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东北师范大学理论学习班学员感悟集2
时间:2013-12-29 18:18 作者:admin111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次
2012东北师大培训心得
史地组 王青
7月24日 热情的太阳
轰隆轰隆……耳畔似乎还回响着火车轮子的滚动声,一睁眼,明晃晃的阳光就亟不可待地围拥上来,催你起床。伸个懒腰,看看手机,六点的闹铃还没响。眼下太阳正直射北半球,日出在长春来得比合肥早,这么明亮的天若在合肥差不多该八点了吧。
长春的第一个早晨如此热情,一如脚下的黑土地。
早餐过后,前往东北师大——东北之行的主要目的地。沿着人民大街一路向北,这是由日本人设计的长春市主干道,马尾松、加拿大杨映衬着蓝天白云齐刷刷地立在路边,轻舞枝叶,徐徐晨风拂面,好不爽快!
简短的开班仪式后,我们迎来了第一位老师:东北师大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的终身教授——刘茂森,一位73岁精神矍铄的乐呵老教授。刘教授讲的内容是“备课、上课、评课和反思的艺术”。
一直以来,头脑中经意或不经意地浮现一个念头,应试的指挥棒下怎能舞出素质教育的风采?可是刘教授说:应试技能高是素质发展的表现之一,为什么一定要对立呢?
为什么一定要对立呢?头脑中一直反问着这句话,是不是这样,就可以理直气壮地把教育理论束之高阁?是不是这样,就可以理所当然地把程式化的讲解,习题能力的提高作为教学成长的标志?是不是这样,课堂中不用再关注学生的成长诉求?与此同时还振振有词地安慰自己:因为这是应试的需要啊……我应该多些思考,不仅是教学内容,还有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我应该多些思考,不仅是考试技巧还有学生的终身发展诉求;我应该多些思考,你要走一条什么样的职业道路?
7月25日 标准化的教育
培训内容: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方法变革探讨
主讲人:东北师大物理学院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教研室主任候恕
侯教授在课堂上用极具亲和力的语调与我们一起分享了若干教学案例。列举一两点思考如下。
关于“一个问题可以有几个答案”:
教师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逐渐成长,教学技能越来越高,教学管理越来越有成效,成为一名有经验的老教师。班级成绩提高,高考付出见效的同时,有没有问过自己,是不是还有别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看着学生们在一步一步标准化的演算中求出同一解,你是否仅仅感叹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是否,你只是在用你熟悉的方法,快捷的方式教学而无视学生黯淡的目光,机械的笔记?
关于“对0的不同理解”:
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幼儿园的孩子想象力无限,而重点高校的学生却嗫嗫嚅嚅,思维拘束。是谁扼杀了学生的思维成长?无独有偶,今年上映的一部印度影片《三傻大闹宝莱坞》中也有相似场景,严肃派教授在新生入学第一节课告诉台下渴求的目光——你们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参与竞争,要做第一,学生们奋发图强,甚至因为发展自己兴趣爱好,却违背学校培养目标被家长、学校围攻而自杀。叛逆的学生胡乱编出一道题,在座的全国佼佼者们不假思索便开始以争第一为目标翻书求解。学傻了,我们在一步一步实现社会、他人的价值目标的过程中,否定自己认知的过程中学傻了。灵感在哪里?如何教出有创造力的学生?如何让民族散发创造性?现代教育需要教师关注,不功利地关注,尽管这很难,但我相信探索中总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接近理想的路。
7月26日 一个悄悄改变的认识
前两天的学习,最大的收获是改变了一个认识。一直以来,总以为理论知识很空,是理论家们做课题用的,既听不懂,学起来又空洞,平日的教学、教育更多只有一颗本心。可是近来的工作,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有时候能恰到好处的与学生沟通,有时候却也乱忙一通抓不到重点。只有付出,没有补给,很浅,浅浅的一盘水如何给予学生呢?
长春的安徽博士邓涛告诉我们教师职业生活经历8个阶段,想想人的一生大约40年的工作年时,对于一名年轻教师如我,如果没有职业规划,可能将面临一个没有高质量的人生。
教师人生需要丰富,一个优秀教师需要具备7个因素,支撑结构如此庞大,不是某一两项就可以达成的,而能力的形成绝非一日之寒。
7月27日 王老师,我不想下课
走进教学楼,意外地发现换教室改课程了,今天讲的主题是学习动机,授课人——东师心理学院王海英副教授。
主讲人用缓缓的语速向大家问好,便开始了学习动机的讲解。我一看屏幕又是从概念入讲,有点灰心,不会像前天那节高高在上的纯理论课吧?很快,王教授打消了我的疑虑,她设置了些心理学实验与学员们互动,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正确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特别是促成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的转化,正是我迫切想了解的知识。两节课我记得格外认真,用两色笔分别写标题和记录的话语案例,看起来比前两天的笔记有条理许多,咧着嘴乐,为进步。速记讲师的话是很重要的听课方式,如果只是大屏幕的板书结构,不容易回忆起这些有价值的内容。重视课堂笔记,若想着日后再补,十之八九王二麻子了,恩,回去得跟学生再强调下。边听边想,一个个困扰我已久的难题浮现脑海:学生注意力分散,无法集中,一看书就想睡觉、发呆,,如何面对青春期的茫然无目标……很想请教王教授有没有物理方法来帮助建立良好习惯。
叮铃铃……下课铃响起,真是意犹未尽啊。想跟老师交流,赶紧收拾东西追出去,却看到王教授牵着自己的孩子,高大的老公在一旁护驾,看着一家子幸福的背影,我想,不打扰了吧……
王老师,我不想下课。
7月28日 最后一天,恋恋不舍
昨儿还是雨云漫天,今早拉开窗帘,太阳光芒就闪进屋子,金灿灿的,一点儿也不含蓄。特地赶早步行去东北师大,漫行在人民大街上,气温26℃,长春的空气真好啊。昨天的的哥说长春也不总这样洁净,冬天城市少部分水力供暖,大多依旧燃煤,会造成污染,不过长春地处松辽平原,来场风,很快也扩散了。
没想到今天又是王老师的课,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早恋、家庭教育方式、幸福感……就昨天的问题请教了王老师,王老师只是告诉我寻找动机,那我再琢磨琢磨。意犹未尽中,一天的课程又结束了,今天又多了层含义,本次培训到此结束。五天的学习时间过起来这么快,真舍不得啊,还想再听听,黄宝国、候恕、王海英、刘茂森专家们的讲座,一场场丰盛的精神盛宴。唉呀呀,原来培训也会上瘾啊,由衷感谢学校提供学习机会!
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思想教学”的几点体会
数学组 费忠萍
“数学教学无德育可谈”,同行之中也不乏其论。其实不然,数学中的德育思想教学乃是协调师生合作的楔子,如果运用得当,数学教学也能事半功倍。通过此次东北师大短短十天的学习本人就德育思想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争取表率效应。
教师以身作则、以身示范不仅是师德的体现,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榜样,教师执教严谨就能感染和影响学生治学严谨,教师思维敏捷、活跃就会使得学生富有朝气,充满创造精神。
德育思想教学育于数学之中,就必须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高对育人的认识,增强“寓”的意识,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从教三十年来,我不断钻研《教育学》、《心理学》、《中学数学教材教法》及《数学方法论》等理论,作了大量笔记,然后把适宜于高中数学教学的理论摘录成册,作为“佐料”自然地输送给学生。再者,教师认真的教育教学态度对学生的影响也非常重要。比如,备课就是教学的重要一环,备课的好坏直接影响一堂课的质量,备课不但要有深度、广度、方法和效果,而且要结合本科目知识纵向去备,与其它科目关联着的知识横向挂钩,尽量使自己这堂课在最短的时间内起到最好的效果。重视课堂四十五分钟,重视课堂教学的知识结构对学生的作用,这是教师改进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
二、改革教学方法,让教法“新颖”起来, 激发学生爱国爱科学的激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的知识传播活动,是对学科教材知识的一种再开发、再创造的活动过程,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教书”的观念。在备课、对学科教材知识的分析过程中,教师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探索、研究等一系列教学的创造性活动,将学科的教材知识激活起来,再依照教师自身的认知特点和风格,对学科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启发学生作出猜想,培养他们别具慧眼、独辟蹊径的素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方法的革新还体现在教学手段上.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一块黑板,日复一日,再精彩的讲解也会大打折扣.实物展示、图形模拟、投影演示、多媒体穿插进行,一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师要挖掘教材、吃透教材,根据教材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应展示新观点、新思路,力求教出自己的风格。
数学学习不能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对于疑难问题要启发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搞清楚来龙去脉;所以,在数学这种思维变化当中,教师应当努力去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明确学习目的,激发他们刻苦顽强、努力拼搏的精神,用数学的创造和发展史,说明数学是数学家们在实践中长期探索、反复实践,不怕挫折失败,经过无数次论证的结果,教育学生学数学不畏艰难、知难而进,培养他们顽强的毅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数学教学是一个细致而必须具有耐心的输导过程,数学语言要精炼,板书要工整,格式步骤要清晰,多了有画蛇添足之感,少了不能说透问题,教师要用数学这种完美观点去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整洁、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科学作风。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不仅可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的主要脉络,而且可以使我们站在更高层次上以一览众山小的姿态来面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数学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所谓的主线即贯穿于某一阶段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某种运算,或者是某种思想方法等等。这条主线也许只贯穿于我们的初高中阶段,也许会贯穿于我们的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阶段。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数学的主线,对于一个高中数学教师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是把握数学中的主要脉络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与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思维模式会产生不同的讲课方式,不同的授课方式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好的授课方式与方法能使学生轻松乐学,如沐春风;科学的思维模式,能使学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当的情景导学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进行归纳、总结、交流能促进我们产生更多更好的授课方式、方法,产生更多更新的科学思维模式。这对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教师的职业、专业和事业
语文组 汪巧玲
写下这个题目,我想到一个问题:“老师”的称呼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从我们成长起,就与“老师”有了密切的关系;等到我们走向社会开始工作时,“教师”又成了我们的职业选择。有了一点文字学知识后,我们知道,“师”,其中义项之一就是指有专门知识技艺的人,各行各业都有“师”,像乐师、医师、卜师等等,而单说一“师”字,即有今天我们的“教师”的意味,如“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又如荀子所说的“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反而是“老师”连用,并非我们今天所说的“教师”。《史记·荀卿传》“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韩愈《施先生墓铭》“自贤士大夫、老师宿儒、新进小生,闻先生之死,哭泣相吊”:这里的“老师”指年老资深的学者。可见,“老师”一开始并非指“教师”。从“年老资深的学者”到后来的“教学生知识的人,又尊称传授文化、技术的人,或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学习的人”有一个过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将西学(美式教育)引入中国,创办新式学校后,开始在“学生操行规范”里面明确将“教师”称谓定义为“老师”。而绝大部分学生约定俗成将“先生”改称为“老师”,则是从国民政府时代开始。所以,我们口中的“老师”是指某一类从业的人,他们以“传道受业解惑”为本职,还要以“德高为范,技高为师”为从业标准,当然,他们也享受着至高的荣誉,古代有“人有三尊,君、父、师”的说法,现今有“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誉。
现实是,教师,是一部分人的职业,是一部分人教子的依靠,是一部分人升学的阶梯。
身为教师,我们常说我们是吃教师这碗饭的,这当然是对教师职业的最形象化的解释。但也反映一个问题,这样说着的时候,我们缺少了一种荣誉感一种使命感。
虽然二十多年来,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有关教师专业化的政策法令,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也大为加强,教师的社会地位有了极大的提升,但是,教师职业整体的收入和教师承受的压力付出的艰辛是不成比例的。最为明显的证据就是,这个行业的很多佼佼者转入了其他的行业。尊师重教虽是一种传统,但在很多人心中,教师,代表着清贫拘执落伍。为生存压力所迫,教师从业,首先想的自然是“吃这碗饭”的不易。长期的超时工作(对教师来说,没有所谓的八小时工作时间,白天上班,夜晚还要工作。而教学主管部门竟然要求“坐班”,又造成了教师白天工作效率的极大降低,只好晚上回家加班加点)使身体处于透支状态。倦怠感在业内普遍存在是不争的事实。当一个人把最主要的精力用于解决生存问题的时候,哪里能谈得上发展呢。社会的浮躁,人们的急功近利,也极大地影响了当今的家校关系和师生关系。看起来,家长对老师是尊敬的,但有一种说法可以解破玄机:孩子是人质啊。学生对老师的情感也是相当复杂的。蜡烛、桥梁、园丁、人梯……是美称,也是教师职业实质的解说。在此现状中,教师确实难以形成从职的荣誉感。
可是失去荣誉感,我们就会缺少从业的积极性,缺少对专业的追求和探究。这样会极大影响教育的未来发展,甚至对国民素质的提升产生消极影响。现今教育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果我们从教者不去努力解决,不从自身加以改进,怎能指望坐享其成呢。所以,使命感于我们更是不可缺少的。
所以,我们是吃着这碗饭的,我们还要以端正的态度认真地吃好这碗饭。
所以,教师是我们的职业,我们还要在专业化的方面不断提升。
这个暑期去东北师大接受培训,我的收获之一就是认识到,教师专业化提升的重要意义。职业、专业,只是一字之差,但其内涵有着极大的不同。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师资队伍的水平的提高。我们在入职之前确实接受了系统的师范教育,但新世纪社会变革发展赋予教师时代性任务,我们面临着新的环境新的知识新的学生群体,所以,我们也要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形成新的教师教育观。我们必须有贯通职前、入职、职后的教育一体化的观念,必须具有教师教育终身化的观念,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方法,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学习,在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平台”上推进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同时,我们还要掌握一定的教育调查研究、教育测量评价方面的专业知识技能与方法。师范教育的完成是我们从教的起点,学校教学是我们从教的过程,终身学习是我们从教的使命。
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所谓的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应该以“承担起为他人提供教育服务的责任和义务,掌握某种学术和理论, 具有熟练的教学实践技能, 能恰当应对不确定教学情境,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产生自我专业发展的需要, 接受专门机构或团体监控教学质量和自我发展”为目标,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形成课程意识、学生意识、服务意识、发展意识,提高专业精神水平,具有专业责任感(爱护和尊重每一位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终身发展的意识。
对照这样的标准,我们在专业化的方面还有太大的差距。我虽然从教二十多年,但现在我不敢说自己已处于职业的倦怠期。尊重每一个教育对象的特点,了解其成长的特点、动机、需要、个性差异的知识,强化自己的服务意识,学习运用教育评价手段获得教育效果以及根据反馈的结果调整教学行为的知识。这是我今后要学习的内容。路漫漫其修远兮,我要以事业心激励自我,在职业方面不断追求,力求达到专业化的水平。
学习、充电与提高
生物组 李学东
今年暑假的一个最大收获是参加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举办的合肥二中、合肥七中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学习。
研修班的学习是从7月24日上课至7月28日止,历时5天,实为9个半天,中间有个下午休息。学习强度比较大:上午8:30到11:30、下午14:30到17:30,每半天4节课,听东北师大请的老师给我们上课,晚上还要写听课心得做为作业,隔天还要交作业。每个半天上课时还要签到,五天当中天天如此。尽管这样,相比七月火炉般炎热的合肥,凉爽怡人、干净敞亮的长春,仍让我们有到此避暑度假的感觉。
24日上午的第一堂课是由刘茂森教授给我们上课。刘教授已70多岁,仍在为培养和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创新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拓宽视野、促进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与素质而辛苦奔波,实在令人钦佩。刘教授给我们提出殷切希望:能够重视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以便提高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水平及教学能力。中小学一线教师都有着丰富的教学实践和经验,若能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将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系统的总结,定能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育研究水平得以不断提高。理论学习是自身发展提高的必要需求。刘教授希望我们不要荒废自己,要加强自己教育理论思想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研究水平,在教学实践中强化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并总结出自己的一套独特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念。
从目前的现状看,我们的教学压力比较大,教学任务比较重,家庭中琐事繁杂,牵扯着自己很大的精力、耗费了自己很多的时间。但这些不能作为借口,去影响我们自己的个人事业发展,不能荒废自己的教学研究、不能让我们的业务水平停滞不前。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仍要重视现代教育理论思想的学习,仍要强化现代教育理论思想对我们教学的指导,仍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研究水平。不但要把书本上的前人总结的知识和间接经验介绍给学生,更要努力去研究如何能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使自己成为高水平的、符合教学原理的 “会教学”的人,使学生成为易于适应社会的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会学习”的人。
在刘教授的讲座中,他还指出日常教学中要重视备课这个环节。备课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及认知水平。中学生学习的特点主要有三方面:其一是学生学习的是间接知识,是以书本形式表现出来的前人的经验,这需要直接经验做支持,而学生们缺乏直接经验,因此在知识的认知、接受、理解和应用等方面就会存在矛盾;其二是中学生所处的社会地位要求他们主要的任务是学习,而学生们却不会主动去学习,不知道应学什么、怎么去学;其三是每个人的学习都有个性化的要求—学习方法的运用、学什么、怎么学、学习能力的大小等对每个人而言都可能不同,而现代的教学却是同规划一的,要求步调是一致的。这三方面的特点实际上也是三对矛盾。备课时,我们怎样做才能够缓解这三方面的矛盾,是我们时时需要思考和认真对待的。只有合理的、有效地处理好这些个问题,我们的教学才能适用学情,才能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在刘教授的讲座中,我的另一个重要收获是明确了备课中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不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教师对课标中的教学目标及具体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有关,而教学难点的确立除了需要教师对课标中的教学目标及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以外,还需要教师对学生情况进行掌握,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当教材相同时,不同地方不同教学人员对课本的教学重点的理解和掌握可以是不变的,而教学难点却可以因所带学生的不同而不同。仔细想一想,是十分有道理的。学生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情商不同,每个人接触的或已有的直接经验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掌握不同。所以同样的教学重点对不同的学生而言难易程度就不同,备课时就需要我们要考虑到这样的情况存在。
24日下午是由朱玉民教授给我们上课,题目是“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应用”。朱教授已年近70,个子不高,看起来很精干,身体动作灵活。他的讲座内容非常丰富,借用多种肢体语言,例举了许多具体的课堂教学案例。其重点主要是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发挥其“潜在”的教育教学功能:它可以为教学创设情境,将学生很快带入教学内容中,如同身历其境;它可将静态的教学内容变为动态,使学生直接感受到动态变化的奇妙,而不需想象;它还能将事物由微观不可见的变为宏观可见的,由抽象、不易理解的为直观、形象化的,或者模拟教学内容的场景,让学生获得直观感受,将间接经验的学习转变成直接经验的获取,利于学生参与、理解和掌握。但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却不是简单的将上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制成多媒体课件。它是要将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那些关键性的教学因素和教学环节作为重要信息进行优化、“物化”,使之成为发挥更重要作用的媒体资源、工具软件、模拟软件等,我们在教学中能恰当有效地应用这些整合的资源,达成更高教学目标。深奥而艰巨的任务!
25日上午是侯恕教授给我们介绍她的“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方法变革探讨”。侯教授认为高中生的学习应该从模仿性学习向自主性学习及探究性学习转变。所谓的研究性学习就是指学生能用好奇的心情不断去探索未知的知识。高中生的这种转变需要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否则高中生的学习只能是趋同、应对考试,而缺乏个性发展。侯教授给我的另一个启发是教学中要重视教学反思。要对自己在不同班级讲授的同一课时内容进行认真反思,要及时记录反思内容。在反思中要考虑自己在这节课中充当的是什么角色、发挥了怎样的指导作用、选择了哪些不同的教学方法、哪些是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哪些是学生最喜欢的方法等,从中找出一些属于自己的教学规律。若再能以教学理论为依据,编写教学程序,经过反复实践与反思,最终即可构成自己的一套教学体系,就可以从一名优秀教师成长为教育家。
25日下午是由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副校长、特级教师黄宝国给我们介绍他的“班主任教育智慧的研究”。黄老师给我们的建议是班主任及其他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做学生的行为引领者,要能让学生“听其师,信其道”;要能将自己的课堂教学中的“意外”处理成自己的“精彩”,要坚持做自己的学习日记、教学叙事日记,从中总结自己的心得、收获、“亮点”;要重视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 要能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敢于担当责任;要对学生能够进行心理疏导,学会换位思考;要以珍惜的心态去和学生相处,自己要意识到自己在与学生相处的时间里自己“只能陪学生走一段路”;要让学生们有爱好、热爱学习,使学习成为他们的终身财富;要让学生们保持纯真,而不是过早地成为成年人;我们教师在照亮别人的同时却不能“牺牲”自己,而是要不断完善自己,要用自己的“亮点”点亮自己的人生,要播种爱才能收获爱,播种感恩才能收获感恩;要在学生面前“穿泳装”、在老师面前“穿休闲装”、在家长面前“穿西装”、在领导面前“穿夹克衫”。黄校长虽是领导,对我们他还是站在同行的角度与我们交流他的许多切身感受。
26日只是上午有课,由邓涛教授介绍“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按照邓涛教授所讲的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目前我自己所处的只能算是从胜任水平向熟练水平发展。要想达到专家水平还要进行深入的教育教学研究,在研究中要有自己的创新,才能成为有自己独特教学风格和教学策略的“名师”。我与专家水平的距离还很遥远,还需要更多地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下午是我们中场休息时间,我们十多个人相约到长春美丽优雅、山清水秀的净月潭骑赛车群游,真如大学期间般疯狂、洒脱,算是辛苦学习过程中的一件非常惬意之事。
27日是由王海英副教授和吴琼副教授分别给我们做“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讲座和“校本教研的基本方法”的讲座。28日是由王海英副教授和孙立权老师分别为我们“做学生心灵的守护者”和“课程改革和教师素养的思考”专题讲座。每个讲座对我都有启发和感悟。
在教学中,要用一定的强化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他们对学习从一般好奇心上升为特殊好奇心,使学生从“别人让我学”转变成“我自己要学”;要给学生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和批评,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对或多或少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以尊重、平等、信任、理解的态度来对待,将困扰学生的问题找出来,勇敢面对、积极解决,从而使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在课程改革中,教师素养的提高决定着课改的成败。教师素养中包括职业道德素养、专业知识素养、教学能力素养和科学研究素养。提高教师素养首先要重视知识的积累,因为“知识就是力量”。 提高教师素养也要重视自己语言素养的提高,要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有科学性、道德性、知识性、深刻性、启发性和艺术性,要能传达给学生真、善、美。
吴琼副教授介绍的“校本教研的基本方法”,非常实用。在这个讲座中,我了解了什么是校本教研;在校本教研中如何选题、怎样查文献、标准如何设定、怎样写课题申请、怎样做教育研究观察、如何做教育叙事的观察研究、怎样表述研究成果等等。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可以来自教学实践,也可以来自于文献的阅读中,还可以来自于同行或同事的相互交流中。而好的研究课题要有“切实可行的、目的清楚的、有意义的、符合道德的”等特点。课题的表述也要具体、准确、规范、简洁、突出主题。课题的成果形式可以是文献综述、调查报告、经验总结、论文、文集等。
给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吴教授谈到的“怎样做教育叙事的研究”。教育叙事研究是指研究者(主要指教师)以故事为手段,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发生、现在的影响以及未来的期待的描述和诠释,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意义、教育理论等过程。这是一种反思性的研究,也是一种事实性、情境性、过程性的研究,还是行动者直接融入并成为主体的研究。这种研究是需持续一辈子的自我更新的过程,因为任何人不可在一夜之间成为行动正确的人,他总是在为自己过去的错误行为不断埋单、修正。“教师若能坚持写三年反思日记,就可以成为名师”(叶澜语)。可见对教育叙事的记录、研究对一名教师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教育叙事要有几方面的基本要素:一是要有鲜明的主题或引人入胜的问题,二要有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三要有解决问题的情境性、冲突性、过程性、复杂性及师生角色变化等的描述,四要有解决问题的过程及过程后的反思,五要有理性反思中所获得的经验或教训、所蕴含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升华或启发。因此教育叙事的研究是教师在记录自己的期许和希望,是教师自己的一种修为,是做有思想、有智慧教师的一种提升,也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种肯定、褒奖。
总之,学校安排的这种暑期学习培训,我们个人虽然十分疲累,但对自己教学理念、教学观点的改进还是大有裨益。希望学校今后多组织这样的学习活动,使每位教师都能得到不断的滋养、改进,为学校能出更多的优秀教师、名师创造条件。
暑期学习培训总结
英语组 李 莉
今年暑期学校组织安排了我们和合肥二中一行共52人组成的学习考察团赴东北师范大学进行为期5天的学习培训,培训结束后,我们一起游览了长白山、镜泊湖等景点,收获甚丰。
五天的学习培训日程排得满满当当,共有8位正、副教授、特级教师等给我们上了9场生动风趣、信息量很大的精彩讲座。他们分别就“备课、上课、评课、反思的艺术”、“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应用”、“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方法变革探讨”、“班主任教育智慧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策略”、“教师教育科研”,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和我们一起进行探讨,并和我们分享了他们自己的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宝贵经验,使我们受益匪浅,在此总结一下。
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终身教授刘茂森的课使我们深刻地感觉到,作为一名21世纪的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仅仅凭自己的感觉经验、靠模仿地进行教学设计,总体教学水平是不会高的,教学效果也是很难说的。他使我们明白,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除了本身的专业知识素养以外,还必须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来武装自己。我们必须了解教育的特点、规律及其内部机制,掌握不同的知识的传授方法,熟悉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用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只有符合教学原理的教学才会有好的结果和效果,才能使自己成长为高水平的教师,培养出新时期所需要的创新人才。
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中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所所长、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教授朱玉民从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角度引导我们对整合进行理性的思考,和我们一起探讨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传播,教学活动中整合的层次、整合的基本模式、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等方面内容。如果我们能够有效地把现代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进行整合,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物化教师要传递、交流的信息,使得抽象、复杂的知识更加直观、形象,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从而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达成我们的教学目标。
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侯恕教授在有关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方法变革的探讨中,通过大量的教学实例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什么样的课堂学生最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学生最容易接受?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更合理?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在教学中思考的问题。
新课程目标下,教师必须研究新课程标准,改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我们应有正确、完整、具体、恰当的教学目标,应有知、情、意、行和谐统一的教学氛围,对学生要有充分的思维训练,以培养他们合理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副校长、特级教师黄宝国的班主任教育智慧研究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黄老师通过班主任工作中的大量个案实例,给我们分析了当前中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我们分享了班主任智慧教育策略等内容,课堂气氛非常好。
我们从他的生动讲述中体会到,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心中有爱是第一位的。很难相信一个不爱学生的人能够和学生进行正常的沟通,从而教育、影响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发展。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尊重教育的规律,用我们的爱心和智慧引导学生健康地成长。另外,黄老师的“日有所思,夜有所录”的方法值得推荐。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邓涛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策略”讲座中,给我们分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规律、理论要求、职业生涯规划的一般流程、创造教学风格的基本方法等,使我们明确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
一个学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发展,尤其是名师、专家型的教师的培养。因此,学校应当积极规划教师的专业发展,逐步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业务、待遇水平,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等,从而打造出具有自己特色风格的高素质的稳定的教师队伍。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王海英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给我们做了两场讲座:学习动机及其激发,做学生心灵的守护者——心理健康与心理辅导。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如果一个学生没有学习的自觉性,对学习没有兴趣,也就是没有学习动机的话,他就不可能把学习搞好。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设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好奇,并保持这种好奇。要做到这点,除了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外,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兴趣也非常重要。
王教授在做学生心灵的守护者——心理健康与心理辅导讲座中给我们讲解了心理健康的界定、判断标准,分析了心理健康的中学生的特征、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等。重要的是,当学生出现不健康的心理时,我们怎样去尊重、理解他们,以平等、信任的态度,和他们建立关系,进行沟通,帮他们找原因、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硕士生导师吴琼副教授有关教师教育科研的讲座虽然不是那么有趣,但是对教师搞科研、搞课题却非常有益。
吴教授首先给我们分析了当前校本教研中存在的问题,如:目标不明确、研究内容不深入、研究阶段、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不明确等问题。然后,他详细地讲解了校本教研的实施方法,包括:怎样选题、怎样查阅文献、怎样写课题申请、怎样做教育观察研究、怎样做教育叙事研究、怎样表述研究成果等。这些方法可以使我们在进行教育科研的时候少走很多弯路,节省大量时间。
这次暑期学习培训让我们真正地感觉到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使我们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从而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越走越远。
最后,衷心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次和同行一起学习交流的平台,使我们的眼界更加开阔,和同行之间的交流更加充分。希望这样的机会以后能多一点,范围更广一点。
东北师大之行有感
——高中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
政治组 程少林
几天的东北师大之行,我仿佛回到了三十年前的大学时代。她虽然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亲切,然而近三十年的高中生涯经历,又使我的此次之行更增加了些许的感慨,有了一些更深切的体会……
古人云:“三思而后行”,作为一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你是否认真仔细地想过,为什么要投身到高中教师这一行业当中?既然选择了高中教师这一行业,你是否也应该好好地想一想、好好地规划一下自身的高中教师的职业发展呢?近三十年的教育教学经历告诉我:这将决定着你在你所选择的这一高中教师职业中是否有所成就、能否走向成功?那么年轻的高中教师们又该怎样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呢?
著名教育家考尔德希德说过:“成功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 “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让我们规划好自己的高中教师职业发展道路,在成长的过程中去不断修正和完善我们的规划!科学的规划等于成功的一半,那么另一半又将如何呢……
学习是前进的基础
物理组 吴国银
受校长室委派,我们一行25人,在夏立松副校长和李跃鹏副主任带领下,利用暑假,在东北师范大学进行了为期十余天的学习和考察活动,时间虽然短暂,但收获颇丰。现就学习的收获摘录一二,与教学同仁们共同分享。
收获一:
东北师范大学是全国师范类名校,师资力量雄厚,给我们授课的老师就是其代表。他们业务水平很高,有的老师理论研究深入,高屋建瓴;有教学一线老师谈实践,有声有色,引人入胜。我们平时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百思而不得其解;通过学习和向他们请教,就迎刃而解。正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我是一个有三十多年教龄的教师。在教学上虽无建树,但在备课方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自以为有一套,还能很好的应对现在的教学。听了刘茂森教授关于《备课 上课 评课 反思的艺术》报告后,很是震撼。他说,教师要上好课,必须不断提高备课水平;要提高备课水平,必须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强化理论指导,才能备好课,上好课,才能符合现代教育教学要求。刘茂森教授与我市的瑶海区初中和包河区初中学校有共同的研究课题,作为指导教师,他是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研究。
作为一个教师,都知道,在备课时,教学目标的确定一般是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再据现在的学生具体情况来确定。但在教学实践中,制定的教学目标往往不能很好的实现。过去,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是大纲不符合学生实际还是学生不适应大纲?教学中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呢?这次学习中,明晰了教学目标的确定,先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而教材内容分析包括①教材基本内容与结构;②教材内容与以往教材内容的关系;③教材内容要求学习类型;对于学习类型的理解,因为物理教学中,有些内容是要探究性,有讲授型,有的还可以自学。其次,还要对教学对象进行分析:①学生认知水平分析与学习能力分析;②与教学相关的已有知识经验水平分析;③信息素养状况分析。前两条我们都可以做到,还特别注意学生对相关学科知识的掌握。对学生信息素养分析,了解他们获取信息素养,基本上没有去做。物理学与现代信息技术密切联系,现代中学生他们思维活跃这方面的素养比较好。但不同层次的学生,会有所不同。我们就要去有不同的对待,有针对性的去教学。刘教授从理论高度,去分析,对教学目标的确定,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才使得我们过去难以解决的问题,明确了解决方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会尝试着去做。因此,我们要不断的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理论水平,才能确定好教学目标,才能把课备好。不注重理论学习,是不能应对现代的教育和教学的。
收获二:
7月25日下午,我们听了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副校长黄宝国的《班主任教育智慧研究》的报告。黄宝国副校长原来在班主任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优异成绩,现在分管德育工作。对学生的思想研究比较深入。他在报告中分析了当前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要求成人化。即把高中年少学生当作成人了。2.榜样明星化。由于社会上的一些宣传的原因,明星充斥各种媒体,学生直接感染的是这些明星。3.德育活动化。搞德育工作变成了一项活动,浩浩荡荡,为了整一些材料,先布置任务,再写总结。4.评比单一化。不注重每个学生的个体,或班级特点。
就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他的研究策略是:1.行为引领。班主任要做到言行一致,表率作用。并坚持学习,不断进步。2.学科熏陶。做班主任的是不同学科的老师,可以将学科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3.服务到位。班主任要有服务意识,为学生服务,把学生看着自己的亲人。4.角色担当。班主任这个角色既是学生老师又是学生的亲人。5.心理疏导。班主任要做个心理老师。在以往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往往认为现在的学生难以管理。受家庭、社会的影响,班主任工作难做。做工作时,要么是一蹴而就,要么一劳永逸。这是把学生成人化了。在黄宝国校长看来,教育要细水长流,不间断进行。还要苦口婆心,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黄宝国校长还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他举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实例,说明他在班主任工作中的经验和成绩,令人佩服。他还是一个爱学习的人,特别是他讲了在华东师范大学学习的四十多天里,每天都写日记。这些日记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录。坚持学习、不断进取,个人反思,催人奋进。
关于班主任教育智慧的思考,黄校长说要:助长但不揠苗;净化但不异化;照亮但不牺牲。让孩子成为孩子,不要成为大人。因材施教,师生共同成长。这三条对我自己的工作都有所启迪。
收获三:
学习是前进的基础。当下是个学习型社会,我们要把学习生活化常态化与生活融为一体,要有较强的学习意识。一线教学的老师,要有苦干实干精神,还要积极参加培训,学习和培训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学校利用暑期给予教师学习进修,老师们把平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带来与高校老师共同探讨,教授们运用他们广博的理论知识,和我们的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加以解决问题。例如:东北师范大学的王海英副教授给我们作了《做学生心灵的守护者》,举出了一些实例,使我明白了教育教学中,我们不能一味地强调发展学生的智商,发展学生情商尤为重要,这与我校的“立志成人 力求成才”是如出一辙。发展学生情商,就是让学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知道感恩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改变了我们的一些观点。而我们通过学习,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再运用到今后的实践中去,这对教师的成长非常有益。感谢学校,这次让我们学习了不少知识。我们站的角度更高了。也使我们一线教师认识到只注重教学实践活动,不注重理论研究学习,不注重总结的做法是不好的。通过学习,认识到今后工作再忙,都要好好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认真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学校每学期的教育教学总结,老师们应该认真去完成。把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得与失做一下总结,既可以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又可以提高自己,少走或不走弯路。何乐而不为呢!还有学校发给老师们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都要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结合工作问题不断反思,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这次的学习,对于我们这些老教师,机会不是很多,所以大家都非常珍惜,上课不迟到;座位尽量靠前,听课时认真思考;下课后还认真讨论。有问题及时向专家教授们当面请教。大家都感到这次学习的时间虽短,但受益匪浅。大家也建议,这样的学习机会,不要忘了老教师。对于年轻教师,特别是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们,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更应该去进修。自学与集体学习相结合,把实践经验与理论结合起来,才能使自己尽快的成长,成为名师。即使不去进修,也还要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特别要学习一些前沿理论,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史地组 王青
7月24日 热情的太阳
轰隆轰隆……耳畔似乎还回响着火车轮子的滚动声,一睁眼,明晃晃的阳光就亟不可待地围拥上来,催你起床。伸个懒腰,看看手机,六点的闹铃还没响。眼下太阳正直射北半球,日出在长春来得比合肥早,这么明亮的天若在合肥差不多该八点了吧。
长春的第一个早晨如此热情,一如脚下的黑土地。
早餐过后,前往东北师大——东北之行的主要目的地。沿着人民大街一路向北,这是由日本人设计的长春市主干道,马尾松、加拿大杨映衬着蓝天白云齐刷刷地立在路边,轻舞枝叶,徐徐晨风拂面,好不爽快!
简短的开班仪式后,我们迎来了第一位老师:东北师大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的终身教授——刘茂森,一位73岁精神矍铄的乐呵老教授。刘教授讲的内容是“备课、上课、评课和反思的艺术”。
一直以来,头脑中经意或不经意地浮现一个念头,应试的指挥棒下怎能舞出素质教育的风采?可是刘教授说:应试技能高是素质发展的表现之一,为什么一定要对立呢?
为什么一定要对立呢?头脑中一直反问着这句话,是不是这样,就可以理直气壮地把教育理论束之高阁?是不是这样,就可以理所当然地把程式化的讲解,习题能力的提高作为教学成长的标志?是不是这样,课堂中不用再关注学生的成长诉求?与此同时还振振有词地安慰自己:因为这是应试的需要啊……我应该多些思考,不仅是教学内容,还有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我应该多些思考,不仅是考试技巧还有学生的终身发展诉求;我应该多些思考,你要走一条什么样的职业道路?
7月25日 标准化的教育
培训内容: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方法变革探讨
主讲人:东北师大物理学院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教研室主任候恕
侯教授在课堂上用极具亲和力的语调与我们一起分享了若干教学案例。列举一两点思考如下。
关于“一个问题可以有几个答案”:
教师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逐渐成长,教学技能越来越高,教学管理越来越有成效,成为一名有经验的老教师。班级成绩提高,高考付出见效的同时,有没有问过自己,是不是还有别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看着学生们在一步一步标准化的演算中求出同一解,你是否仅仅感叹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是否,你只是在用你熟悉的方法,快捷的方式教学而无视学生黯淡的目光,机械的笔记?
关于“对0的不同理解”:
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幼儿园的孩子想象力无限,而重点高校的学生却嗫嗫嚅嚅,思维拘束。是谁扼杀了学生的思维成长?无独有偶,今年上映的一部印度影片《三傻大闹宝莱坞》中也有相似场景,严肃派教授在新生入学第一节课告诉台下渴求的目光——你们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参与竞争,要做第一,学生们奋发图强,甚至因为发展自己兴趣爱好,却违背学校培养目标被家长、学校围攻而自杀。叛逆的学生胡乱编出一道题,在座的全国佼佼者们不假思索便开始以争第一为目标翻书求解。学傻了,我们在一步一步实现社会、他人的价值目标的过程中,否定自己认知的过程中学傻了。灵感在哪里?如何教出有创造力的学生?如何让民族散发创造性?现代教育需要教师关注,不功利地关注,尽管这很难,但我相信探索中总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接近理想的路。
7月26日 一个悄悄改变的认识
前两天的学习,最大的收获是改变了一个认识。一直以来,总以为理论知识很空,是理论家们做课题用的,既听不懂,学起来又空洞,平日的教学、教育更多只有一颗本心。可是近来的工作,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有时候能恰到好处的与学生沟通,有时候却也乱忙一通抓不到重点。只有付出,没有补给,很浅,浅浅的一盘水如何给予学生呢?
长春的安徽博士邓涛告诉我们教师职业生活经历8个阶段,想想人的一生大约40年的工作年时,对于一名年轻教师如我,如果没有职业规划,可能将面临一个没有高质量的人生。
教师人生需要丰富,一个优秀教师需要具备7个因素,支撑结构如此庞大,不是某一两项就可以达成的,而能力的形成绝非一日之寒。
7月27日 王老师,我不想下课
走进教学楼,意外地发现换教室改课程了,今天讲的主题是学习动机,授课人——东师心理学院王海英副教授。
主讲人用缓缓的语速向大家问好,便开始了学习动机的讲解。我一看屏幕又是从概念入讲,有点灰心,不会像前天那节高高在上的纯理论课吧?很快,王教授打消了我的疑虑,她设置了些心理学实验与学员们互动,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正确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特别是促成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的转化,正是我迫切想了解的知识。两节课我记得格外认真,用两色笔分别写标题和记录的话语案例,看起来比前两天的笔记有条理许多,咧着嘴乐,为进步。速记讲师的话是很重要的听课方式,如果只是大屏幕的板书结构,不容易回忆起这些有价值的内容。重视课堂笔记,若想着日后再补,十之八九王二麻子了,恩,回去得跟学生再强调下。边听边想,一个个困扰我已久的难题浮现脑海:学生注意力分散,无法集中,一看书就想睡觉、发呆,,如何面对青春期的茫然无目标……很想请教王教授有没有物理方法来帮助建立良好习惯。
叮铃铃……下课铃响起,真是意犹未尽啊。想跟老师交流,赶紧收拾东西追出去,却看到王教授牵着自己的孩子,高大的老公在一旁护驾,看着一家子幸福的背影,我想,不打扰了吧……
王老师,我不想下课。
7月28日 最后一天,恋恋不舍
昨儿还是雨云漫天,今早拉开窗帘,太阳光芒就闪进屋子,金灿灿的,一点儿也不含蓄。特地赶早步行去东北师大,漫行在人民大街上,气温26℃,长春的空气真好啊。昨天的的哥说长春也不总这样洁净,冬天城市少部分水力供暖,大多依旧燃煤,会造成污染,不过长春地处松辽平原,来场风,很快也扩散了。
没想到今天又是王老师的课,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早恋、家庭教育方式、幸福感……就昨天的问题请教了王老师,王老师只是告诉我寻找动机,那我再琢磨琢磨。意犹未尽中,一天的课程又结束了,今天又多了层含义,本次培训到此结束。五天的学习时间过起来这么快,真舍不得啊,还想再听听,黄宝国、候恕、王海英、刘茂森专家们的讲座,一场场丰盛的精神盛宴。唉呀呀,原来培训也会上瘾啊,由衷感谢学校提供学习机会!
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思想教学”的几点体会
数学组 费忠萍
“数学教学无德育可谈”,同行之中也不乏其论。其实不然,数学中的德育思想教学乃是协调师生合作的楔子,如果运用得当,数学教学也能事半功倍。通过此次东北师大短短十天的学习本人就德育思想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争取表率效应。
教师以身作则、以身示范不仅是师德的体现,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榜样,教师执教严谨就能感染和影响学生治学严谨,教师思维敏捷、活跃就会使得学生富有朝气,充满创造精神。
德育思想教学育于数学之中,就必须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高对育人的认识,增强“寓”的意识,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从教三十年来,我不断钻研《教育学》、《心理学》、《中学数学教材教法》及《数学方法论》等理论,作了大量笔记,然后把适宜于高中数学教学的理论摘录成册,作为“佐料”自然地输送给学生。再者,教师认真的教育教学态度对学生的影响也非常重要。比如,备课就是教学的重要一环,备课的好坏直接影响一堂课的质量,备课不但要有深度、广度、方法和效果,而且要结合本科目知识纵向去备,与其它科目关联着的知识横向挂钩,尽量使自己这堂课在最短的时间内起到最好的效果。重视课堂四十五分钟,重视课堂教学的知识结构对学生的作用,这是教师改进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
二、改革教学方法,让教法“新颖”起来, 激发学生爱国爱科学的激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的知识传播活动,是对学科教材知识的一种再开发、再创造的活动过程,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教书”的观念。在备课、对学科教材知识的分析过程中,教师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探索、研究等一系列教学的创造性活动,将学科的教材知识激活起来,再依照教师自身的认知特点和风格,对学科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启发学生作出猜想,培养他们别具慧眼、独辟蹊径的素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方法的革新还体现在教学手段上.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一块黑板,日复一日,再精彩的讲解也会大打折扣.实物展示、图形模拟、投影演示、多媒体穿插进行,一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师要挖掘教材、吃透教材,根据教材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应展示新观点、新思路,力求教出自己的风格。
- 根据数学的严密性、实践性培养学生个性品质。
数学学习不能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对于疑难问题要启发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搞清楚来龙去脉;所以,在数学这种思维变化当中,教师应当努力去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明确学习目的,激发他们刻苦顽强、努力拼搏的精神,用数学的创造和发展史,说明数学是数学家们在实践中长期探索、反复实践,不怕挫折失败,经过无数次论证的结果,教育学生学数学不畏艰难、知难而进,培养他们顽强的毅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数学教学是一个细致而必须具有耐心的输导过程,数学语言要精炼,板书要工整,格式步骤要清晰,多了有画蛇添足之感,少了不能说透问题,教师要用数学这种完美观点去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整洁、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科学作风。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不仅可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的主要脉络,而且可以使我们站在更高层次上以一览众山小的姿态来面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数学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所谓的主线即贯穿于某一阶段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某种运算,或者是某种思想方法等等。这条主线也许只贯穿于我们的初高中阶段,也许会贯穿于我们的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阶段。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数学的主线,对于一个高中数学教师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是把握数学中的主要脉络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与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思维模式会产生不同的讲课方式,不同的授课方式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好的授课方式与方法能使学生轻松乐学,如沐春风;科学的思维模式,能使学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当的情景导学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进行归纳、总结、交流能促进我们产生更多更好的授课方式、方法,产生更多更新的科学思维模式。这对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教师的职业、专业和事业
语文组 汪巧玲
写下这个题目,我想到一个问题:“老师”的称呼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从我们成长起,就与“老师”有了密切的关系;等到我们走向社会开始工作时,“教师”又成了我们的职业选择。有了一点文字学知识后,我们知道,“师”,其中义项之一就是指有专门知识技艺的人,各行各业都有“师”,像乐师、医师、卜师等等,而单说一“师”字,即有今天我们的“教师”的意味,如“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又如荀子所说的“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反而是“老师”连用,并非我们今天所说的“教师”。《史记·荀卿传》“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韩愈《施先生墓铭》“自贤士大夫、老师宿儒、新进小生,闻先生之死,哭泣相吊”:这里的“老师”指年老资深的学者。可见,“老师”一开始并非指“教师”。从“年老资深的学者”到后来的“教学生知识的人,又尊称传授文化、技术的人,或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学习的人”有一个过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将西学(美式教育)引入中国,创办新式学校后,开始在“学生操行规范”里面明确将“教师”称谓定义为“老师”。而绝大部分学生约定俗成将“先生”改称为“老师”,则是从国民政府时代开始。所以,我们口中的“老师”是指某一类从业的人,他们以“传道受业解惑”为本职,还要以“德高为范,技高为师”为从业标准,当然,他们也享受着至高的荣誉,古代有“人有三尊,君、父、师”的说法,现今有“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誉。
现实是,教师,是一部分人的职业,是一部分人教子的依靠,是一部分人升学的阶梯。
身为教师,我们常说我们是吃教师这碗饭的,这当然是对教师职业的最形象化的解释。但也反映一个问题,这样说着的时候,我们缺少了一种荣誉感一种使命感。
虽然二十多年来,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有关教师专业化的政策法令,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也大为加强,教师的社会地位有了极大的提升,但是,教师职业整体的收入和教师承受的压力付出的艰辛是不成比例的。最为明显的证据就是,这个行业的很多佼佼者转入了其他的行业。尊师重教虽是一种传统,但在很多人心中,教师,代表着清贫拘执落伍。为生存压力所迫,教师从业,首先想的自然是“吃这碗饭”的不易。长期的超时工作(对教师来说,没有所谓的八小时工作时间,白天上班,夜晚还要工作。而教学主管部门竟然要求“坐班”,又造成了教师白天工作效率的极大降低,只好晚上回家加班加点)使身体处于透支状态。倦怠感在业内普遍存在是不争的事实。当一个人把最主要的精力用于解决生存问题的时候,哪里能谈得上发展呢。社会的浮躁,人们的急功近利,也极大地影响了当今的家校关系和师生关系。看起来,家长对老师是尊敬的,但有一种说法可以解破玄机:孩子是人质啊。学生对老师的情感也是相当复杂的。蜡烛、桥梁、园丁、人梯……是美称,也是教师职业实质的解说。在此现状中,教师确实难以形成从职的荣誉感。
可是失去荣誉感,我们就会缺少从业的积极性,缺少对专业的追求和探究。这样会极大影响教育的未来发展,甚至对国民素质的提升产生消极影响。现今教育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果我们从教者不去努力解决,不从自身加以改进,怎能指望坐享其成呢。所以,使命感于我们更是不可缺少的。
所以,我们是吃着这碗饭的,我们还要以端正的态度认真地吃好这碗饭。
所以,教师是我们的职业,我们还要在专业化的方面不断提升。
这个暑期去东北师大接受培训,我的收获之一就是认识到,教师专业化提升的重要意义。职业、专业,只是一字之差,但其内涵有着极大的不同。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师资队伍的水平的提高。我们在入职之前确实接受了系统的师范教育,但新世纪社会变革发展赋予教师时代性任务,我们面临着新的环境新的知识新的学生群体,所以,我们也要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形成新的教师教育观。我们必须有贯通职前、入职、职后的教育一体化的观念,必须具有教师教育终身化的观念,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方法,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学习,在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平台”上推进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同时,我们还要掌握一定的教育调查研究、教育测量评价方面的专业知识技能与方法。师范教育的完成是我们从教的起点,学校教学是我们从教的过程,终身学习是我们从教的使命。
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所谓的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应该以“承担起为他人提供教育服务的责任和义务,掌握某种学术和理论, 具有熟练的教学实践技能, 能恰当应对不确定教学情境,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产生自我专业发展的需要, 接受专门机构或团体监控教学质量和自我发展”为目标,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形成课程意识、学生意识、服务意识、发展意识,提高专业精神水平,具有专业责任感(爱护和尊重每一位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终身发展的意识。
对照这样的标准,我们在专业化的方面还有太大的差距。我虽然从教二十多年,但现在我不敢说自己已处于职业的倦怠期。尊重每一个教育对象的特点,了解其成长的特点、动机、需要、个性差异的知识,强化自己的服务意识,学习运用教育评价手段获得教育效果以及根据反馈的结果调整教学行为的知识。这是我今后要学习的内容。路漫漫其修远兮,我要以事业心激励自我,在职业方面不断追求,力求达到专业化的水平。
学习、充电与提高
生物组 李学东
今年暑假的一个最大收获是参加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举办的合肥二中、合肥七中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学习。
研修班的学习是从7月24日上课至7月28日止,历时5天,实为9个半天,中间有个下午休息。学习强度比较大:上午8:30到11:30、下午14:30到17:30,每半天4节课,听东北师大请的老师给我们上课,晚上还要写听课心得做为作业,隔天还要交作业。每个半天上课时还要签到,五天当中天天如此。尽管这样,相比七月火炉般炎热的合肥,凉爽怡人、干净敞亮的长春,仍让我们有到此避暑度假的感觉。
24日上午的第一堂课是由刘茂森教授给我们上课。刘教授已70多岁,仍在为培养和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创新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拓宽视野、促进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与素质而辛苦奔波,实在令人钦佩。刘教授给我们提出殷切希望:能够重视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以便提高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水平及教学能力。中小学一线教师都有着丰富的教学实践和经验,若能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将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系统的总结,定能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育研究水平得以不断提高。理论学习是自身发展提高的必要需求。刘教授希望我们不要荒废自己,要加强自己教育理论思想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研究水平,在教学实践中强化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并总结出自己的一套独特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念。
从目前的现状看,我们的教学压力比较大,教学任务比较重,家庭中琐事繁杂,牵扯着自己很大的精力、耗费了自己很多的时间。但这些不能作为借口,去影响我们自己的个人事业发展,不能荒废自己的教学研究、不能让我们的业务水平停滞不前。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仍要重视现代教育理论思想的学习,仍要强化现代教育理论思想对我们教学的指导,仍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研究水平。不但要把书本上的前人总结的知识和间接经验介绍给学生,更要努力去研究如何能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使自己成为高水平的、符合教学原理的 “会教学”的人,使学生成为易于适应社会的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会学习”的人。
在刘教授的讲座中,他还指出日常教学中要重视备课这个环节。备课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及认知水平。中学生学习的特点主要有三方面:其一是学生学习的是间接知识,是以书本形式表现出来的前人的经验,这需要直接经验做支持,而学生们缺乏直接经验,因此在知识的认知、接受、理解和应用等方面就会存在矛盾;其二是中学生所处的社会地位要求他们主要的任务是学习,而学生们却不会主动去学习,不知道应学什么、怎么去学;其三是每个人的学习都有个性化的要求—学习方法的运用、学什么、怎么学、学习能力的大小等对每个人而言都可能不同,而现代的教学却是同规划一的,要求步调是一致的。这三方面的特点实际上也是三对矛盾。备课时,我们怎样做才能够缓解这三方面的矛盾,是我们时时需要思考和认真对待的。只有合理的、有效地处理好这些个问题,我们的教学才能适用学情,才能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在刘教授的讲座中,我的另一个重要收获是明确了备课中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不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教师对课标中的教学目标及具体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有关,而教学难点的确立除了需要教师对课标中的教学目标及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以外,还需要教师对学生情况进行掌握,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当教材相同时,不同地方不同教学人员对课本的教学重点的理解和掌握可以是不变的,而教学难点却可以因所带学生的不同而不同。仔细想一想,是十分有道理的。学生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情商不同,每个人接触的或已有的直接经验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掌握不同。所以同样的教学重点对不同的学生而言难易程度就不同,备课时就需要我们要考虑到这样的情况存在。
24日下午是由朱玉民教授给我们上课,题目是“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应用”。朱教授已年近70,个子不高,看起来很精干,身体动作灵活。他的讲座内容非常丰富,借用多种肢体语言,例举了许多具体的课堂教学案例。其重点主要是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发挥其“潜在”的教育教学功能:它可以为教学创设情境,将学生很快带入教学内容中,如同身历其境;它可将静态的教学内容变为动态,使学生直接感受到动态变化的奇妙,而不需想象;它还能将事物由微观不可见的变为宏观可见的,由抽象、不易理解的为直观、形象化的,或者模拟教学内容的场景,让学生获得直观感受,将间接经验的学习转变成直接经验的获取,利于学生参与、理解和掌握。但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却不是简单的将上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制成多媒体课件。它是要将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那些关键性的教学因素和教学环节作为重要信息进行优化、“物化”,使之成为发挥更重要作用的媒体资源、工具软件、模拟软件等,我们在教学中能恰当有效地应用这些整合的资源,达成更高教学目标。深奥而艰巨的任务!
25日上午是侯恕教授给我们介绍她的“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方法变革探讨”。侯教授认为高中生的学习应该从模仿性学习向自主性学习及探究性学习转变。所谓的研究性学习就是指学生能用好奇的心情不断去探索未知的知识。高中生的这种转变需要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否则高中生的学习只能是趋同、应对考试,而缺乏个性发展。侯教授给我的另一个启发是教学中要重视教学反思。要对自己在不同班级讲授的同一课时内容进行认真反思,要及时记录反思内容。在反思中要考虑自己在这节课中充当的是什么角色、发挥了怎样的指导作用、选择了哪些不同的教学方法、哪些是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哪些是学生最喜欢的方法等,从中找出一些属于自己的教学规律。若再能以教学理论为依据,编写教学程序,经过反复实践与反思,最终即可构成自己的一套教学体系,就可以从一名优秀教师成长为教育家。
25日下午是由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副校长、特级教师黄宝国给我们介绍他的“班主任教育智慧的研究”。黄老师给我们的建议是班主任及其他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做学生的行为引领者,要能让学生“听其师,信其道”;要能将自己的课堂教学中的“意外”处理成自己的“精彩”,要坚持做自己的学习日记、教学叙事日记,从中总结自己的心得、收获、“亮点”;要重视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 要能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敢于担当责任;要对学生能够进行心理疏导,学会换位思考;要以珍惜的心态去和学生相处,自己要意识到自己在与学生相处的时间里自己“只能陪学生走一段路”;要让学生们有爱好、热爱学习,使学习成为他们的终身财富;要让学生们保持纯真,而不是过早地成为成年人;我们教师在照亮别人的同时却不能“牺牲”自己,而是要不断完善自己,要用自己的“亮点”点亮自己的人生,要播种爱才能收获爱,播种感恩才能收获感恩;要在学生面前“穿泳装”、在老师面前“穿休闲装”、在家长面前“穿西装”、在领导面前“穿夹克衫”。黄校长虽是领导,对我们他还是站在同行的角度与我们交流他的许多切身感受。
26日只是上午有课,由邓涛教授介绍“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按照邓涛教授所讲的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目前我自己所处的只能算是从胜任水平向熟练水平发展。要想达到专家水平还要进行深入的教育教学研究,在研究中要有自己的创新,才能成为有自己独特教学风格和教学策略的“名师”。我与专家水平的距离还很遥远,还需要更多地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下午是我们中场休息时间,我们十多个人相约到长春美丽优雅、山清水秀的净月潭骑赛车群游,真如大学期间般疯狂、洒脱,算是辛苦学习过程中的一件非常惬意之事。
27日是由王海英副教授和吴琼副教授分别给我们做“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讲座和“校本教研的基本方法”的讲座。28日是由王海英副教授和孙立权老师分别为我们“做学生心灵的守护者”和“课程改革和教师素养的思考”专题讲座。每个讲座对我都有启发和感悟。
在教学中,要用一定的强化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他们对学习从一般好奇心上升为特殊好奇心,使学生从“别人让我学”转变成“我自己要学”;要给学生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和批评,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对或多或少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以尊重、平等、信任、理解的态度来对待,将困扰学生的问题找出来,勇敢面对、积极解决,从而使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在课程改革中,教师素养的提高决定着课改的成败。教师素养中包括职业道德素养、专业知识素养、教学能力素养和科学研究素养。提高教师素养首先要重视知识的积累,因为“知识就是力量”。 提高教师素养也要重视自己语言素养的提高,要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有科学性、道德性、知识性、深刻性、启发性和艺术性,要能传达给学生真、善、美。
吴琼副教授介绍的“校本教研的基本方法”,非常实用。在这个讲座中,我了解了什么是校本教研;在校本教研中如何选题、怎样查文献、标准如何设定、怎样写课题申请、怎样做教育研究观察、如何做教育叙事的观察研究、怎样表述研究成果等等。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可以来自教学实践,也可以来自于文献的阅读中,还可以来自于同行或同事的相互交流中。而好的研究课题要有“切实可行的、目的清楚的、有意义的、符合道德的”等特点。课题的表述也要具体、准确、规范、简洁、突出主题。课题的成果形式可以是文献综述、调查报告、经验总结、论文、文集等。
给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吴教授谈到的“怎样做教育叙事的研究”。教育叙事研究是指研究者(主要指教师)以故事为手段,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发生、现在的影响以及未来的期待的描述和诠释,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意义、教育理论等过程。这是一种反思性的研究,也是一种事实性、情境性、过程性的研究,还是行动者直接融入并成为主体的研究。这种研究是需持续一辈子的自我更新的过程,因为任何人不可在一夜之间成为行动正确的人,他总是在为自己过去的错误行为不断埋单、修正。“教师若能坚持写三年反思日记,就可以成为名师”(叶澜语)。可见对教育叙事的记录、研究对一名教师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教育叙事要有几方面的基本要素:一是要有鲜明的主题或引人入胜的问题,二要有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三要有解决问题的情境性、冲突性、过程性、复杂性及师生角色变化等的描述,四要有解决问题的过程及过程后的反思,五要有理性反思中所获得的经验或教训、所蕴含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升华或启发。因此教育叙事的研究是教师在记录自己的期许和希望,是教师自己的一种修为,是做有思想、有智慧教师的一种提升,也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种肯定、褒奖。
总之,学校安排的这种暑期学习培训,我们个人虽然十分疲累,但对自己教学理念、教学观点的改进还是大有裨益。希望学校今后多组织这样的学习活动,使每位教师都能得到不断的滋养、改进,为学校能出更多的优秀教师、名师创造条件。
暑期学习培训总结
英语组 李 莉
今年暑期学校组织安排了我们和合肥二中一行共52人组成的学习考察团赴东北师范大学进行为期5天的学习培训,培训结束后,我们一起游览了长白山、镜泊湖等景点,收获甚丰。
五天的学习培训日程排得满满当当,共有8位正、副教授、特级教师等给我们上了9场生动风趣、信息量很大的精彩讲座。他们分别就“备课、上课、评课、反思的艺术”、“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应用”、“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方法变革探讨”、“班主任教育智慧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策略”、“教师教育科研”,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和我们一起进行探讨,并和我们分享了他们自己的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宝贵经验,使我们受益匪浅,在此总结一下。
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终身教授刘茂森的课使我们深刻地感觉到,作为一名21世纪的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仅仅凭自己的感觉经验、靠模仿地进行教学设计,总体教学水平是不会高的,教学效果也是很难说的。他使我们明白,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除了本身的专业知识素养以外,还必须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来武装自己。我们必须了解教育的特点、规律及其内部机制,掌握不同的知识的传授方法,熟悉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用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只有符合教学原理的教学才会有好的结果和效果,才能使自己成长为高水平的教师,培养出新时期所需要的创新人才。
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中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所所长、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教授朱玉民从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角度引导我们对整合进行理性的思考,和我们一起探讨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传播,教学活动中整合的层次、整合的基本模式、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等方面内容。如果我们能够有效地把现代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进行整合,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物化教师要传递、交流的信息,使得抽象、复杂的知识更加直观、形象,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从而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达成我们的教学目标。
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侯恕教授在有关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方法变革的探讨中,通过大量的教学实例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什么样的课堂学生最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学生最容易接受?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更合理?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在教学中思考的问题。
新课程目标下,教师必须研究新课程标准,改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我们应有正确、完整、具体、恰当的教学目标,应有知、情、意、行和谐统一的教学氛围,对学生要有充分的思维训练,以培养他们合理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副校长、特级教师黄宝国的班主任教育智慧研究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黄老师通过班主任工作中的大量个案实例,给我们分析了当前中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我们分享了班主任智慧教育策略等内容,课堂气氛非常好。
我们从他的生动讲述中体会到,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心中有爱是第一位的。很难相信一个不爱学生的人能够和学生进行正常的沟通,从而教育、影响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发展。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尊重教育的规律,用我们的爱心和智慧引导学生健康地成长。另外,黄老师的“日有所思,夜有所录”的方法值得推荐。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邓涛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策略”讲座中,给我们分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规律、理论要求、职业生涯规划的一般流程、创造教学风格的基本方法等,使我们明确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
一个学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发展,尤其是名师、专家型的教师的培养。因此,学校应当积极规划教师的专业发展,逐步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业务、待遇水平,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等,从而打造出具有自己特色风格的高素质的稳定的教师队伍。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王海英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给我们做了两场讲座:学习动机及其激发,做学生心灵的守护者——心理健康与心理辅导。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如果一个学生没有学习的自觉性,对学习没有兴趣,也就是没有学习动机的话,他就不可能把学习搞好。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设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好奇,并保持这种好奇。要做到这点,除了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外,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兴趣也非常重要。
王教授在做学生心灵的守护者——心理健康与心理辅导讲座中给我们讲解了心理健康的界定、判断标准,分析了心理健康的中学生的特征、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等。重要的是,当学生出现不健康的心理时,我们怎样去尊重、理解他们,以平等、信任的态度,和他们建立关系,进行沟通,帮他们找原因、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硕士生导师吴琼副教授有关教师教育科研的讲座虽然不是那么有趣,但是对教师搞科研、搞课题却非常有益。
吴教授首先给我们分析了当前校本教研中存在的问题,如:目标不明确、研究内容不深入、研究阶段、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不明确等问题。然后,他详细地讲解了校本教研的实施方法,包括:怎样选题、怎样查阅文献、怎样写课题申请、怎样做教育观察研究、怎样做教育叙事研究、怎样表述研究成果等。这些方法可以使我们在进行教育科研的时候少走很多弯路,节省大量时间。
这次暑期学习培训让我们真正地感觉到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使我们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从而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越走越远。
最后,衷心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次和同行一起学习交流的平台,使我们的眼界更加开阔,和同行之间的交流更加充分。希望这样的机会以后能多一点,范围更广一点。
东北师大之行有感
——高中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
政治组 程少林
几天的东北师大之行,我仿佛回到了三十年前的大学时代。她虽然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亲切,然而近三十年的高中生涯经历,又使我的此次之行更增加了些许的感慨,有了一些更深切的体会……
古人云:“三思而后行”,作为一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你是否认真仔细地想过,为什么要投身到高中教师这一行业当中?既然选择了高中教师这一行业,你是否也应该好好地想一想、好好地规划一下自身的高中教师的职业发展呢?近三十年的教育教学经历告诉我:这将决定着你在你所选择的这一高中教师职业中是否有所成就、能否走向成功?那么年轻的高中教师们又该怎样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呢?
- 树立理想和信念
- 确立职业目标
- 立足长远、整体规划
著名教育家考尔德希德说过:“成功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 “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让我们规划好自己的高中教师职业发展道路,在成长的过程中去不断修正和完善我们的规划!科学的规划等于成功的一半,那么另一半又将如何呢……
学习是前进的基础
物理组 吴国银
受校长室委派,我们一行25人,在夏立松副校长和李跃鹏副主任带领下,利用暑假,在东北师范大学进行了为期十余天的学习和考察活动,时间虽然短暂,但收获颇丰。现就学习的收获摘录一二,与教学同仁们共同分享。
收获一:
东北师范大学是全国师范类名校,师资力量雄厚,给我们授课的老师就是其代表。他们业务水平很高,有的老师理论研究深入,高屋建瓴;有教学一线老师谈实践,有声有色,引人入胜。我们平时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百思而不得其解;通过学习和向他们请教,就迎刃而解。正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我是一个有三十多年教龄的教师。在教学上虽无建树,但在备课方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自以为有一套,还能很好的应对现在的教学。听了刘茂森教授关于《备课 上课 评课 反思的艺术》报告后,很是震撼。他说,教师要上好课,必须不断提高备课水平;要提高备课水平,必须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强化理论指导,才能备好课,上好课,才能符合现代教育教学要求。刘茂森教授与我市的瑶海区初中和包河区初中学校有共同的研究课题,作为指导教师,他是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研究。
作为一个教师,都知道,在备课时,教学目标的确定一般是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再据现在的学生具体情况来确定。但在教学实践中,制定的教学目标往往不能很好的实现。过去,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是大纲不符合学生实际还是学生不适应大纲?教学中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呢?这次学习中,明晰了教学目标的确定,先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而教材内容分析包括①教材基本内容与结构;②教材内容与以往教材内容的关系;③教材内容要求学习类型;对于学习类型的理解,因为物理教学中,有些内容是要探究性,有讲授型,有的还可以自学。其次,还要对教学对象进行分析:①学生认知水平分析与学习能力分析;②与教学相关的已有知识经验水平分析;③信息素养状况分析。前两条我们都可以做到,还特别注意学生对相关学科知识的掌握。对学生信息素养分析,了解他们获取信息素养,基本上没有去做。物理学与现代信息技术密切联系,现代中学生他们思维活跃这方面的素养比较好。但不同层次的学生,会有所不同。我们就要去有不同的对待,有针对性的去教学。刘教授从理论高度,去分析,对教学目标的确定,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才使得我们过去难以解决的问题,明确了解决方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会尝试着去做。因此,我们要不断的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理论水平,才能确定好教学目标,才能把课备好。不注重理论学习,是不能应对现代的教育和教学的。
收获二:
7月25日下午,我们听了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副校长黄宝国的《班主任教育智慧研究》的报告。黄宝国副校长原来在班主任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优异成绩,现在分管德育工作。对学生的思想研究比较深入。他在报告中分析了当前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要求成人化。即把高中年少学生当作成人了。2.榜样明星化。由于社会上的一些宣传的原因,明星充斥各种媒体,学生直接感染的是这些明星。3.德育活动化。搞德育工作变成了一项活动,浩浩荡荡,为了整一些材料,先布置任务,再写总结。4.评比单一化。不注重每个学生的个体,或班级特点。
就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他的研究策略是:1.行为引领。班主任要做到言行一致,表率作用。并坚持学习,不断进步。2.学科熏陶。做班主任的是不同学科的老师,可以将学科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3.服务到位。班主任要有服务意识,为学生服务,把学生看着自己的亲人。4.角色担当。班主任这个角色既是学生老师又是学生的亲人。5.心理疏导。班主任要做个心理老师。在以往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往往认为现在的学生难以管理。受家庭、社会的影响,班主任工作难做。做工作时,要么是一蹴而就,要么一劳永逸。这是把学生成人化了。在黄宝国校长看来,教育要细水长流,不间断进行。还要苦口婆心,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黄宝国校长还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他举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实例,说明他在班主任工作中的经验和成绩,令人佩服。他还是一个爱学习的人,特别是他讲了在华东师范大学学习的四十多天里,每天都写日记。这些日记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录。坚持学习、不断进取,个人反思,催人奋进。
关于班主任教育智慧的思考,黄校长说要:助长但不揠苗;净化但不异化;照亮但不牺牲。让孩子成为孩子,不要成为大人。因材施教,师生共同成长。这三条对我自己的工作都有所启迪。
收获三:
学习是前进的基础。当下是个学习型社会,我们要把学习生活化常态化与生活融为一体,要有较强的学习意识。一线教学的老师,要有苦干实干精神,还要积极参加培训,学习和培训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学校利用暑期给予教师学习进修,老师们把平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带来与高校老师共同探讨,教授们运用他们广博的理论知识,和我们的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加以解决问题。例如:东北师范大学的王海英副教授给我们作了《做学生心灵的守护者》,举出了一些实例,使我明白了教育教学中,我们不能一味地强调发展学生的智商,发展学生情商尤为重要,这与我校的“立志成人 力求成才”是如出一辙。发展学生情商,就是让学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知道感恩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改变了我们的一些观点。而我们通过学习,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再运用到今后的实践中去,这对教师的成长非常有益。感谢学校,这次让我们学习了不少知识。我们站的角度更高了。也使我们一线教师认识到只注重教学实践活动,不注重理论研究学习,不注重总结的做法是不好的。通过学习,认识到今后工作再忙,都要好好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认真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学校每学期的教育教学总结,老师们应该认真去完成。把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得与失做一下总结,既可以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又可以提高自己,少走或不走弯路。何乐而不为呢!还有学校发给老师们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都要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结合工作问题不断反思,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这次的学习,对于我们这些老教师,机会不是很多,所以大家都非常珍惜,上课不迟到;座位尽量靠前,听课时认真思考;下课后还认真讨论。有问题及时向专家教授们当面请教。大家都感到这次学习的时间虽短,但受益匪浅。大家也建议,这样的学习机会,不要忘了老教师。对于年轻教师,特别是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们,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更应该去进修。自学与集体学习相结合,把实践经验与理论结合起来,才能使自己尽快的成长,成为名师。即使不去进修,也还要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特别要学习一些前沿理论,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 上一篇 : 第二届东北师范大学理论学习班学员感悟集1
- 下一篇 : 第二届东北师范大学理论学习班学员感悟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