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理关怀滋润人心 为日常教育中注入温情
时间:2019-08-26 11:31 作者:薛晓雨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次
——合肥七中2019年校本培训专题讲座(五)
2019年8月23日—26日,合肥七中针对全校年轻教师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校本培训。本次培训以“树立思政课程理念,强化立德树人意识”为主题。8月24日下午,合肥七中心理咨询中心负责人谢新秀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为我们带来了关于如何用心理学智慧与高中生共处的精彩讲座。
高中生处于心理情绪和状态比较颠簸的时期,他们的情绪易变、自我中心,时而自负时而自卑且内心脆弱。面对处在人生敏感期、经常会与家庭和学校发生冲突的孩子,面对社会中频发的关于中学生极端行为的新闻,当下教育者更需要了解高中生心理发展规律,并将心理学知识和教育融会贯通。
谢新秀老师将学生心理状况进行了分类,并为我们明确了作为教师,当我们面对心理亚健康的学生,我们的职能范围是什么。我们需要对学生的心里苦恼、心理问题进行干预;但遇到有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学生,我们应当及时转介给心理老师或专业机构,让他们获得更加专业、有效的治疗。
谢老师向我们介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生活不和谐、母亲缺乏安全感、家长过度干预、过度溺爱和家长的怕输心理,是危害孩子心理健康的“六大杀手”。原生家庭虽然重要,但实际上,现实生活中永远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以原生家庭为由推卸我们的教育责任。
所以,在教育中,我们对学生的心理成长,应当以科学的方式进行引导、为所当为。高中生问题行为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他成长中受到的伤害。所以我们应当练就一双慧眼,透过问题的表象关注其本质,追根溯源、聚焦原因。
谢老师还将专业理论和她咨询经验相结合,为我们生动地阐述了一些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非理性信念”,一些孩子想法过于绝对、概括,将问题灾难化的思维方式,带给他们过多的心理负担。因此,教育者努力帮助他们转变观念、重塑认知格外重要。而有时认知观念的改变很艰难。作为教育者,我们可以尝试让他们行动起来,制定具体的目标,看到自己每一点积极的改变,以身带心,慢慢化解心结。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幸福的人。幸福的人不仅需要努力、毅力等优秀的精神品质,更需要一个健康、平衡的心理作为人生之路上奋斗的支撑。教育需要融入心理学以增加温情,因为学生能在温暖的心理关怀中获得前进的动力。
教育者是辛苦的,因为我们的付出从来都不是轰轰烈烈而是润物无声;教育者的伟大的,因为对孩子深入人心的教育,可能会影响到他的一生。
(薛晓雨撰稿 童有彩摄像 教科研处童有彩统稿)
- 上一篇 : 炼就品高位尊的教师
- 下一篇 : 调研学校促发展 领导关怀添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