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文化展学生智慧 实践创新树综合人才
时间:2017-05-27 10:53 作者:薛晓雨 陈伍华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次
2017年5月24日下午,在合肥七中校团委的组织下,合肥七中高一、高二年级展开了期待已久的合肥七中首届校园社团文化节。此次文化节,借合肥七中三个年级会师新校之东风,举全校各社团之力,汇各社团师生之智,集各社团之长,展各社团之特色,为全校师生提供了一个认识学生社团文化、平等快乐交流的平台,是一场异彩纷呈的精神盛宴。
学生社团是校园充满生机、活力和魅力的积极力量,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既是学生发展其特长的平台,也是学生丰富校园生活,寻找自己兴趣爱好的渠道。社团文化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表现形式,它在深入学生心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等综合能力、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形成学校特色文化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首届合肥七中学生社团文化节分为鸿采馆、行健馆、崇文大道以及主操场四个会场。每个会场都以其自身独特的吸引力吸引着师生们的目光,展示着独具特色的精彩。
一、 鸿风懿采百团齐放
在合肥七中鸿采馆分会场内,各社团在其各自活动教室进行社团展示活动,吸引了大批高一高二学生来此参观。在鸿采馆五楼,合肥七中心理社成员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心理小游戏。在心理社图书吧中,你演我猜的游戏加强了学生之间的默契和了解。在音乐放松室中,通过参与歌名竞猜游戏舒缓了学生平日紧张的情绪。心理社更是发挥其所长,特别是在心理咨询室中放置了一个被称为“不解忧的杂铺”的纸箱,所有的烦恼都可以写在纸上放置箱中。参与活动的学生在此多了一个表达自己、倾诉烦恼的机会,纷纷拿起纸笔参与其中。
二、 行健不息智体并进
在合肥七中行健馆分会场内,学生分时段举行了高一、高二羽毛球、篮球联赛。通过运动的方式加强了高一、高二学生的互通互动,在体育竞技中加深学生之间的凝聚力。而后,行健馆中举行了古风社、漫画社、话剧社、戏曲社、器乐社、声乐社等社团的节目联排。各社团尽展所长,异彩纷呈。
人道“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惜”,在当下,教育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更需要重视对其思想道德素质及能力的培养、关注其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在行健馆的社团文化展示中,充分展示了七中学子行健不息的坚韧自强的精神,以及合肥七中智体并行的教育理念。
三、崇文尚实知行合一
在合肥七中的崇文大道分会场,社团展示更是独特非凡。合肥七中商学院组织开展跳蚤市场,义卖各社团本学期成果。摄影社成员将他们的摄影作品印制成精美的明信片,美术社成员的现场速写吸引了无数眼光。非社团的成员也可以相互之间交换不需要的物品。
其中志愿者同盟义卖的物品很是别出心裁。他们只卖同学们喜爱的老师头像大头贴和用老师头像制作的文化衫。他们还与七中手绘社联合,现场你点人像手绘社社员来画。在十分钟内他们所准备物品就售卖一空。之后他们又请来事先安排好的音乐社社员来现场献艺卖场,甚至于把最受欢迎的志愿者老师朱可可老师也请过来,现场献唱。
各社团义卖销售所得由志愿者同盟保管,可用于各社团下一步活动经费,也可用于暑期志愿服务。
通过这种独特的社团展示类型,学生模拟了一个微型的小市场,他们在这个市场上揣度着每一个小消费者的心理,熟练地宣传自己的商品。在这个小市场中,学生将他们的智慧运用于实践,在课堂之外,实现崇文尚实,知行合一。
四、 绿茵足球奋力争先
在合肥七中主操场上,高一、高二举行了精彩的足球联赛。足球运动是一项激动人心的团体运动,其精神核心在于队中每一个成员团结合作、目标明确、勇往直前、奋力争先。这些精神,在足球比赛中不可或缺,同时对于处于人生重要转折点的高中生们,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也更少不了这些精神的支持。
比赛开始之前,汉服社的同学和足球社的同学展示了中国古代足球蹴鞠,以另一种方式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在合肥七中的绿茵场上。然后才是正式的比赛。高一、高二运动员满身的汗水映着初夏夕阳的余晖,精巧的运球,准确的传球,灵活地身影在操场上闪动,伴着场外观赛学生的阵阵呐喊叫好之声。每个人对于体育、竞争、生活的热情,都在这绿茵场上点燃。在这片操场之上,可以看到七中学生活力四射的一面。七中之学子静可观天下之书,动可处赛场之变,一静一动之间,七中人奋力争先的精神熠熠生辉。
合肥七中一向秉承着勤奋、求实、和谐、创新的校风,并坚信勤奋乃成功与幸福之母,求实乃知识与智慧之源,和谐乃校园人文环境之本,创新乃当代教育之魂。本次社团文化艺术节的成功举办正是以七中学子勤于实践为动力,以和谐校风为土壤,以七中美丽校园为舞台,在教室之外,为学生开辟了一片更广阔、更自由、更能展示他们多元智慧的第二课堂。相信在合肥七中从严、从实、从新的教风之下,在七中学子勤学好问,动手动脑的学风之中,合肥七中将更加坚定地在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精神之路上不断前行。
- 上一篇 : 合肥七中脸谱设计大赛圆满结束
- 下一篇 : 青年教师成长的“呼”与“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