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有效技能在学习心理中的实践
时间:2013-12-29 18:29 作者:admin111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次
历史组 程赟徽
有效技能就是将教育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教学实践,同时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提升教育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职业不仅要为学生提供专业服务,还必须在不断的实践和思考中深化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以保证教学品质和服务水平不断的提高。显然,教师的职业发展不是一个平面的延展过程,而是一个不断向纵深挖掘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教学工作的要求教师在理论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主动追求有效技能的形成,为专业发展提供应有的灵魂支持。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教育技术应用和创新的技巧。
技能决定教学实践的新思路、技能决定教师的专业素质的提高、技能决定创新人才的培养等等。因此,如何将有效技能更好地融入学科课程教学之中,并致力于相关学科教学与有效技能的整合研究,优化教育教学结构,促成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革新,构成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提高学生思维、联想、创新等方面的能力,这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
朱智贤多次提出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问题。早在1978年,他就指出:“中国的儿童与青少年及其在教育中的种种心理现象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表现在教育实践中,需要我们深入下去研究”。
他指出,坚持在实践中,特别是在教育实践中研究发展心理学,这是我国心理学前进道路上的主要方向。他反对脱离实际地为研究而研究的风气,主张研究中国人从出生到成熟心理发展特点及其规律。他说:“中国儿童和青少年,与外国的儿童与青少年有共同的心理特点,既存在着普遍性,又有其不同的特点,即具有其特殊性,这是更重要的。只有我们拿出中国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来,才能在国际心理学界有发言权。因此,他致力于领导“中国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的课题,克服了许多困难,填补了多项空白。他主张将发展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结合起来研究,也就是说,他不仅提倡在教育实践中研究发展心理学,而且积极建议搞教育实验和教学实验,主张在教育实践中培养儿童与青少年的智力和人格。(自《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主编,1995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教学内容不断深化,教学手段不断更新。由于多媒体计算机能把文字、图片、动画、音乐、影像等基本素材综合在一起,图文并茂,生动逼真,能全方位、生动地把一些教师不易讲解、学生难理解的知识简化,使知识直观地展示于学生的面前,这样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实现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容易掌握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多媒体教学得到了广泛应用,已经成为各学科的辅助教学手段。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经常使用多媒体上课,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感受颇深。
一、教学形式灵活,教学方法多样。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课堂内容比使用一般教学手段丰富,教师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展示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直观感,教师根据内容进行精讲、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再让学生仔细观察、体会和归纳,教师进一步总结,这样能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从而改变靠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灌鸭子”形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同时,可以把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启发教学、视听教学、互动教学等紧密结合起来,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给学生有自己的思维空间,发挥学生智能,有效促进学生相互交流,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教学目的。
二、分散重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告诫我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无形力量,兴趣不应是父母的遗传,而是通过后天的培养。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在落后地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是很强。很多学生认为,学习历史不易理解、枯燥无味。如果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单靠“三个一”(即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手段,很难使学生集中精力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注意力的保持是有限度的。在一节课中,要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保持高度的精力集中学习,是不容易做到的。因此,历史课教学必须从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着手,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情境不受时空限制,可以把教学内容的各方面形象地展现给学生。这样既可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又可刺激学生进行思维,还可增强学生的欣赏能力,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历史课中的许多概念十分抽象,只凭教师讲解,学生较难掌握。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达到视听结合,给学生以动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采用图文并茂、动静结合手段,就容易分散教学难点,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把知识化难为易,成功地突破了教学难点。例如,我在讲述一些历史问题时经常提供一些不同的观念,或者来自史学界的争论,或者是来自网络的讨论。如在讲述鸦片战争一课时,我曾向学生介绍了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溃》及其相关的争议;在讲有关《马关条约》的内容时,围绕“有人说李鸿章是卖国贼,也有人说李鸿章只是腐败愚昧清政府的牺牲品,其本人并没有卖国”的争论,让学生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讲太平天国运动时,引用陈旭麓《天平杂说》、heep://www.lsfyw.net/political/yuelu/rise/revolt中的材料,提供洪秀全所写的“后宫诗”,以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对应掌握的知识理解得更透彻。
三、比较、归纳,使知识系统化。
比较法是历史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只有通过比较,才能使学生掌握不同概念、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直观展示相关知识的对比。如进行“古代东西方文明差异”比较时,教师可以制作表格,从双方地理环境、经济活动等方面进行比较,使学生对这个问题有清楚认识。同时运用多媒体手段给高三文科学生进行知识归纳、专题讲座都将起不可替代作用。
由于现在历史课在中学中总体上还处于一种不受重视的地位,因此在教学手段上出新出异很有必要,增强历史学科趣味性,避免枯燥和照本宣科,才能争取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使学生在课堂上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历史教学有效性。
中学生的情绪调节方法
当难于驾驭困难的时候,自我激励是十分必要的。自我激励在人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达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所追求的目标,就必须克服心理压力,掌握自我调节机制的形式,但需记住自我调节的关键在于自身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一个人的提高与发展是在自我认识与自我作用中产生的。
1.认清有压力的先兆
有压力必然产生某些先兆,但并非像我们希望的那样一目了然,因此要提高自己对消极压力的警惕性。比如情绪波动、睡眠不稳、体重迅速下降等,都是有压力的先兆。
2.积极参加锻炼和保持良好的膳食习惯
不能低估锻炼身体对调节情绪的作用,因为锻炼可以使体内释放内啡呔,它与人的信心和自尊有直接关系,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在信心与自尊的协调下,人将得到更大的激励。营养同样不应被忽略,如果人们每天吃高质量的食品和新鲜的蔬菜,将大大缓解所承受的压力感。
3.寻找产生压力的根源
首先,看看自己与家人、同学、老师、朋友等的关系是否融洽,不正常的人际关系往往容易造成消极的压力反应。其次,检查一下自己是否常对自身提出无理要求,如要求自己各方面都优秀,希望自己永不犯错误或不允许自己失败。要知道,人应该学会在不失去自我价值的情况下去承受,即使失败时也通过回顾过去的成绩来增强成就感,把失败看作人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并视之为成功之母,并且要学会审时度势地去夺取目标或减少失败。再次,检查一下自己是否是个爱妒忌、爱追忆不愉快的事的人。妒忌可以无谓地耗尽有限精力,为了自己、为了重新振作,应从充满敌意、对抗和报复的情绪中解脱出来。
4.集中精力做一些事情
计划并且做必要的学习活动可以减轻压力。比如空闲时可以看书,学习时不要开小差,做事井井有条并善始善终,集中精力成功地完成一件学习活动可以帮助自己树立信心。
5.按自己的方式去生活
对一些中学生来说,安静的学习工作可能压力更大,而宁可选择强度更大的体育活动,但无需确定哪种方式最合适。因为人们需要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多彩的生活比彻底的休息更使人轻松。
6.不要人云亦云,应重视自己的选择
人有权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开创自己的学习生活之路,而无需考虑别人的学习生活方式是怎样的。具有创造意识的人,才能得到机会去创造。同时要树立自己的目标。父母、老师、长辈都认为他们有责任提供帮助,这没有错,但更应该树立自己的目标,该目标应是明确的和可以达到的。
7.当面临压力时,学会放松
中学生应果断采取行动,不顾一切地去排除造成压力的原因。当感到压力时,应使自己坐下来10-15分钟,集中精力于呼吸上,记数每一次的呼和吸,这样可以放松全身,减少压力感。
8.寻找有益的伙伴
在与人交往中,应做到对他人来说是有益的,并且自己也从他人那里获得帮助与支持,人们的友好接触可以减轻心理压力和增强自我激励。
9.对不当情绪的控制
消极的爆发性情绪事前都有一定的征兆,由活泼开朗突然沉默寡言,由温柔文静突然狂言乱语,出现暴饮暴食,焚书毁物等行为变态,便应引起高度警觉,要采取有效方法,或劝慰,或解释,进行控制。当学生产生了强烈消极情绪,劝说无效,处于爆发状态时,则采取强制措施,如严厉批评,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等;控制情绪,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
10.对忧郁情绪的释放
有时,学生产生了不良情绪,可以创设条件,使其不良情绪有机会释放出来。痛苦时,有地方倾诉,忧郁的愁云就会消散;不满时,有地方诉说,愤怒的情绪就会缓和下来。这种适度的情绪释放会起到"降温"、"减压闸"的作用。当然,这种情绪的释放应当有所节制,并加以引导。
11.对不良情绪的转移
不良情绪具有排他性,导致思路狭窄,心思重重。一个人越往忧愁方面想就越忧愁。当学生遇到了困难、挫折,产生了不良情绪,可以用移情的方法,帮助学生实现情绪转移。一是转移环境。如因学生紧张产生郁闷心情时,最好领他们到山青水秀的野外去散散心,谈谈心里话,这样做有助于心灵窗扉的开启;二是转移注意力。例如当学生因同学关系而苦恼时,不妨给学生讲讲幽默的故事,做做游戏,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愉快的活动上来,从而减轻或消除苦恼而产生的心理压力;三是事件转移。当学生考试失利,情绪低落时,则可组织参加文体竞赛,让他们露一手,以得到心理上的补偿。
12.对不安情绪的劝说
中学生的焦虑不安等紧张情绪的发生,或是因对某些问题缺乏认识和了解,或是因为心胸狭窄,在某些方面产生思想疙瘩。有的放矢做好疏导工作,弥补其思想上的塌方,拓宽其心理空间十分重要。教师要善于用摆事实、讲道理方法,讲清事实真相,作入情入理的分析,用富于哲理的名言警句去启迪学生深层思维,引导学生识大体,顾大局,望得远,想得开,消除曲解和误会,走出感情困境。
13.对冲动情绪的冷化
冷化是使强烈的消极性情绪处于消退性抑制状态。如当学生因冲突而愤怒不已时,可以不忙于劝解,而是敦促他们坐下,使其心情平静下来,经过冷化处理之后,学生的情绪便会慢慢和缓,在这个时候进行劝说和教育,效果会好得多。
14.对悲伤情绪的升华
这是控制与调适学生某些不良情绪的最理想的方法。"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报任少安书》)这些都是情绪升华的例子。对中学生某些不良情绪要善于做好转化工作,引导学生实现积极的能量转换,把不幸和痛苦升华为人生动力,如变赌气为争气,化悲痛为力量等等。
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也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其实接受学习对一些学习内容来说也是必要的。过去,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由于教学大纲规定了过多的知识点,使得教师只能用简单的授──受的教学方式来进行。今天,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重要变化之一就是减少了知识点,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出了更多的空间,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更多地强调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而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而只有自主学习才能帮助学生确立自主的尊严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而且还需要提供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其中一种方案就是如何使得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否则,我们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到来之际,讨论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基于自主学习的观念,有效教学应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让学生明确通过努力而达到的目标,并且明白目标的达成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促使学生在更复杂的水平上理解;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背景,帮助学生达到更复杂水平的理解;适时与挑战性的目标进行对照,对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的、直接的反馈;能够使学生对每个学习主题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形成对于事物的概念框架;能够迁移并发现和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一言以蔽之,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这必定不可缺少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有效技能就是将教育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教学实践,同时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提升教育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职业不仅要为学生提供专业服务,还必须在不断的实践和思考中深化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以保证教学品质和服务水平不断的提高。显然,教师的职业发展不是一个平面的延展过程,而是一个不断向纵深挖掘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教学工作的要求教师在理论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主动追求有效技能的形成,为专业发展提供应有的灵魂支持。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教育技术应用和创新的技巧。
技能决定教学实践的新思路、技能决定教师的专业素质的提高、技能决定创新人才的培养等等。因此,如何将有效技能更好地融入学科课程教学之中,并致力于相关学科教学与有效技能的整合研究,优化教育教学结构,促成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革新,构成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提高学生思维、联想、创新等方面的能力,这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
朱智贤多次提出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问题。早在1978年,他就指出:“中国的儿童与青少年及其在教育中的种种心理现象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表现在教育实践中,需要我们深入下去研究”。
他指出,坚持在实践中,特别是在教育实践中研究发展心理学,这是我国心理学前进道路上的主要方向。他反对脱离实际地为研究而研究的风气,主张研究中国人从出生到成熟心理发展特点及其规律。他说:“中国儿童和青少年,与外国的儿童与青少年有共同的心理特点,既存在着普遍性,又有其不同的特点,即具有其特殊性,这是更重要的。只有我们拿出中国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来,才能在国际心理学界有发言权。因此,他致力于领导“中国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的课题,克服了许多困难,填补了多项空白。他主张将发展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结合起来研究,也就是说,他不仅提倡在教育实践中研究发展心理学,而且积极建议搞教育实验和教学实验,主张在教育实践中培养儿童与青少年的智力和人格。(自《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主编,1995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教学内容不断深化,教学手段不断更新。由于多媒体计算机能把文字、图片、动画、音乐、影像等基本素材综合在一起,图文并茂,生动逼真,能全方位、生动地把一些教师不易讲解、学生难理解的知识简化,使知识直观地展示于学生的面前,这样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实现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容易掌握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多媒体教学得到了广泛应用,已经成为各学科的辅助教学手段。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经常使用多媒体上课,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感受颇深。
一、教学形式灵活,教学方法多样。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课堂内容比使用一般教学手段丰富,教师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展示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直观感,教师根据内容进行精讲、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再让学生仔细观察、体会和归纳,教师进一步总结,这样能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从而改变靠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灌鸭子”形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同时,可以把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启发教学、视听教学、互动教学等紧密结合起来,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给学生有自己的思维空间,发挥学生智能,有效促进学生相互交流,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教学目的。
二、分散重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告诫我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无形力量,兴趣不应是父母的遗传,而是通过后天的培养。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在落后地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是很强。很多学生认为,学习历史不易理解、枯燥无味。如果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单靠“三个一”(即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手段,很难使学生集中精力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注意力的保持是有限度的。在一节课中,要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保持高度的精力集中学习,是不容易做到的。因此,历史课教学必须从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着手,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情境不受时空限制,可以把教学内容的各方面形象地展现给学生。这样既可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又可刺激学生进行思维,还可增强学生的欣赏能力,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历史课中的许多概念十分抽象,只凭教师讲解,学生较难掌握。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达到视听结合,给学生以动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采用图文并茂、动静结合手段,就容易分散教学难点,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把知识化难为易,成功地突破了教学难点。例如,我在讲述一些历史问题时经常提供一些不同的观念,或者来自史学界的争论,或者是来自网络的讨论。如在讲述鸦片战争一课时,我曾向学生介绍了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溃》及其相关的争议;在讲有关《马关条约》的内容时,围绕“有人说李鸿章是卖国贼,也有人说李鸿章只是腐败愚昧清政府的牺牲品,其本人并没有卖国”的争论,让学生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讲太平天国运动时,引用陈旭麓《天平杂说》、heep://www.lsfyw.net/political/yuelu/rise/revolt中的材料,提供洪秀全所写的“后宫诗”,以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对应掌握的知识理解得更透彻。
三、比较、归纳,使知识系统化。
比较法是历史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只有通过比较,才能使学生掌握不同概念、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直观展示相关知识的对比。如进行“古代东西方文明差异”比较时,教师可以制作表格,从双方地理环境、经济活动等方面进行比较,使学生对这个问题有清楚认识。同时运用多媒体手段给高三文科学生进行知识归纳、专题讲座都将起不可替代作用。
由于现在历史课在中学中总体上还处于一种不受重视的地位,因此在教学手段上出新出异很有必要,增强历史学科趣味性,避免枯燥和照本宣科,才能争取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使学生在课堂上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历史教学有效性。
中学生的情绪调节方法
当难于驾驭困难的时候,自我激励是十分必要的。自我激励在人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达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所追求的目标,就必须克服心理压力,掌握自我调节机制的形式,但需记住自我调节的关键在于自身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一个人的提高与发展是在自我认识与自我作用中产生的。
1.认清有压力的先兆
有压力必然产生某些先兆,但并非像我们希望的那样一目了然,因此要提高自己对消极压力的警惕性。比如情绪波动、睡眠不稳、体重迅速下降等,都是有压力的先兆。
2.积极参加锻炼和保持良好的膳食习惯
不能低估锻炼身体对调节情绪的作用,因为锻炼可以使体内释放内啡呔,它与人的信心和自尊有直接关系,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在信心与自尊的协调下,人将得到更大的激励。营养同样不应被忽略,如果人们每天吃高质量的食品和新鲜的蔬菜,将大大缓解所承受的压力感。
3.寻找产生压力的根源
首先,看看自己与家人、同学、老师、朋友等的关系是否融洽,不正常的人际关系往往容易造成消极的压力反应。其次,检查一下自己是否常对自身提出无理要求,如要求自己各方面都优秀,希望自己永不犯错误或不允许自己失败。要知道,人应该学会在不失去自我价值的情况下去承受,即使失败时也通过回顾过去的成绩来增强成就感,把失败看作人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并视之为成功之母,并且要学会审时度势地去夺取目标或减少失败。再次,检查一下自己是否是个爱妒忌、爱追忆不愉快的事的人。妒忌可以无谓地耗尽有限精力,为了自己、为了重新振作,应从充满敌意、对抗和报复的情绪中解脱出来。
4.集中精力做一些事情
计划并且做必要的学习活动可以减轻压力。比如空闲时可以看书,学习时不要开小差,做事井井有条并善始善终,集中精力成功地完成一件学习活动可以帮助自己树立信心。
5.按自己的方式去生活
对一些中学生来说,安静的学习工作可能压力更大,而宁可选择强度更大的体育活动,但无需确定哪种方式最合适。因为人们需要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多彩的生活比彻底的休息更使人轻松。
6.不要人云亦云,应重视自己的选择
人有权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开创自己的学习生活之路,而无需考虑别人的学习生活方式是怎样的。具有创造意识的人,才能得到机会去创造。同时要树立自己的目标。父母、老师、长辈都认为他们有责任提供帮助,这没有错,但更应该树立自己的目标,该目标应是明确的和可以达到的。
7.当面临压力时,学会放松
中学生应果断采取行动,不顾一切地去排除造成压力的原因。当感到压力时,应使自己坐下来10-15分钟,集中精力于呼吸上,记数每一次的呼和吸,这样可以放松全身,减少压力感。
8.寻找有益的伙伴
在与人交往中,应做到对他人来说是有益的,并且自己也从他人那里获得帮助与支持,人们的友好接触可以减轻心理压力和增强自我激励。
9.对不当情绪的控制
消极的爆发性情绪事前都有一定的征兆,由活泼开朗突然沉默寡言,由温柔文静突然狂言乱语,出现暴饮暴食,焚书毁物等行为变态,便应引起高度警觉,要采取有效方法,或劝慰,或解释,进行控制。当学生产生了强烈消极情绪,劝说无效,处于爆发状态时,则采取强制措施,如严厉批评,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等;控制情绪,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
10.对忧郁情绪的释放
有时,学生产生了不良情绪,可以创设条件,使其不良情绪有机会释放出来。痛苦时,有地方倾诉,忧郁的愁云就会消散;不满时,有地方诉说,愤怒的情绪就会缓和下来。这种适度的情绪释放会起到"降温"、"减压闸"的作用。当然,这种情绪的释放应当有所节制,并加以引导。
11.对不良情绪的转移
不良情绪具有排他性,导致思路狭窄,心思重重。一个人越往忧愁方面想就越忧愁。当学生遇到了困难、挫折,产生了不良情绪,可以用移情的方法,帮助学生实现情绪转移。一是转移环境。如因学生紧张产生郁闷心情时,最好领他们到山青水秀的野外去散散心,谈谈心里话,这样做有助于心灵窗扉的开启;二是转移注意力。例如当学生因同学关系而苦恼时,不妨给学生讲讲幽默的故事,做做游戏,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愉快的活动上来,从而减轻或消除苦恼而产生的心理压力;三是事件转移。当学生考试失利,情绪低落时,则可组织参加文体竞赛,让他们露一手,以得到心理上的补偿。
12.对不安情绪的劝说
中学生的焦虑不安等紧张情绪的发生,或是因对某些问题缺乏认识和了解,或是因为心胸狭窄,在某些方面产生思想疙瘩。有的放矢做好疏导工作,弥补其思想上的塌方,拓宽其心理空间十分重要。教师要善于用摆事实、讲道理方法,讲清事实真相,作入情入理的分析,用富于哲理的名言警句去启迪学生深层思维,引导学生识大体,顾大局,望得远,想得开,消除曲解和误会,走出感情困境。
13.对冲动情绪的冷化
冷化是使强烈的消极性情绪处于消退性抑制状态。如当学生因冲突而愤怒不已时,可以不忙于劝解,而是敦促他们坐下,使其心情平静下来,经过冷化处理之后,学生的情绪便会慢慢和缓,在这个时候进行劝说和教育,效果会好得多。
14.对悲伤情绪的升华
这是控制与调适学生某些不良情绪的最理想的方法。"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报任少安书》)这些都是情绪升华的例子。对中学生某些不良情绪要善于做好转化工作,引导学生实现积极的能量转换,把不幸和痛苦升华为人生动力,如变赌气为争气,化悲痛为力量等等。
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也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其实接受学习对一些学习内容来说也是必要的。过去,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由于教学大纲规定了过多的知识点,使得教师只能用简单的授──受的教学方式来进行。今天,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重要变化之一就是减少了知识点,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出了更多的空间,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更多地强调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而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而只有自主学习才能帮助学生确立自主的尊严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而且还需要提供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其中一种方案就是如何使得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否则,我们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到来之际,讨论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基于自主学习的观念,有效教学应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让学生明确通过努力而达到的目标,并且明白目标的达成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促使学生在更复杂的水平上理解;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背景,帮助学生达到更复杂水平的理解;适时与挑战性的目标进行对照,对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的、直接的反馈;能够使学生对每个学习主题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形成对于事物的概念框架;能够迁移并发现和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一言以蔽之,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这必定不可缺少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 上一篇 :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化历史课堂教学
- 下一篇 : 认真写好课后反思,切实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