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七中2011年“十大新闻”
时间:2014-02-12 17:53 作者:admin2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次
一、迁址高新区,开启新征程
2011年底,合肥市委、市政府作出重大决定:合肥七中整建制迁址至合肥高新区,兴建新校区。经多方调研论证,新校基本办学模式拟为一校两牌、一校两园。
“合肥市第七中学”、“合肥市国际学校”两牌兼挂。以普通高中办学为主体,立足服务周边社区,辐射全市优质高中生源,争取相关政策支持,面向更大的范围招生;高起点、高品位嫁接国际知名教育品牌,借鉴国际化办学模式,创办纯正的国际化学校,立足合肥,涵盖全省,辐射周边省份。
“高中校区”、“初中校区”两园并存。为满足未来高新区按规范配套建设各学段学校之需,待时机成熟,学校将尝试设立高、初中两个园区,相对独立,一元化管理,并积极探索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新模式。新校高中规划面积约260亩,具体地点位于大蜀山的西南边,总投资约5亿元。
新校区高中拟每届招生1500人,30个教学班,普通高中三年在校生4500人,计90个教学班;国际学校在校生500人,20—30个教学班:高中园区总在校生5000人。未来,初中拟每届招生1000人,20个教学班,初中园区总在校生3000人,计60个教学班。高中园区实行寄宿制管理,初中园区寄宿与走读相结合。
2013年秋季,高中新校区将正式投入使用,届时招收的新生在新址上课,现有在校的学生在原址继续完成学业,直至最后一届毕业。
我校新校必将成为风格独特、功能完善、时代一流、引领未来的经典校园,成为高新区、合肥市靓丽的品牌和展示的窗口。我们将传承合肥七中丰厚教育底蕴,融合高新区浓郁现代气息,积极借鉴各兄弟学校成功建校经验,继续强化原校区的走读制管理,全面探索、优化寄宿制管理,通盘实施扁平化管理,开启新的征程,不辱教育的神圣使命和社会各界的厚爱。
二、荣获“安徽省第九届文明单位”称号
2011年11月18日,安徽省委、省政府正式发文《关于表彰安徽省第九届文明单位的通报》,我校榜上有名。自荣获“安徽省第八届文明单位”殊荣之后,我校再次被评选为“安徽省第九届文明单位”。
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将文明创建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扎实有效推进;坚持结合学校教育实际与特点,积极创建学习型、创新型学校,规范开展“校务公开”,实施科学规范管理,立体推进“五五”普法,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创造性地组织开展省、市、区文明委部署的各项重点工作,多次荣获好评。
我校坚持开展健康文明的师生文体活动:常态举办科技文化艺术节(每年12月、元月)、演讲比赛、辩论赛、合唱赛、卡拉OK赛、读书征文竞赛、经典诵读比赛、教学大奖赛、学科竞赛、秋季田径运动会、球类联赛、拔河比赛、大课间活动、社团主题活动等,丰富师生的业余生活,保障师生的身心健康。
我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及典型经验曾被中央电视台、人民网、《中国教育报》、《安徽日报》、安徽电视台、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合肥日报》等中央省市级媒体宣传报道,我校每年均在安徽省、合肥市主流新闻媒体上发表宣传稿件近100篇。
三、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2011年6月30日,中国共产党合肥市教育局委员会隆重召开庆典大会。当选为2011年“先进基层党组织”的我校党总支受到表彰,校党总支书记杨开仁同志还在庆典大会上做了题为“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的典型经验交流。这是我校党总支自2006年荣膺“合肥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之后,再次获得的一项殊荣。
近年来,我校党总支珍惜荣誉,唯进步,不止步。在市教育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紧紧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发展中心工作,积极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等,始终切实加强思想建设,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切实加强作风建设,不断优化党风、师风,营造出风清气正、群众满意的和谐校园;团结带领全体七中人内抓质量,外塑形象,将合肥七中铸成备受市民广泛认可的办学品牌之一。
四、“安徽省优秀绿色学校”实至名归
2011年5月16日,安徽省环境保护厅、安徽省教育厅联合下发文件,授予合肥七中等全省24所学校“安徽省优秀绿色学校”称号。在合肥市市属学校中,仅有我校获此殊荣。
我校自2007年被评为省级“绿色学校”以来,更加全面地诠释“绿色学校”的实质与内涵,不断提高全校师生的绿色理念,注重营造和谐温馨的教育生态环境,把学校建成学生生活、学习和成长的乐土;进一步提升教育品质,本着服务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办学目标,突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教学育人的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五、“五五”普法结硕果,“六五”普法启新篇
2011年10月13日,在合肥市“五五”普法总结表彰暨“六五”普法启动大会上,合肥七中作为原市属学校中唯一的高中学校被市委、市政府授予“2006—2010年度全市依法治市和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称号并通报表彰。
五年来,我校自觉认真贯彻落实市“五五”普法规划,建立健全普法组织机构,提供充足经费保障,周密制定学校“五五”普法规划和学期普法计划,“五五”普法工作被纳入学校核心工作之一,学校精心组织开展系列普法主题活动,专门开辟普法宣传教育园地,“五五”普法实现了正规化、常态化。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形象地普法,以课堂教学为主体渗透式普法,以心理健康教育为补充辅助式普法,以家长学校为渠道拓展式普法,“五五”普法实现了系统化、形象化、专业化。
坚持立体深化“五五”普法,精心建设制度文化,促进学校规范发展;全面推行民主管理,促进学校和谐发展;全力打造名师群体,确保教师“依法执教”;坚持不懈开展综合治理,保障学校“依法治校”。学校办学实现了制度化、民主化。
我 校将全力组织开展好“六五”普法工作,借以巩固“五五”普法成果,努力办“人民满意的七中”。
六、培育校园廉政文化,澄清教育发展蓝天
2011年3月15日,我校再传捷报:中共合肥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合肥市监察局、合肥市教育局授予我校“合肥市廉政文化进学校示范点”殊荣。
在学校教育中,我校始终用文化的视角和方法来探索、研究人们关于敬廉崇洁的思想观念、理想信仰、人文知识、行为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习俗、典章制度、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社会评价,并用文学、艺术等鲜活的文化形式来推介和传播清正廉洁品质。
在学校的教育活动中,我校始终坚持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师生员工施加系统的影响,把清廉高洁的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自身的道德品质。
学校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常教常新而又内容复杂、任重道远的社会系统工程,不可能立竿见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七中人坚信:“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
七、合肥七中与四川松潘中学长效共建工作正式启动
2011年5月10日上午,安徽援建的富丽堂皇的四川省松潘县政务中心广场,“春光”明媚,安徽省对口援建四川省松潘县整体移交仪式隆重举行。
原安徽省王三运省长,四川省蒋巨峰省长作了重要讲话。移交仪式中的一个重要议程,就是安徽省与松潘县长效机制共建单位共建协议签字仪式。11:00,合肥七中杨开仁校长、松潘中学高武校长分别代表两校在《四川省松潘县中学校——安徽省合肥市第七中学结对合作协议书》上庄严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据此,两校长达五年共建互进工作正式启动。
为确保“协议书”拟定的活动内容落到实处,两校又共同拟定了《四川省松潘县中学校——安徽省合肥七中结对合作实施方案细则》,根据规定,松潘中学首先组织骨干教师和管理工作人员分别赴我校考察新课改实施情况和学校管理工作。
这是我校自与合肥市十三中、安大附中、阜阳市城郊中学等校开展结对共建以来的又一重大共建活动。
八、固本强基,搭建教师群体专业化成长平台
2011年7月28日—8月5日,在我校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精心组织实施下,我校首届华师大理论学习班一行25人,在华师大教育系进行了为期十天的系统理论进修,通过专家引领,促进了教师自我反思,助推其自觉追求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11月20日—12月15日,我校高质量举行了第九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共计66位选手参赛。比赛分为第一轮教研组组内说课选拔赛和第二轮校级上课决赛两个环节。第一轮教研组组内说课选拔赛中,各教研组根据校教科研处的统一安排,充分准备,认真组织,规范操作,公平公正地推荐本组最优秀的选手参加决赛。
第二轮校级上课决赛,为真正考查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每位参赛选手严格按抽签顺序,在上课前90分钟方能拿到上课的课题,还必须在指定地点独立完成备课,上课前五分钟,参赛选手才能与教务处临时抽调的上课班级的学生进行短暂交流,迅速了解学情。在这样近乎苛刻的比赛面前,参赛选手们轮番登场,各展英姿,令人刮目相看。
12月15日,全体教师集体观摩了本次大奖赛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高玉敏老师的一节汇报课,标志着我校第九届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完美落幕,也预示着新的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成熟、成才。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年来,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我校遵循教师的成长规律,不断丰富教师的培养模式和方法,全方位搭建平台,锤炼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精心打造名师群体,以期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九、“大走访”贴近民生,国家助学金温暖学子
2011年12月15日,我校在阶梯教室郑重举行2011年度国家助学金(秋季)发放仪式,新增的204张国家助学金卡一一发到了受助学生手中。
我校2011—2012学年度获得国家资助的学生共计359人,每人每年享受1500元的补助,共发放助学金534000元,其中首次享受国家助学金204人。
为了做好国家助学资金的发放工作,我校结合“大走访”活动,深入到班级及学生家中,了解第一手民情。在此基础上,我校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通知》精神,成立了以杨开仁校长为组长的合肥第七中学国家助学金发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合肥七中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实施方案》,严格按照国家助学金管理工作十项流程开展工作。
至此,我校2011年共发放国家助学金、“慈善爱心”助学金、学校奖学金、学校助学金和建设银行“建设未来”助学金等五项合计共83万元,近800位学生从中受益。国家助学资金等发放是一项惠民政策、民生工程,为困难家庭学子的梦想插上了一双翅膀。
12月14日,省市有关领导来我校检查国家助学金发放情况时,对我校予以充分肯定。
十、刘孝峰:情系澳门,演绎七中语文名师魅力
2011年8月,在合肥市教育局的推荐下,代表安徽省参加竞选“内地优秀教师赴澳交流计划”的我校语文名师、合肥市首批骨干教师刘孝峰同志,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选拨考试,自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赴澳门指导高中语文教学一年,成为本年度在澳门担任高中语文教学指导的唯一一名内地教师。
2011年8月30日,刘老师正式奔赴澳门,开始了自己的语文教学指导生涯。根据澳门教育署的统筹安排,刘老师主要在澳门的粤华中学和培道中学从事语文新教改推广、普及和深化工作,协助学校加强语文教学的改革力度。
任职4个多月来,他凭借自己丰赡的语文功底、高超的语文教学艺术、执着的语文教改精神、勤奋的工作态度,颇受澳门教育暨青年局以及两校领导的一致好评。
为配合澳门作文教学的改革,他与澳门教师紧密合作,初步完成两校《高三阶段作文复习框架(初稿)》,并为《框架》编写辅助材料《澳门散记》,独立撰稿数十篇。
在指导教改之余,他笔耕不辍,撰写的《“因为爱,所以爱”之我见——浅谈教师应该如何关爱学生》,发表于澳门《教师杂志》;撰写的《贾梅士的春天》、《两个“陆军俱乐部”的故事》等文章,发表于《澳门月刊》第11期、第12期;撰写的《光影大三巴》等3篇文章,发表于《澳门日报》:Macao澳门因此留下了七中人的智慧与魅力。
2011年12月底,刘孝峰老师被合肥市教育局推荐为“合肥新东方学校”杯2011年度合肥市十大教育新闻人物16位候选人之一,主要事迹刊登在2011年12月27日、2012年1月3日的《合肥晚报》上。
刘老师的成功,既归因于他个人的专业素养与执着勤奋,也是我校一直注重强化对教师队伍整体培养的必然结果,更是我校近年来强力推进外事交流工作的自然回馈。 (苏卫 兵、王苏北)
2011年底,合肥市委、市政府作出重大决定:合肥七中整建制迁址至合肥高新区,兴建新校区。经多方调研论证,新校基本办学模式拟为一校两牌、一校两园。
“合肥市第七中学”、“合肥市国际学校”两牌兼挂。以普通高中办学为主体,立足服务周边社区,辐射全市优质高中生源,争取相关政策支持,面向更大的范围招生;高起点、高品位嫁接国际知名教育品牌,借鉴国际化办学模式,创办纯正的国际化学校,立足合肥,涵盖全省,辐射周边省份。
“高中校区”、“初中校区”两园并存。为满足未来高新区按规范配套建设各学段学校之需,待时机成熟,学校将尝试设立高、初中两个园区,相对独立,一元化管理,并积极探索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新模式。新校高中规划面积约260亩,具体地点位于大蜀山的西南边,总投资约5亿元。
新校区高中拟每届招生1500人,30个教学班,普通高中三年在校生4500人,计90个教学班;国际学校在校生500人,20—30个教学班:高中园区总在校生5000人。未来,初中拟每届招生1000人,20个教学班,初中园区总在校生3000人,计60个教学班。高中园区实行寄宿制管理,初中园区寄宿与走读相结合。
2013年秋季,高中新校区将正式投入使用,届时招收的新生在新址上课,现有在校的学生在原址继续完成学业,直至最后一届毕业。
我校新校必将成为风格独特、功能完善、时代一流、引领未来的经典校园,成为高新区、合肥市靓丽的品牌和展示的窗口。我们将传承合肥七中丰厚教育底蕴,融合高新区浓郁现代气息,积极借鉴各兄弟学校成功建校经验,继续强化原校区的走读制管理,全面探索、优化寄宿制管理,通盘实施扁平化管理,开启新的征程,不辱教育的神圣使命和社会各界的厚爱。
二、荣获“安徽省第九届文明单位”称号
2011年11月18日,安徽省委、省政府正式发文《关于表彰安徽省第九届文明单位的通报》,我校榜上有名。自荣获“安徽省第八届文明单位”殊荣之后,我校再次被评选为“安徽省第九届文明单位”。
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将文明创建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扎实有效推进;坚持结合学校教育实际与特点,积极创建学习型、创新型学校,规范开展“校务公开”,实施科学规范管理,立体推进“五五”普法,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创造性地组织开展省、市、区文明委部署的各项重点工作,多次荣获好评。
我校坚持开展健康文明的师生文体活动:常态举办科技文化艺术节(每年12月、元月)、演讲比赛、辩论赛、合唱赛、卡拉OK赛、读书征文竞赛、经典诵读比赛、教学大奖赛、学科竞赛、秋季田径运动会、球类联赛、拔河比赛、大课间活动、社团主题活动等,丰富师生的业余生活,保障师生的身心健康。
我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及典型经验曾被中央电视台、人民网、《中国教育报》、《安徽日报》、安徽电视台、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合肥日报》等中央省市级媒体宣传报道,我校每年均在安徽省、合肥市主流新闻媒体上发表宣传稿件近100篇。
三、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2011年6月30日,中国共产党合肥市教育局委员会隆重召开庆典大会。当选为2011年“先进基层党组织”的我校党总支受到表彰,校党总支书记杨开仁同志还在庆典大会上做了题为“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的典型经验交流。这是我校党总支自2006年荣膺“合肥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之后,再次获得的一项殊荣。
近年来,我校党总支珍惜荣誉,唯进步,不止步。在市教育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紧紧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发展中心工作,积极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等,始终切实加强思想建设,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切实加强作风建设,不断优化党风、师风,营造出风清气正、群众满意的和谐校园;团结带领全体七中人内抓质量,外塑形象,将合肥七中铸成备受市民广泛认可的办学品牌之一。
四、“安徽省优秀绿色学校”实至名归
2011年5月16日,安徽省环境保护厅、安徽省教育厅联合下发文件,授予合肥七中等全省24所学校“安徽省优秀绿色学校”称号。在合肥市市属学校中,仅有我校获此殊荣。
我校自2007年被评为省级“绿色学校”以来,更加全面地诠释“绿色学校”的实质与内涵,不断提高全校师生的绿色理念,注重营造和谐温馨的教育生态环境,把学校建成学生生活、学习和成长的乐土;进一步提升教育品质,本着服务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办学目标,突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教学育人的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五、“五五”普法结硕果,“六五”普法启新篇
2011年10月13日,在合肥市“五五”普法总结表彰暨“六五”普法启动大会上,合肥七中作为原市属学校中唯一的高中学校被市委、市政府授予“2006—2010年度全市依法治市和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称号并通报表彰。
五年来,我校自觉认真贯彻落实市“五五”普法规划,建立健全普法组织机构,提供充足经费保障,周密制定学校“五五”普法规划和学期普法计划,“五五”普法工作被纳入学校核心工作之一,学校精心组织开展系列普法主题活动,专门开辟普法宣传教育园地,“五五”普法实现了正规化、常态化。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形象地普法,以课堂教学为主体渗透式普法,以心理健康教育为补充辅助式普法,以家长学校为渠道拓展式普法,“五五”普法实现了系统化、形象化、专业化。
坚持立体深化“五五”普法,精心建设制度文化,促进学校规范发展;全面推行民主管理,促进学校和谐发展;全力打造名师群体,确保教师“依法执教”;坚持不懈开展综合治理,保障学校“依法治校”。学校办学实现了制度化、民主化。
我 校将全力组织开展好“六五”普法工作,借以巩固“五五”普法成果,努力办“人民满意的七中”。
六、培育校园廉政文化,澄清教育发展蓝天
2011年3月15日,我校再传捷报:中共合肥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合肥市监察局、合肥市教育局授予我校“合肥市廉政文化进学校示范点”殊荣。
在学校教育中,我校始终用文化的视角和方法来探索、研究人们关于敬廉崇洁的思想观念、理想信仰、人文知识、行为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习俗、典章制度、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社会评价,并用文学、艺术等鲜活的文化形式来推介和传播清正廉洁品质。
在学校的教育活动中,我校始终坚持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师生员工施加系统的影响,把清廉高洁的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自身的道德品质。
学校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常教常新而又内容复杂、任重道远的社会系统工程,不可能立竿见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七中人坚信:“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
七、合肥七中与四川松潘中学长效共建工作正式启动
2011年5月10日上午,安徽援建的富丽堂皇的四川省松潘县政务中心广场,“春光”明媚,安徽省对口援建四川省松潘县整体移交仪式隆重举行。
原安徽省王三运省长,四川省蒋巨峰省长作了重要讲话。移交仪式中的一个重要议程,就是安徽省与松潘县长效机制共建单位共建协议签字仪式。11:00,合肥七中杨开仁校长、松潘中学高武校长分别代表两校在《四川省松潘县中学校——安徽省合肥市第七中学结对合作协议书》上庄严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据此,两校长达五年共建互进工作正式启动。
为确保“协议书”拟定的活动内容落到实处,两校又共同拟定了《四川省松潘县中学校——安徽省合肥七中结对合作实施方案细则》,根据规定,松潘中学首先组织骨干教师和管理工作人员分别赴我校考察新课改实施情况和学校管理工作。
这是我校自与合肥市十三中、安大附中、阜阳市城郊中学等校开展结对共建以来的又一重大共建活动。
八、固本强基,搭建教师群体专业化成长平台
2011年7月28日—8月5日,在我校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精心组织实施下,我校首届华师大理论学习班一行25人,在华师大教育系进行了为期十天的系统理论进修,通过专家引领,促进了教师自我反思,助推其自觉追求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11月20日—12月15日,我校高质量举行了第九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共计66位选手参赛。比赛分为第一轮教研组组内说课选拔赛和第二轮校级上课决赛两个环节。第一轮教研组组内说课选拔赛中,各教研组根据校教科研处的统一安排,充分准备,认真组织,规范操作,公平公正地推荐本组最优秀的选手参加决赛。
第二轮校级上课决赛,为真正考查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每位参赛选手严格按抽签顺序,在上课前90分钟方能拿到上课的课题,还必须在指定地点独立完成备课,上课前五分钟,参赛选手才能与教务处临时抽调的上课班级的学生进行短暂交流,迅速了解学情。在这样近乎苛刻的比赛面前,参赛选手们轮番登场,各展英姿,令人刮目相看。
12月15日,全体教师集体观摩了本次大奖赛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高玉敏老师的一节汇报课,标志着我校第九届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完美落幕,也预示着新的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成熟、成才。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年来,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我校遵循教师的成长规律,不断丰富教师的培养模式和方法,全方位搭建平台,锤炼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精心打造名师群体,以期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九、“大走访”贴近民生,国家助学金温暖学子
2011年12月15日,我校在阶梯教室郑重举行2011年度国家助学金(秋季)发放仪式,新增的204张国家助学金卡一一发到了受助学生手中。
我校2011—2012学年度获得国家资助的学生共计359人,每人每年享受1500元的补助,共发放助学金534000元,其中首次享受国家助学金204人。
为了做好国家助学资金的发放工作,我校结合“大走访”活动,深入到班级及学生家中,了解第一手民情。在此基础上,我校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通知》精神,成立了以杨开仁校长为组长的合肥第七中学国家助学金发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合肥七中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实施方案》,严格按照国家助学金管理工作十项流程开展工作。
至此,我校2011年共发放国家助学金、“慈善爱心”助学金、学校奖学金、学校助学金和建设银行“建设未来”助学金等五项合计共83万元,近800位学生从中受益。国家助学资金等发放是一项惠民政策、民生工程,为困难家庭学子的梦想插上了一双翅膀。
12月14日,省市有关领导来我校检查国家助学金发放情况时,对我校予以充分肯定。
十、刘孝峰:情系澳门,演绎七中语文名师魅力
2011年8月,在合肥市教育局的推荐下,代表安徽省参加竞选“内地优秀教师赴澳交流计划”的我校语文名师、合肥市首批骨干教师刘孝峰同志,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选拨考试,自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赴澳门指导高中语文教学一年,成为本年度在澳门担任高中语文教学指导的唯一一名内地教师。
2011年8月30日,刘老师正式奔赴澳门,开始了自己的语文教学指导生涯。根据澳门教育署的统筹安排,刘老师主要在澳门的粤华中学和培道中学从事语文新教改推广、普及和深化工作,协助学校加强语文教学的改革力度。
任职4个多月来,他凭借自己丰赡的语文功底、高超的语文教学艺术、执着的语文教改精神、勤奋的工作态度,颇受澳门教育暨青年局以及两校领导的一致好评。
为配合澳门作文教学的改革,他与澳门教师紧密合作,初步完成两校《高三阶段作文复习框架(初稿)》,并为《框架》编写辅助材料《澳门散记》,独立撰稿数十篇。
在指导教改之余,他笔耕不辍,撰写的《“因为爱,所以爱”之我见——浅谈教师应该如何关爱学生》,发表于澳门《教师杂志》;撰写的《贾梅士的春天》、《两个“陆军俱乐部”的故事》等文章,发表于《澳门月刊》第11期、第12期;撰写的《光影大三巴》等3篇文章,发表于《澳门日报》:Macao澳门因此留下了七中人的智慧与魅力。
2011年12月底,刘孝峰老师被合肥市教育局推荐为“合肥新东方学校”杯2011年度合肥市十大教育新闻人物16位候选人之一,主要事迹刊登在2011年12月27日、2012年1月3日的《合肥晚报》上。
刘老师的成功,既归因于他个人的专业素养与执着勤奋,也是我校一直注重强化对教师队伍整体培养的必然结果,更是我校近年来强力推进外事交流工作的自然回馈。 (苏卫 兵、王苏北)
- 上一篇 : 爱的散播 心的注力
- 下一篇 : 我校喜获市教育局修学旅行方案评比一等奖