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数学课堂讨论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时间:2013-12-29 18:43 作者:admin111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次
合肥市第七中学 葛旻
高中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课堂讨论是实施教学的重要方法,它为全体学生积极地进行数学学习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能够把一个时空有限的课堂变为全体参与、人人思考的无限空间。在实践中运用好讨论式教学法,提高学生课堂讨论实效,不失为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数学教学中的课堂讨论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的价值和积极作用,是已被教学实践所证明的了,不失为一个好的教学方法。但是,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这种教学方法,即使所有的教学内容适用,如果组织的不好,照样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既能动得了,又能动得好?才能达到讨论的最佳效果呢?本人结合教学实际来谈谈体会!
一:讨论问题的设计
一般来讲,教师提出的讨论题要遵循“难度大于个人能力,小于小组合力”的原则。难度大于个人能力,使小组合作成为必要;小于小组合力,可以保证小组合作的成功。教师设计的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挑战性。问题不能太难,不能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如果问题太难,学生会无从下手,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造成学生望而生畏的恐惧心理;如果问题指向不明,学生又会无法讨论。但问题也不能过于简单,过于简单就会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若是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就会流于浅层的思维,不能对问题进行探究,表面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只有这样的难度才会激发出学生合作的潜力,也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二:课堂讨论的契机
课堂讨论的成败及作用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讨论时机的选择与把握。为此,教师要合理的选择讨论的契机,给学生提供学习的内容,把一些具有思考性和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需要发挥集体的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讨论要适时:学生的认知需要常常来自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似乎相识但又不清楚,不能立即掌握的新知识,新技能,或者不能立即解决的实际问题,问题激起对新知识的渴求,产生了一种愤悱的心理境界,即“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学生对自己的想法产生了怀疑,希望能从别人的想法或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得到验证,更希望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此时组织讨论效果最佳。
数学问题往往是一题多解,解答问题的方式方法多样,而且结果不唯一,正是这种差异的存在,为学生的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学生在交流中能更好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解题策略,倾听同学的意见,并从中互相启发互相取长补短,进而发现更多的解题方法和策略,从而极大的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品质。可以说“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三.讨论的方法要具备科学性
学生要参与探讨,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前认知能力作为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却是无法由别人来代替的。只有在学生个体通过阅读,观察,分析,比较,抽象等方式,利用各种信息,探索达到一定程度时展开讨论,才能产生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争锋相对,因此,在开展探讨前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常见教师把题一呈现,便马上让学生讨论,讨论了两三分钟,教师便草草收场,只留于表面形式,没有注重效果。教师不能由于时间关系,相互交流未充分展开就终结,应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广大空间。
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三会”: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三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
四.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下探讨学习
课堂讨论中,要使每个学生能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教师必须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讨论氛围。一方面教师应尽量控制自己的情感,避免流露出对学生评价意见的赞赏或反对,尽可能做到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另一方面,教师要及时对学生中的一些自相矛盾的结论、错误的推论、肤浅的论点进行分析、引导,并予以更正。但是一定要采取合适的方式,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避免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课堂讨论是学生参与教学并实现自我教育的好方法。每一个新课程的践行者都应当紧紧围绕新课程的标准和教材的重点、难点进行讨论问题的设计。课堂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意见,培养他们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等,针对数学课中“课堂讨论”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不能忽视,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探索课堂讨论的新形式、新思路并加以改进。精心设计、积极组织、适当的创设课堂讨论,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热烈的、沸腾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都能学“有价值的数学”。
高中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课堂讨论是实施教学的重要方法,它为全体学生积极地进行数学学习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能够把一个时空有限的课堂变为全体参与、人人思考的无限空间。在实践中运用好讨论式教学法,提高学生课堂讨论实效,不失为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数学教学中的课堂讨论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的价值和积极作用,是已被教学实践所证明的了,不失为一个好的教学方法。但是,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这种教学方法,即使所有的教学内容适用,如果组织的不好,照样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既能动得了,又能动得好?才能达到讨论的最佳效果呢?本人结合教学实际来谈谈体会!
一:讨论问题的设计
一般来讲,教师提出的讨论题要遵循“难度大于个人能力,小于小组合力”的原则。难度大于个人能力,使小组合作成为必要;小于小组合力,可以保证小组合作的成功。教师设计的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挑战性。问题不能太难,不能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如果问题太难,学生会无从下手,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造成学生望而生畏的恐惧心理;如果问题指向不明,学生又会无法讨论。但问题也不能过于简单,过于简单就会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若是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就会流于浅层的思维,不能对问题进行探究,表面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只有这样的难度才会激发出学生合作的潜力,也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二:课堂讨论的契机
课堂讨论的成败及作用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讨论时机的选择与把握。为此,教师要合理的选择讨论的契机,给学生提供学习的内容,把一些具有思考性和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需要发挥集体的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讨论要适时:学生的认知需要常常来自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似乎相识但又不清楚,不能立即掌握的新知识,新技能,或者不能立即解决的实际问题,问题激起对新知识的渴求,产生了一种愤悱的心理境界,即“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学生对自己的想法产生了怀疑,希望能从别人的想法或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得到验证,更希望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此时组织讨论效果最佳。
数学问题往往是一题多解,解答问题的方式方法多样,而且结果不唯一,正是这种差异的存在,为学生的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学生在交流中能更好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解题策略,倾听同学的意见,并从中互相启发互相取长补短,进而发现更多的解题方法和策略,从而极大的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品质。可以说“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三.讨论的方法要具备科学性
学生要参与探讨,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前认知能力作为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却是无法由别人来代替的。只有在学生个体通过阅读,观察,分析,比较,抽象等方式,利用各种信息,探索达到一定程度时展开讨论,才能产生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争锋相对,因此,在开展探讨前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常见教师把题一呈现,便马上让学生讨论,讨论了两三分钟,教师便草草收场,只留于表面形式,没有注重效果。教师不能由于时间关系,相互交流未充分展开就终结,应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广大空间。
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三会”: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三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
四.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下探讨学习
课堂讨论中,要使每个学生能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教师必须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讨论氛围。一方面教师应尽量控制自己的情感,避免流露出对学生评价意见的赞赏或反对,尽可能做到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另一方面,教师要及时对学生中的一些自相矛盾的结论、错误的推论、肤浅的论点进行分析、引导,并予以更正。但是一定要采取合适的方式,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避免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课堂讨论是学生参与教学并实现自我教育的好方法。每一个新课程的践行者都应当紧紧围绕新课程的标准和教材的重点、难点进行讨论问题的设计。课堂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意见,培养他们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等,针对数学课中“课堂讨论”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不能忽视,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探索课堂讨论的新形式、新思路并加以改进。精心设计、积极组织、适当的创设课堂讨论,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热烈的、沸腾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都能学“有价值的数学”。
- 上一篇 : 浅谈和谐数学课堂的构建
- 下一篇 : 新课程下高中数学作业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