式的探索也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开始的。首先她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性格气质、兴趣特长、生活习惯、家庭情况及在校表现等进行充分地了解,然后综合考虑对学生进行科学地分组,将班级常规管理的方方面面纳入都小组管理中。她认为建立合作小组只是第一步,如何促进小组管理的发展,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得益于则是得益于建立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良好班级管理制度一旦形成就会对学生具有更广泛的约束力同时能够体现班级管理的价值取向。而在制定管理规定和相互管理的过程中,自我教育已在进行。最后,建立科学的监督评价机制是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模式的保证。通过小组内合作小组间竞争,学生在团体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群体的力量。学生在为小组共同目标努力的同时,也在为班级共同目标努力,齐心协力完成共同的任务与目标,既有较强的凝聚力,也有较强的战斗力,不仅促进了集体建设的发展,而且还促进了班级常规管理的有效性。让程老师最感触的是有些对班级常规漠视、对老师和家长的要求抵触的学生,却因在乎同学的评价和交往的需求在小组合作管理过程中异常地配合。程娣老师深入细致的发言让陷入深思的班主任们不住地点头,深深认同管理的科学性不仅会激励学生更能激励班主任自身。
席冬梅老师首先介绍了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心理学依据和发展背景。接着,她从自己丰富的班级管理经验中介绍自己在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实践收获。(一)小组的组建。要按照文化成绩、行为习惯、性格特点等原则将不同层次的同学调配在一起,构成强弱搭配、性格互补的实力相当、基本情况相近的合作小组,目的是使不同层次的同学相互影响、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同时也有利于小组间平等地展开竞争。(二)小组的学习合作。通过学习竞赛,引导小组合作学习,将平时作业、听写、背诵、测验成绩等纳入评价机制,对于优胜组和进步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精神奖励包括班会课上班主任口头表扬、通过信息向家长发喜报等,物质奖励包括给获胜组赠送棒棒糖、笔记本等。为了能在小组竞争中获胜,小组成员空前团结,积极献计献策,想出很多提高组员成绩的妙招。比如在小组组内实行学科一帮一,作业互查互督,课下答疑解惑,周日集体互补余缺,他们共享学习方法、优质资料,组长负责统一管理、布置自主钻研练习等,一时间,在整个班级内学生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三)小组的卫生和纪律合作。在小组合作学习出现成效以后,席老师将这种班级管理模式进一步推广日常班级管理中。这些方法无一不在显示着一位资深班主任的大家风范。
她还细心地提醒班主任们小组的管理并不意味着放手不管不问,而是需要班主任更多地思考和智慧。若要做好此项工作必须注意以下几点:做好开展小组合作的思想动员工作,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班主任要言出必行并及时公布小组竞赛成果;鼓励、帮扶失利组是此项工作的重点,这个环节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建设和整项工作的效果,需要班主任用智慧对待;要细心关注各小组合作情况,及时捕捉小组合作中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开展学习合作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有效。几年实践下来,席老师深刻感到这种班级管理模式让学生自律意识明显增强,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学生集体荣誉感不断增强,良好班风逐渐形成;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勇敢面对竞争,不仅乐于创而且收获了友谊。
夏立松副校长听完论坛感慨万千,他感慨于班主任们在工作过程中对教育规律的探索,更感慨于班主任们在工作过程中的教育艺术。办公室李耀鹏副主任对本次论坛也称赞不已。
最后,政教处顾晓惠主任带着班主任们分享了会议资料里摘录的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的前沿观点和先进经验,并对三位坛主班主任的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模式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她对班主任们这样的实践性智慧给予了高度评价。她同时希望班主任们在工作过程中就如何将小组的合作方式优化,如何与各科老师加强合作等问题进一步思考,下次论坛再在一起共享实践经验和工作方法。
杨开仁校长在布置这项工作中提到:教育是面对心灵的事业,应该发生在心灵距离最小的时刻。德育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的小数点会集合成德育的数列。德育工作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使德育的过程生活化、实践化。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既有科学理论为依托,又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既能班主任的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又能将班主任从琐碎的班级日常管理和空洞的大道理说教中解放出来。本次论坛让班主任们共享了实践性智慧,激发了班主任对工作实践的反思和汲取、总结和升华。
竭力将德育工作化虚为实,实现德育和现实无缝对接;务实地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将学校教育和他人教育转化为自我教育,提高自我管理水平;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这,一直是七中德育工作者孜孜探寻的教育目的和坚持不懈的实践追求。(顾晓惠)
- 上一篇 : 群策群力共绘年级美丽蓝图
- 下一篇 : 合肥七中健美操队获得市级比赛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