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动态

华师大理论学习班学习感悟集4

时间:2013-12-29 18:16 作者:admin111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对高三(11)班一起突发事件的反思
英语组   王瑞
去上海之前我刚接手高三年级的一个班。老班主任在跟我介绍班级情况时,第一件事就是强调班级里有这么一个“后进生”女生佳:性格怪异,曾先后与高一军训时的教官以及多名老师同学发生过激烈矛盾冲突,在班级里几乎没有什么人缘,甚至没人愿意和她同桌。甚至如果班里有同学不小心走路碰到她,她都会破口大骂……原来入班成绩还可以,但现在已经稳坐班上后几名的位置.我只恨自己怎么这么倒霉,碰到这么个煞星!走进新班级之前,我几乎绞尽脑汁:我该怎么对付她呢?她吃软的还是硬的?或者软硬都不吃又怎么办?
进班的第一天,我就特别悄悄注意了这个孩子。考虑到这样的孩子都是很敏感的,我在看她时,眼神特别温柔,生怕她会有误解。谢天谢地!也许是感受到了我的善意,她用略带怀疑的友好目光回应了我!首战告捷!放学时在路上又巧遇她,我主动热情地跟她打了招呼。这叫主动套近乎,效果不错!她朝我笑了笑,用我几乎听不见的声音回应了我。也许她还不习惯和别人这么亲密互动吧。渐渐的我发现这个女孩似乎对我没有敌意,有一天在教室门口,她主动跟我打了招呼,我拍了拍她的肩膀,她竟乐得一蹦一跳的走了。真是个孩子!以后上英语课她也很认真,记笔记,思考问题,我也有意识找她回答问题并借机表扬她。一切看起来似乎都那么完美,我以为我就这么和谐了一位“小魔女”,自我陶醉的不行。
 然而,就在第二周时忽然风云突变。事情是这样的:因为她和另外四名同学英语听写未过,被我要求在第二天课下到五楼办公室重新听写。其他四名同学都去了,唯独不见她。让同学下楼喊她,也找不到她。终于在预备铃后在班级我见到了她:“为什么不去听写?”可能我的口气当时冲了点,她受不了:“我去了,没找到你。”“怎么可能!我一直在办公室。”“我去的教务处五楼,你又不讲清楚!你有什么了不起的!”为了在全班同学面前维护自己的面子,她开始持续胡搅蛮缠,在班上大喊大叫并出言不逊。其他同学吓的一声都不吭。因为快要正式上课了,我请她到教室外面说清楚。“我就不出去,看你能把我怎么样?”竟然一点道理也不讲,说翻脸就翻脸,我气坏了。当场宣布:“既然这样,我现在就打电话给你的家长,让他们把你领回去,我不会让你扰乱课堂秩序的。”说完,我就拿起电话,当她的面拨起来,当然只是为了吓唬吓唬她煞煞她的威风。很快他的父亲赶到学校,我跟他说明事情经过后,请他配合跟我演一场戏。把她叫来之后,我十分严肃的对她说:“刚才我已跟你父亲说清楚了,你收拾书包跟你爸爸回去吧!”说完我转身离开,她蒙了,没想到我会来真的。虽然不说话,但她一直徘徊在办公室门口不愿离开。其间,我悄悄联系好了政教处的顾主任做后援。大约一刻钟后,我来到她面前:“不要怪我心肠狠,实在是你的行为太让我伤心了,鉴于你以前的表现和今天这件事,我不得不请你回去反思了。不过,刚刚顾主任打电话找我有事,我跟她说了你,她对你很熟悉,你上过她的亲子课。她想见你,你去找她吧!”这样我和顾主任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我们都认为她本质很好,只是不知道怎么正确处理问题以及如何与人有效沟通。谈话耗时一两个小时,我们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终于,冰山融化了……
事情终于较完美的收了场。女孩佳一天一天在进步,无论是学习还是处事。很多天来我一直都在反思这件事。我很庆幸当时自己很冷静,但是,这种冷静却包含着很多偶然因素:那天心情不错;刚接的班恐怕潜意识里还不想给学生留下 “恶人”形象也是其一。也很庆幸这个女孩是在我工作的第十一个年头遇到了我。否则,我真的不知道此事会发展成什么样。刚参加工作那会,我遇事冲动不冷静。记得有一次,为了在一个很“横 ”学生面前“造势 ”,我一脚把横在面前的凳子踢倒,结果凳子倒下砸中了自己的脚,我却又迁怒于该学生。如果我用以暴制暴的方式对待了这个女孩,恐怕我们俩都会受到很大伤害吧!
 华东师大教育学系唐思群老师说与学生沟通的技巧之一就是表达出对对方的信任和诚实,发自内心的、真诚地赞美,多鼓励学生。可能正是之前我有了于她有效沟通的基础,才使事情的良好处理有了可能性。她才会在事后愿意交流并倾听接受我们的意见,甚至主动在下午上课前主动在班级里真诚地做了检讨,这对她来说是头一次!她其实是个内心及其希望被赞赏被肯定被走进可怜的孩子,却用 “张牙舞爪”把自己武装起来。因为不懂得怎么才能与别人好好相处,而一意孤行,最终导致恶性循环。
华东师范大学马和民教授带我们一起走进了象女孩佳一样需要帮助的学生的内心独白:我是一名“后进生”,每天面对的是老师鄙视的目光和同学们刺耳的嘲讽。同学们呀,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成长,在同一所学校上学,为什么你们总是挖苦我?我遇到难题,你们像躲“瘟疫”似的躲着我,我好心酸啊!我心里的压力越来越大,我感觉不到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的欢乐,自卑令我很难直起腰,我不再听讲了,成绩越来越差……我选择做 “后进生”. “后进生”虽然成绩不好,但他有丰富的课余时间能干自己喜欢的事,而优等生却不能。他们不知道:好听的歌曲、好看的电影、流行的偶像……这说明优等生在家只是学习,看书,看书,学习,这样的生活有什么好呢?现在注重素质教育,成绩可以慢慢补,但是其他的很难补,所以我想当差生。“后进生”的苦恼是被人鄙视。老师的鄙视,家长的鄙视,自身的鄙视。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他们故意表现的很强势,甚至挥舞紧握的拳头.差生缺少的是勇气。后进生更像是吸毒者,表面上看来连死都毫不畏惧,实际上内心比任何人都空虚。 “后进生”的形成也许就在一瞬间或是从入学第一天就成了“后进生”,也可能是最近才被“加冕”。后进生们真正需要的,是简单的一句赞叹、一种鼓励、一项创举和一次成功,这是最让他们激动的礼物!也许仅仅一个淡淡的微笑,就能成为他们“灿烂”的阳光。
 “后进生”不是天生的,老师的思维定势以及错误的学生发展观教育观成了学生学生朝不健康的方向发展的推手之一。我回忆起那些从我手里毕业的所谓 “后进生”们,他们现在过的怎么样?学生时代所受的不公平待遇会不会对他的人生造成可怕的影响?作为在学生人生中影响最重要的人之一,教师们该怎么做?象我这样机遇性的仁慈与冷静肯定是不行的。要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明白教育的终极目标永远而且应该只有一个,那就是关乎人格的完善与人性的发展。
  “后进生”不是洪水猛兽,他们只是在人格的完善与人性的发展发展中遇到了困难的心理敏感而脆弱的新生代独生子女,需要我们的帮助。这种帮助是建立在对学生充分信任的基础之上。我们不能奢求一次交流就可以一劳永逸,教育是一项复杂的需要全身心投入的工程,长期的十足的不求回报的耐心是帮助效果得以显现的保证。
如何成为优秀的高中教师
数学组   王世朋
摘要:从教育的规律和发展入手,结合我国刚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我们目前高中教育,尤其是高中教师,如何去发展成为优秀的高中教师,作些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教育;高中教师;教育改革
 
经历了三十多年扎实的教育发展,目前我国的教育在国际上已具有很高的影响力. 但此时也正是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空前困难的时刻,如何去更好适应社会发展,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所关心的. 暑期在华师大学习时吴遵民教授说出来他的肺腑之言,“当前的中国教育发展与我国的铁路发展有些类似,过于追求发展的速度,而或略了发展的基石——质量”. 温总理在7.23事故现场的讲话“现在是我们该冷静的时候了……”, 就是对我们这些从事专业劳动的人做最好的指导与提醒. 在上海的短短十天左右时间,和我所有的同事们都在不断地思考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尤其我们想的更多的就是我们身边的基础教育问题. 在此次培训中,共有十五位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授老师带领我们探讨、交流目前发展中的一些教育理论,对我们自身所从事的高中教学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从中更让我感到成为一名优秀高中教师的重要性. 而作为一名青年教师, 我也更渴望在以后的工作生涯中早日能实现这一目标, 更想知道如何去朝着这一目标去奋斗和努力. 俗话说的好“小步子不停步,天天有进步!”,的确,作为教师更应该有这样的自我要求.以下将略谈些我眼中优秀教师所具备的一些方面能力和素质,这也更多的是我个人发展的方向.
 一、 做个有使命感的教师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对教师的特征进行过这样的分析:教师应当明白教育是无名无利没有尊荣的事,纯系为社会服务的机会,为社会贡献的机会. 实际上也在诠释做教师这一职业,必须具有强的使命感. 对于社会的发展,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使命,而对于教师来说,这种社会使命感应表现的更强烈一些. 国家在十二五教育规划中就明确提出“将教育大国变成教育强国,以教育推动民族复兴”,可知在未来我们教师身上承担的不仅是个人、家庭和学校的责任,而更多的是一种社会责任.
  二、做个有科研视野和能力的教师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出“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的教师,则最有可能变成教育工作的能力”. 记得我以前刚走上工作岗位,对于学校要求老师写论文和一些科研材料等任务时是十分不情愿地去做,很多任务都是被动地去完成,或者都是低质量地去完成. 但当我读完研究生,再次回到中学教师岗位时,对学校要求老师要做科研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具体该怎样做到呢?
1.提升科研能力意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善于思考一些教育现象和问题,并能及时总结就是对自我能力的提高,也便于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关注到研究的一些领域.
2.熟悉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 作为一线教师,平时我们十分注重实际教学措施,可以说相当缺乏一些有效的思考和总结,所以做好科研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能够掌握好科研论文的写作模式.
3.提升科研能力和视野. 目前有效提高这方面能力的做法就是,首先,阅读一些高质量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学会进行适当的点评,尤其关注本文中哪些地方还有进一步的价值去探讨,哪些研究的方法上可以改进或哪些地方未作探讨. 其次,进行一些具体的细节研究,如进行行动研究,叙事研究等. 最后还是以课题研究来促进个人科研能力的整体提升.
 三、做个有智慧的教师
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 通常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家庭,有着不同的教育成长背景,为了更好地发展每个孩子的能力,我们教师必须有着非凡的智慧,就需要培养以下能力:
1.要有对学生全面洞察的能力. 有调查表明,高中同学间的影响是大于老师对同学的影响,所以我们从班级管理和常规教学中要意识到这一点. 同时学生的成长具有生命、实践性和学生成长的自我需要性,只有关注到,才能把教育做得更有实效性.
2.要有教师领导力. 教师领导力就要求教师能作为一个科层的管理者,能作为教学方面的领导,能作为某一课程的领导,能作为专业发展的促进者和学校变革的促进者.
3.要有对学生学习有一定有效干预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是一成不变的,影响成绩的原因也是多样的. 如何去帮助一些状态不理想的孩子恰是我们最需要去做的. 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使用一些措施,如:帮助孩子重塑自我的形象;帮助孩子健康心理状态的调整;改变一些谈话方式;做好各科学习的反思;进行学习压力调查;指导进行时间管理等.
四、做个有生命力的教师
 每位优秀教师都是富有生命力的. 今天的社会发展步伐迅猛,我们的教育要服务于社会,就要具有时代特征,就必须有生命力. 教育要有生命力,我们教师本身就必须有:
1.体现在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养育上. 将来的社会要求是分工越来越细的社会,只有教育学生学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相处,学会表达与感受爱,学会让步,学会妥协,学会谈判,学会双赢,才能是整个社会更富有生命力.
2.体现在师生的良好沟通上.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效能产生的前提,学生从感情上接受了老师,才能做到从理论上接受一个老师.
3.体现在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上. 教育本身就要尊重其独特性和个性,所以我们教师要注重授课内容的选择,课程结构的调整,学习方式的引导,评价体系的完善.
4.体现在教师专业发展的细节上. 平时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处理,如:我们的备课、上课和评课,我们对于课堂观察的方法、维度和步骤等,我们要注重通过细节彰显生命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师永远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角. 在基础教育不断改革的今天,我为能成为一名高中教师高兴过,也为这份身上的重担而忐忑过. 能否出色地站在这教育改革潮流的前沿上,我更焦虑、彷徨过. 经历了这次暑期的培训,让我对教育规律和教育理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也让我对以后的教育教学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和信心!我想每天都会是我新的开始,我会开心地去接受一个又一个挑战,在教育道路上期待并迎接属于我的那份快乐!
用爱与责任做好本职工作
史地组   宋华俊
今年暑期我有幸到华东师大参加了“合肥二中、七中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并取得了结业证书。在为期十天的学习培训中,我们聆听了教育专家精彩的讲座以及实地考察了上海市育才中学的教育模式。通过短暂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这次学习不仅开拓了我的视野,加深了我对教育内涵的诠释和理解,提高了自身的能力,而且还让我认识了很多良师益友,我的很多方面得到了很大提高。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深刻理解了要真正成为一名教育者或教育专家,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这需要不断的亲身实践,不断的总结,这时才真正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深刻含义。更何况在当今知识更新频繁的社会,只有永不满足、不断进取,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单凭固有经验,不通过频繁的实践摸索,很有可能被时代所淘汰,成为时代洪流之中的牺牲品。所以我时刻告诫自己学无止境,我会始终坚持这一点。
我记得一本书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过程是教师以生命影响生命,以人格感召人格,以智慧点燃智慧的过程。教师应注重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教育教学不再只是教师的工作,还应该成为教师的事业。教师不仅是照亮别人的蜡烛,更是不断充电的长明灯。教书育人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是教师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也是自身价值得到提升的过程。所以,教师的劳动一头挑着民族的未来与希望,一头挑着千百万家庭的幸福与前途。教师在传播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开发人力资源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是教育事业的一个资源,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品德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作为一名普通中学的教师,我们必须要做到: 一要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就是传授知识,传承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为祖国和人民培养合格的人才。教师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以培育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积极引导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二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教师的日常工作虽然是平凡的,但教育工作的意义却是不平凡的。教师应该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率先垂范,既要有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又要有淡泊明志、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良师益友,成为全社会尊敬的人。三要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教师应该具备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努力发扬优良的学术风气和学术道德。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和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
下面我谈几点具体的学习体会: 
一、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不断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需要。李家成教授的从教经历和对教育的执著追求,给我们以很大的启发,让我们懂得什么是教育,怎样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让我们懂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一深刻道理。
二、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这是陶教授给我的深刻印象。无论是从处理好师生关系还是从处理好学校、家庭、社会关系来讲,都必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要集思广益,不要主观臆断。一定要有很强的民主平等、共同学习的意识,遇事多商量、多沟通,经常性地交流思想,交换意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师要心胸宽广,不要小肚鸡肠。一定要有一种容人、容事的宽广胸怀,能够听取各种不同意见,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少一点猜疑之心、嫉妒之心、怨恨之心,多一些理解之心、关怀之心、友爱之心,这样给学生良好的示范作用。会使教学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 “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来自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来自客观的影响。主客观的因素,都会严重束缚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都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障碍。正因如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更多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四、  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
五、一个好教师还必须十分重视“言传”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灵,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
汪国真曾经说过:“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注定要充满“爱与责任”。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想说,我的选择是光荣的,是无怨无悔的。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用爱心去关心和爱护每个学生,将我们的爱撒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培训结束了,我会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把这份珍贵的经历铭记在心,开始我教学生涯新的征程,我会努力把学到的理念、方法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不辜负领导们的希望,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优化的教学方法回馈给学生,我会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无悔于我热爱的教育事业。
漫谈适合教育
                      ——聆听陆有铨教授讲座有感
史地组   汪传荣
多少年以来,无论在什么时代,无论是什么民族,人们总是在追求“好”的东西。对于这一点,可以说,人们几乎没有任何分歧。但比较麻烦的是人们对于这个“好”的判断。
对于不同的对象,不同的人们,可能会作出许多关于“好”的判断。即使针对同一个对象,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好”的选择。我认为是“人”在使然,是因为它们能够满足人的需要,这是关于“好”的基本要素;此外,人们在努力追求的是可能实现的东西。所以,人们追求的“好”东西,既要在主观上“满足人的需要”,又要在客观上“可能实现”。否则,就不能称之为“好”。
这里的“适合”,就是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方面的需求。可以说,判断“好”的基本标准是“适合”。人们追求“好”,实际上追求的就是“适合”。所以,没有好的东西,也没有坏的东西,只有适合与不适合的东西。
对于教育来说,同样是这个道理。无论是教育的目的,还是教育的管理、组织和实施,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国家都曾经出现过形形色色的教育形态。这其中有许多值得继承和发扬的好传统,但也有许多不可思议、应该坚决抛弃的坏习俗。不管作出何种判断,必须承认,它们都是人们努力追求的好东西,也就是曾经是“适合”的东西。如果不承认并坚持这一点,我们就无法认识并解读历史。现代人同古代人相比,可能会“文明”一些,但绝不可能高明一点,因为都在追求“适合”。
一个社会需要有一个合理的人才结构。结构失衡,社会机器就不能正常运转,也许我们的日子一天也过不下去。社会是多元的,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的。社会既需要一定数量的高端研究型人才,也需要大量应用型人才,特别需要数以千万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现在人们普遍慨叹就业难,但是人才市场上却并存着求职难和求才难的状况,说明人才队伍的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而真正派得下、用得上、留得住的技能型人才尤其紧缺,博士诚可贵,技工价更高的现象已经越来越普遍,这个矛盾就要依靠职业教育来解决。
中国在向人力资源大国迈进的过程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作为制造业大国,技能型人才紧缺的现状迫切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我国每年新增就业岗位1000万个,其中只有25%的所谓白领岗位,更多的岗位则是蓝领、技工,因此,职业教育的就业出路显然要宽得多。据了解,近年来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96%以上,超过本科生。对此,有人认为,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上高中考大学,社会需要科学家、设计师,也需要一批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形式各样的教育改革。就集中体现了对于“好”教育的追求。这个“好”就是“适合”;而且,不同时期和国家,有不同的“适合”。那么,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适合”呢?我认为,教育的适合,要考虑两个方面:国家的需求和个人的发展。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从来就不是个人的事。近代以来,国家越来越加强对于学校的管理。20世纪曾经出现过的几次大的教育改革浪潮表明,各国越来越把教育作为实现国家目的的手段。在考虑受教育者个人充分发展的同时,我们要承认并充分尊重这么一个事实:在当前社会,个人发展方向、内容和空间都要受制于国家的发展。在谈个人发展的同时,不能忘记我们的国情。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即使目前,与西方国家相比,在许多方面都有差距,必须去“赶”去“超”。不依靠目前的受教育者,我们还能指望谁呢?我觉得,个人的发展,不论在方法和意义上,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但如果将它作为目的,会造成许多理论上、实践上的问题。
是否适合个人的发展,关系到教育的成败。这就意味着,人人都具有各种不同的爱好、兴趣、特长、能力等。尽管人们作出了许多的努力,但学校教育只能适合某一类人,而不是每一个人,也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根据学生的情况,给以适当的定位,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对于教育者是重要的。对于家长和学生来说,学业的失败不等于各个方面都不能成功,而且,哪怕是最优秀、最名牌的学校,也不一定适合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比一味追求名校可能更重要。
因此,没有好的教育,也没有坏的教育,只有适合与不适合的教育。
如何指导学生去学英语
英语组  谢芳芳
                                                                                    
今年暑假我很有幸去了上海华师大进行了为期10天的教师培训,在这10天的学习中我收获很大,我觉得自己对于教师无论是从教学还是育人方面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培训中卜玉华和吴亚萍教授对于学科教法和学法令我感触深刻,                                                                                                                            今天的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要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就必须时刻充电,要不断学习,不断进行知识的补充和更新,终身学习已成为时代的需要。对今天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的目标。现在所有的教育学著作中都强调现在已经不是一个“师本”的时代,而是一个“生本”的时代。因此教师不能只顾“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应该重视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教师确实是要教学生一定的学科知识,但是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学会学习,要让他们离开了老师也可以学,因此各个学科的科学学法就尤为重要。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除培养学生语言素质、文化素质之外,还必须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英语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自学英语的能力,因此,教师要积极地摸索出一套正确的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
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呢?最关键的是要有好的习惯,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什么又叫良好学习习惯呢?我在总结了卜教授和吴教授的报告后有以下见解:
1.制定计划
要学习好,首先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有计划就不会打乱仗,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恰当分配精力。有计划就有了学习目标,也就有了学习动力和努力方向,要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课型确定每节课或每一个单元认知小目标,让学生不断受到目标的激励,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2.课前自学
课前自学是学生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率的学习成果的基础。如果不搞好课前自学,上新课时就会心中无数,不得要领,反之如果做好了课前自学,不仅可以培养自学能力(主要是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课前自学可以发现疑难引起思考,减少听课的盲目性,增强听课效果。
3.专心上课
课堂是关键,上课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学生要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积极思维,并且要勤做笔记,还要思维跟上老师的进度,做到真正的“心到眼到手到”。
4.及时复习
课后及时复习能加深和巩固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系统地掌握新知识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所以,科学的、高效率的学习,必须把握“及时复习”这一环,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过知识后的短时间内遗忘很快,而往后遗忘的速度减慢,因此复习要及时,要在学后当天进行,复习可分为课后复习、阶段复习和期中期末复习,复习要分散复习与集体复习相结合,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好,但集中复习也必不可少,复习时可先尝试回忆,然后反复阅读教材,对照笔记,记忆掌握重点内容。
5.反复练习
语言不是教会的,而是在使用中学会的,交际能力只有在交际中得到最有效的训练和培养,教师应引导学生争取各种训练机会反复练习,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在有了好的学习习惯后,教师也要注意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开发学生的潜能,不要一到上课就拼命地去给学生找来一大堆题目,搞所谓的“题目开会”,其实这样不能说是在上课,只能说是在做题目辅导。其次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小组与小组进行合作研究或者是学生之间进行指导,要知道现在生生间的合作也是自主学习的重点,可以在平时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后。总之教学是门艺术,永远不可能完美,同时也是最不容易把握好的学科,我希望可以在今后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帮助更多的学生去自主学习,创造更多的好成绩!
强化使命,迎接挑战
物理组   范健
今年暑期的教师培训,在华师大老师的前瞻引领下,让自己对教师的职业使命、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教学的常规管理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教师使命感的强化
现在很多的高中教育,教师所呈现的职业感是如何让自己的学生有个好的成绩,如何在高考中拔得头筹。通过这次培训,一个很明显的感受是:教师的使命应该是育人为本,高中阶段的教育作为基础性教育,对于成才还是一个培养阶段,应该致力于学生的成人教育。欲成才,先成人的理念应该作为基础教育的目标。而纵观现在的高中教育,无论是家长、社会对于一个学校的评价往往是学生成绩的好坏、教学质量的评价也往往是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对于一个学生的判断,也更多的是看着个学生在校的学业成绩。所以,如何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对学生进行成人的教育,在高中阶段,培养好学生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为之努力的。
二.教师的自身专业发展
«纲要»指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这一目标能否实现,就为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尽快的让自己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多方面的强化和拓展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是新时期下教师的基本要求。
培训前我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多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多学习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多总结一些成功的教学经验。这几年的教学经历自己也一直这样做,但成效都不是很大。结合培训,分析原因可能如下:
1.新的教学理念层出不穷,自己没有明确的方向,被这些理念牵着鼻子走,没有转化成自己的教学行为;由于各种教学理念存在差异,多种理念掺杂在一起,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做了,理念始终是别人的,没有能够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所以不能用来指导教学工作,倒反成了负担。
2.吸取好的教学方法,通过听课,观看一些优秀的教学视频,每次都有很多收获,但用在自己的教学中,却达不到别人的效果。通过专家的培训,我发现虽然听了很多很好的课,但很多情况下,自己是照模照样的搬过来放在自己的课堂上,没有进行再加工,缺乏吸收、转化的过程。
3.自己在以前的学校也有一些相对教成功的教学经验,所以很多时候照旧搬过来用,发现效果并不是多好,才发现,教学环境的变化,教育对象的不同都是在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的。观察现在的学生,上一届和下一届学生的思想变化、学习方式的变化、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变化都是很大的,而我仍然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教不一样的学生,缺乏了教学过程的再更新。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自己认识到自身专业发展的必要性和艰巨性。简单的模仿是不能真正的提高自身的准也能流利的,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循环且又长期的过程,在具体的行动过程中,不断的结合实践回顾行动,分析每一个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再结合问题创造替代性的行动方案,形成新的尝试;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的反复,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而这种教学行为也是要跟随学生的变化作出新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专业化发展形成体系。
三.做好准备,迎接挑战
育才中学之行,给我的感受更加直接和明显,一个优秀的教师已不仅仅是能够把课教好,还应该最大程度的参与课程研究中去,创造性的分析教材,应该更多的参与到教学研究中去,加强教科研方面的能力。
1.教材的再整理
教学用书的再整理,作为教师对整个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可以加强本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但是,现在很多情况下,由于缺乏对教材的研究,多数情况下都是按照教材安排好的顺序依次进行下去,而教材的安排并不一定就是适合所有的学校和学生的,所以,教师对教材的再整理旧可以因各自学校的情况变化而做一些微调,教材的作用才能真正的体现出来。
2.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逐步的改变,如何紧跟学生的变化在教学上做出相应的调整,是每个教师不得不面对的事情。育才中学的选修课和免修课就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但这也同时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乍一看,教师很多工作都不需要做了,都是学生自己完成的,但是由于学生接触的事物多了,接触面广了,教师作为一个指导者,就必须对本学科的知识把握的很准确,甚至包括很多很先进的成果,就以物理学科而言,由于和科技发展密切相关,教师就必须关注物理学发展的前沿动态。同时,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关联知识,作为教师也要不断的拓展,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的要求。
3.科研与教学并进
参加工作几年来,一直认为教师就是教书的,把书教好就行了。很少参加相关的科研活动,去年参加了组里面申报的一个省级课题,现在正在进行中。通过我们得到的大量数据,反映出来的情况,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发现的。所以,专家指出的教科研知道教学工作,现在看起来是很重要的。通过教科研,发现教学中不能发现的问题,辅助平时的教学工作,也可以提高教师本身的学习能力。
培训结束了,但培训的后遗症却留下了,创建一个学习型的社会,教师应该首当其充。要想让自己在教师这个岗位上立足不倒,只有经过不断的学习、积累、知识更新。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学习型的学生,自己就一定要是一个学习型的教师。身教大于言传!
做学习型的教师 迎接新课程改革的挑战
数学组  万金华
我国传统的中学课程以学科为本位,强调学科的系统性、独立性与完整性。但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人才的终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和技能,而且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因此,新课程改革,改变了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等。
新课改对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做为一名教师,要落实新课程标准,实现新课程目标,首先就要坚持做学习型的教师,努力学习新课程理念,并领会其精神实质,更新教育观念;坚持创新精神,不断改善教学方式。总而言之,我认为,教师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学习和探索:
首先,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包括课堂教学在内的所有学习过程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新课改的要求。因此,教师不能把学生当成教育的对象,当成消极的知识“容器”。我们要认识到:自己面对的是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具有各自的成长经历,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情感态度。教师只有把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学生看成具有独立主体意识的人,把学习的选择权交给他们自己,让他们在适度的范围内选择“学什么”和“怎么学”,并在教师的启发与指导下获得知识与建构知识,并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他们发挥创造力。只有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得到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等到培养。
其次,我们过去的教育观念,课程常被看作是学校教学科目的总和或者只不过是学科的同义语。对课程概念的这种规范性解释,使课程内容被简单地理解为书本知识,课程教学也就是教材内容的教学。既然教材由政府和学科专家编订,教师只需要照本宣科就行了。传统的课程观忽视了教师的主体性和课程的过程性、生成性,更忽视了知识的发展性和学科之间的联系,把活生生的来自并服务于社会实践的科学知识,变成僵硬的教条。新课程重新把知识还原为体系,认清了知识与实践、知识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变化的和发展的,使知识、教师与学生都与知识的现代化一起与时俱进,使得新课程具有了民主性与开放性,使教师能够参与课程改革与课程开发,把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实践成为教育的资源,使教师与学生都成为课程资源的建设者。
因此,教师要培养新的课程观,注重课程的开放性、过程性与生成性,既关注人类过去积累的知识,又关注现在、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让课程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学生的经验世界,使学习应该成为一种让学生感到愉悦的生活方式。
第三,在我国的传统教育观念中,教师一直是作为拥有知识的权威和知识的传授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即是。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应当转变这一传统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学习的引导者和课程的开发者。
教师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并组织教学活动,并不是说教师在教学中就处于支配与控制地位。新课程的教学应当是一种主体性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民主、鼓励与合作的新型关系。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课程进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注重个别指导,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传统的课程开发模式是自上而下的,课程由校外的课程专家与学科专家开发,教师只是课程的理解者与实施者,被拒于课程的决策、开发以及评价等诸多环节之外。这种课程开发模式极大地压抑了教师开发课程的积极性,使得课程决策与编制缺乏最可靠的实践基础。作为课程的实施者,课程实施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与解释,教师是课程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他们不应该被排除于课程开发之外。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参与课程改革,参与课程开发,综合利用地方课程资源。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教育发展水平不一致,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有利于反映地方的差异性与学校和学生的多样性。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契机,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是权力也是责任,教师要不断提高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开发的技能,在课程资源的建设上发挥积极作用。
                                            
 
明晰课改形势、更新教育理念
提升专业素养、增强责任意识
教务处    张永剑
自1996年大学毕业,走出安庆师院的大门,印象中还真没有再认真地系统学习了,偶尔的继续教育,多半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什么学习效果。没想到,十五年后,2011年的夏天,七中领导为大家创造了25位教师集体赴华东师范大学集中培训十天的机会,我毫不犹豫地报名了,一是源于一直存在心底的对985名牌大学的向往,二是这样一个专业的学习机会极其难得。和苏卫兵主任打前站,安排食宿颇费一番周折,还是在华东师大教育学系陶保平书记的亲自关照下才安排妥当,当时的感受:一、华师大在国内教育的超强影响力,使得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进修团队络绎不绝,导致学校附近住宿的宾馆都很“拽”了;二、此次学校安排的培训,不仅食宿的条件很好,更重要的是,那张写着一长串华师大教授名字和他们授课内容的课程表让人一看,就知道培训的规格是很高的。
重回大学生活的感觉是奇妙而兴奋的,每个半天三小时的上课对于习惯了站讲台的我们是充实而艰苦的,好在教授们的讲座内容都是来自他们自己已经取得丰硕成果的研究领域,既前沿时尚、异彩纷呈,又与我们的专业需求非常贴切,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当年那种如饥似渴的求知感觉又有回来了,每一堂课都奋笔疾书,深怕遗漏了教授们传授的一点一滴的知识。
吴遵民,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报告的题目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解读与教师的社会使命》。吴教授直接参与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研究和制定,他的解读自然高屋建瓴。文学功底深厚的他以非常充沛的激情,结合自己在日本攻读博士学位的十年求学经历和对中国教育多年的深刻思考,郑重告诉我们,教育是培养有生命的个体,教育的终极目标永远而且应该只有一个,那就是关乎人格的完善和人性的发展。《纲要》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意味着我们处在一个终身教育的时代,现代教育应着眼于培养每个人的终身学习意识并以此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终身教育体系,而学校教育也只有置身于终身教育的体系与框架之中,才能完成“育人”的根本任务。他说,未来十年将是中华民族崛起、改革开放硕果累累,社会主义现代化得以继续推进的关键时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勾勒了未来十年教育的基本轮廓,从政府加大教育投资到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从教育均衡的推进到改革创新的尝试,从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到注重教师素质的提高,这些无不都体现了科学和合理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如果说改革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那么《纲要》就是激活教育改革的催化剂。吴遵民教授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充满了人文情怀,站得很高,看得很远,他让我们对教育的理解豁然开朗,又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朱益明教授做了《普通高中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形势与问题》的报告。他从变革的时代对教育的挑战、教育由古至今的变化和当前高中教育存在的问题等三个方面娓娓道来,朱教授旁征博引,一系列世界范围内与教育紧密关联的前沿信息和真实案例,再加上他率领的研究团队对普通高中现状调查和问题分析的详细数据信息的呈现,激发起全体学员的强烈兴趣,于是“促进高中发展的思考”水到渠成:要重视学生权利与学校生活;要重新认识当代高中学生发展的特点;关注社会转型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要以终身教育思想指导普通高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中改革的着力点是把高中学校变成学生愉悦生活的场所、快乐发展的阵地和充满回味的故土。他特别指出,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不同的快乐,我们一定要遵循学生发展的身心规律,要尊重学生生活的现实世界,要平衡学生成长的自然性与教育性。作为高中教师,要有为学生服务的精神、有给学生导航的能力、有与学生同行的行为;要尊重学生、虚心向学生学习。朱教授对高中教育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他的报告让大家深感亲切自然,也激发起我们对自己所从事教育事业的深邃思考,更重要的是,朱教授点点滴滴的非常切合高中教育实际的指导都能够成为我们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可以信手拈来的智囊。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卜玉华副教授报告的题目是《当代学校变革背景下的校本研修——以“新基础教育”A校为例》。卜教授率领她的团队深入全国各省市的中小学校,作“新基础教育”的课题研究。她的报告便是这个实施多年的“新基础教育”课题研究成果关于校本研修方面的展现。卜教授首先分析了把“课题研究”等同于“校本研修”和为研究而研究的形式化校本研究活动这两个当前校本研修中的误区,然后以“新基础教育”A校发展为案例对校本研修工作推进中的具体实施做了详尽的介绍。她特别强调备课组和教研组在校本研修中的核心地位;强调通过校本研修营造日常的研讨文化,提升教师的实践反思力,改变教师的思维方式与生存状态,以获得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卜教授的报告既有理论的指导,又有丰厚的实践,实实在在的触动了我们最需要加强的环节,她引领我们形成自觉思考的习惯,推动每位教师都走上日常研究的幸福道路。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李家成副教授报告的题目是《重建学生学校生活的努力——班级建设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李教授近年一直在做关于中学阶段班主任工作的课题研究,对班主任工作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他告诉大家班主任工作绝非一盘散沙,它是有它自己独特的结构的;班级管理和建设是需要专业素养的。他例举了许许多多来自全国各地中学校园开展的班级活动,让大家要从对教育内涵的领悟来整体定位班级管理,管理源自学生生活,更要回归学生生活,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看什么样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要凭借对学生日常生活的领悟来开发班级建设的领域;要以对学生成长内在机理的领悟来明晰班级建设的思路。班级建设的价值追求就是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他特别提到,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要在高一阶段就要帮助学生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李教授关于班级建设和班主任工作的翔实指导,让我们很多从事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的老师们犹如醍醐灌顶,瞬间解开了许多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困惑,同时也收获了很多专业的理论指导。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范国睿教授报告的题目是《教师领导及其培育》。范教授通过解读成都市青羊区草堂小学的教师执行校长和美国年度教师凯慕柏莉·奥利弗两个案例,指出学校要给教师搭建成长平台、唤醒教师发展意识、提升教师的专业自尊、充分发挥优秀教师才能,让每一个人优秀的地方发挥得淋漓尽致。随后,他详细分析了教师作为学生的领导、课堂教学的领导、课程的领导和学校校长的领导助手等不同角色时如何充分发挥教师领导作用。关于教师的成长,他提出,教师应七年成骨干、十年成名师,要从新手教师、教书匠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要珍惜时间,及早规划自己的的人生,要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王建军副教授报告的题目是《教育变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王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学的博士,对古今中外的教育发展史了如指掌,而且才思敏捷、知识渊博、语速极快、滔滔不绝,深厚的底蕴牢牢地吸引着我们。他从对古今中外教育目的、对象、内容、过程和评价不断变化的分析中,告诉我们,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和教师生存的需要,日趋频繁且渐趋深刻的教育变革不断重新诠释好教学、好教师的标准,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他介绍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智取向、实践反思取向和生态取向等三个阶段,其中教师专业发展经历了校外专家学习、实践反思促发展和学校教师文化构建的促进等三个不同的层次。对于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改善,王教授给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建议,比如,促进教师对外来知识吸收和分享的讲座、工作访和研讨会等;促进教师的自我理解和专业自觉的反思性教学、日记、自传和录像评课等;促进教师不断提升、改进的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和学校正面文化氛围;促进教师熟悉理论话语系统的写文摘、写文评的好习惯。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马和民教授报告的题目是《如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干预》。他首先通过一些源于学校一线的调查和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对学生的对学业不良的表现、原因、对策等方面的分析与研究,我们均应持审慎的态度、科学的精神;IQ并不代表学业成绩,IQ仅与学业成绩有中等程度的相关,IQ只是影响成绩的一个非主要因素;在学科课程的学习中,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关联程度较高;教学工作需要一些特殊能力,主要是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与教学效果、学生成绩之间有比较高的正相关;在教师最重要的专业知识中,实际上是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以及口头表达能力、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最为重要;影响学生最大的人无疑是家长、教师,他们的人格本身就会最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成绩。对于如何认识学业成绩不良问题?马教授作了仔细分析,引导我们关注学业成绩不良的一种理论解释,即“标签理论”,充分认识学业成绩不良的不同类别,充分关注不同阶段的学业不良问题。在如何帮助学生取得更多成功的问题上,马教授给出了诸如重识教师的使命、重塑自我、艺术地使用常规教育手段、“结对子”学习法、“纪律班长”轮值日、“学习反思”专题研讨、给予“良性学习压力”等诸多策略。马教授的报告,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合适的教育教学改革有助于减少学业不良问题,而这首先取决于我们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陆有铨报告的题目是《学生人文精神的养育》。陆老教授首先跟大家探讨了教育的本质,他形象的表达教育的本质象农业生产,良好的教育可以促进或延缓学生的发展,也可以改变发展的方向,但永远不能制造生命。教师只能作用于人,教师能够做的是教给学生知识,而知识只能靠学生自己学会。他说,教师不教也是一种, 重要的教育方法,教师过度地教是在老老实实做坏事。他认为,衡量教育价值的标准应当是适合人的发展的需要,适合一定社会的需要和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学校教育应当秉承人文精神这条主线,坚持创新和实践这两个重点。我们需要弘扬21世纪所需要的人文精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人与自然互动的过程中感悟、体会、理解;人与社会注重社会责任感,在集体中树立主人翁意识;人与自我最重要的是合作,要学会宽容对人、理解对人、欣赏对人。人文教育的核心就是促使大家爱自然、爱社会、爱他人。我们十分感动:年近八旬的陆老教授思路非常清晰,表达生动幽默,对教育的理解不仅非常深刻,而且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句句话都渗透着他对教育无限的热爱。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党总支书记,陶保平副教授报告的题目是《教育科研论文写作指导》。陶教授向大家一一介绍了教育研究论文的特点和类型、研究论文的标准、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和学术论文的基本结构,关于论文写作的步骤,从确定选题、制订方案、收集资料、组织素材、撰写初稿到修改定稿,每一个细节的注意事项,他都做了细致的提醒。陶教授的报告对于我们来说非常务实,对于我们科学、规范地撰写教育研究论文是一次非常有益的指导。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鞠玉翠副教授报告的题目是《如何提升教师研究能力——给教师插上腾飞的翅膀》。鞠教授以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箴言为开场白,“如果你(指校长)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任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凡是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的教师,则最有可能变成教育工作的能手。”她说,功夫在诗外,教师要关注成绩,但不是只盯着成绩;教师的快乐与意义感往往与学生的进步联系在一起;教师要有积极的生活态度,要全局把握、细节精致,要教会学生分享、感悟学科之美、学习之美、生活之美。而教师要能够进行熟练的研究,唯一的方法就是实践,研究是有系统的,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其中教育叙事研究包含了精致的经验和鲜活的理论,对大家来说既容易上手,又意义非凡。教育叙事包括教育自传、教学设计案例、教学反思案例、教育生活故事、学生个案追踪、教育对话和教师日记等等。它可以促使我们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师生共同体验教与学的快乐。鞠教授建议我们:在从事研究过程中,应把教育研究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有研究意识、问题意识,注重教育理论学习,注意文献信息资料的搜集;在教育研究中应注重运用科学方法搜集和整理资料,注意资料的积累;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团队,教育教学、研究发展一体化。 “耕爱心之田,思教育之疑,读有趣之书,写鲜活之文,做幸福之人。”已然成为了我们每一位教师心中追求的境界。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唐思群老师报告的题目是《人际沟通与师生沟通的艺术》。她首先阐述了师生沟通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效能产生的前提;师生沟通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和理想的重要手段;教育效能的高低取决于师生互动的质量;与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是一种教育能力;有效的沟通能建立信任、亲密和忠诚等支持关系,能促进问题解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善班风,能克服诸如愤怒、恐惧、害羞等有害情绪,能让他人自愿地提供更多的协助。唐老师随后介绍了很多增进师生沟通的实用技巧:先与学生建立个人的情感关系;满足对方的成就感、完美感、受重视感和个人突出感等心理需求;站在对方的立场;真诚地表达出对对方的信任和诚实;善用包含宁静的心灵、学识、创意、个性等内容的教师人格魅力;积极地聆听等等。
华东师范大学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吴亚萍副教授报告的题目是《怎样上课、备课和评课》。吴教授多年来一直率领她的研究团队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做新基础教育研究,关于课堂教学,她有着非常深刻、前沿的理解。她首先剖析了上好一堂课的困难与障碍是来自教学行为习惯和知识点状编排的双重束缚,指出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往往只关注找到结果和答案,没有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课堂教学导入单一,形成封闭思维;课堂教学的重心高高在上等问题。随后,她结合具体的案例,详细讲述了备好课的原则与策论,要“读”学生,了解学生潜在状态和个体差异;要“读”教材,研究教材的育人价值,提升内容生命结构性;要目标设计,确定总体、阶段和具体三层次目标,关键把握底线与高标、具体与渗透、写实与写意;要开放弹性,利用学生差异交互设计有针对性和发展性的教学过程。关于评课,吴教授从形成评价的新参照系、课堂教学过程评价、教学反思的评价和基于一堂课或一类课的评课研讨常规问题等方面给予了全新的指导。吴教授的报告给我们传递了很多崭新的理念,对于我们反思、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金忠明教授报告的题目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金教授首先介绍了新课改的要义:根本理念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倡导和谐教育,促进个性发展,体现时代价值;内容选择上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教学策略上突出教学改革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的过程,强调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评价体系以人为本,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为标准。随后,金教授结合现今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变革的方向是因人施教,具体举措有:敞开心灵、师生沟通、倡导对话、贵在引导、激发动力;帮助学生做学习案例分析,建立学习合作团体,学习经验分享;构造独特的班级教学文化;化学习为生活,向生活要幸福。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黄向阳副教授报告的题目是《课堂教学中的德育》。黄教授以《雾都孤儿》中窃贼团伙头目费金对孤儿奥利弗传授盗窃技能为例,清晰地表达了“教育”的道德标准,教育必须包含道德的目的或善意,必须包含有价值的内容或产生有益的影响,必须采取合乎道德的方式或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方式。教育必然包含道德的目的,德育即教育的道德目的,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学校教学属于“教育手段”范畴,学校的工作其实都渗透了全方位的德育,其中课堂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尤其是任课教师必须承担起这一重任,既是分担又是价值体现。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都蕴含着德育,应该利用教材固有的思想内容影响学生,注意教材暗含的价值取向对学生的影响,应该以健全的课程价值观影响学生,还要确保学与教的方式、方法的社会性,注重教师在课堂生活中发挥道德表率作用,营造具有道德感染力的课堂生活气氛。
在整理自己听课笔记的时候,教授们授课时神采飞扬、侃侃而谈的音容又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他们是敬业规范的,每一堂课无一例外的都上满三个小时,中间又都仅仅是标准的十五分钟休息时间;他们是治学严谨的,每一堂课都是精心准备的,每一句表达都是深思熟虑的,甚至容不得一个标点符号的错误;他们是勤于钻研的,每一堂课的内容都是来源于他们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的课题研究成果,他们的研究课题深入到上海市乃至全国各地、各种类型的中小学一线;他们是前沿时尚的,每一堂课我们都能收获到中国教育改革最前沿、最顶尖的研究硕果,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都是清澈的洗涤;他们是渊博智慧的,无论是古今中外的教育史,还是社会变革时期日新月异的教育形势,他们都了如指掌,知识理论和典型案例信手拈来;他们是光彩照人的,尽情释放着华东师范大学作为全国教育改革领跑者无尽的魅力……
我们很幸运,能够有机会走进华东师范大学做这样一次高端的教育培训;我们很感激,七中的领导高瞻远瞩,全方位的支持,极力促成这样一次集中学习的机会;我们很感慨,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上海作为世界级大都市,不仅绽放着现代繁华的魅力,还让我们领略了最精彩的教育改革形势;我们很惊喜,原来当教育理念更新的时候,曾经的苦闷、烦恼和负担竟刹那间无影无踪;我们很畅快,多年教育一线拼搏打拼的深厚积淀在这一刻得到升华;我们很自豪,大家都非常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勤奋苦读之后,成功实现了专业素养的提升;我们很清楚,担当起关乎人格完善和人性发展的教育事业的重担意味着多么神圣的责任;我们很期待,经历这样一次洗礼之后,大家会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有着怎样精彩的表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